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9日漏签0天
南甘子吧 关注:696贴子:5,982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44回复贴,共3页
  • ,跳到 页  
<<返回南甘子吧
>0< 加载中...

话说鹿泉-- 鹿泉村名志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浪迹尘中
  • 人气楷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浪迹尘中
  • 人气楷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白鹿泉
白鹿泉〔 Bailuquan〕 位于鹿泉市中部偏西山区 , 距鹿泉市 5公里 , 南靠长寿山 , 北倚抱犊寨。全村 154 户 ,520 人 , 有耕地 478 亩 , 林地 493 亩。为便宜比对(本书所载户、亩、人口数字,均系1990年统计数字,以下均同)。
白鹿泉村原名白家窑 , 建于汉代 ,    1935 年经村民合议 , 村名改为白鹿泉。
相传,当年韩信被汉王刘邦拜为大将,亲授统领三万人马前来破赵。大军行之土门关西扎营,全军将士四处找水,却不见水源。被派出去找水的军卒皆因未能找到水源而被斩杀。三军无水,不战自灭。韩信焦急无奈,只好派最得力大将胡申前去寻水,胡申深感责任重大,即对韩信发誓:"主帅放心,找不到水源,决不回来见您。"
然而,胡申踏遍青山终未找到水源。他自感无颜返回军中,就在一颗古柏上自缢而亡。
韩信在大营迟迟不见胡申回报,心中惆怅,但他坚信胡申大将一向忠心耿耿,定能找到水源。时值深夜,韩信不觉惶惶忽忽伏案而睡。只见胡申策马飞奔而来,双手抱拳说:"回禀元帅,多亏神仙保佑,水已找到,速跟我去。"韩信惊醒,原来是一梦。正在纳闷,却听帐外有哒哒之声,遂出帐外观望。只见一只白鹿如雪似玉,见到韩信向他点点头,而后飞身而去,韩信即策马赶追。翻过一道山,越过一道岭,只见那只雪白的神鹿在一座山脚下缓缓停下,回首凝望韩信,两只前蹄不停的在地上刨起来,韩信性急,搭弓射箭,只听嗖的一声,那鹿化做一道白光不见了。韩信所发之箭深入泥土之中,韩信下的马来,伏身取箭,用力一拔只听一声巨响,一汪清澈甘甜的泉水喷涌而出,并不时有串串气泡簇涌,恰似散落的珍珠一般。此泉因韩信射鹿而得名--"白鹿泉","鹿泉水涌若珠倾"也成为"鹿泉八大景"之一。大将胡申自缢处的村庄被易名胡申铺,也就是今天白鹿泉西面的东胡申和西胡申村,当年胡申自缢处的古柏依然苍劲坚韧,根居岩缝之中向人们讲述着古老而悲壮的故事。
        白鹿泉的确是个神秘的地方,《穆天子传》(也称穆王传)总共6514个字,却记载了周朝的第五位国王姬满驾八骏马车"周行天下",公元前988年,曾东渡黄河,进山西,下井陉古道,"至于陉山之遂"也就是获鹿西部的白鹿泉一带,猎取白鹿。当时的白鹿泉一带真的有白鹿出没吗,不然周朝天子为什么会慕名而来呢?历史总是习惯于给人们留下许多难于破解的谜。



2025-05-19 19:28:38
广告
  • 浪迹尘中
  • 人气楷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东土门    西土门
东土门〔 Dongtumen〕 、西土门〔 Xitumen 〕位于鹿泉市中部偏西山区 , 距鹿泉市 2-2.5 公里 , 即历史上著名的土门关 , 又是著名的 " 太行八陉 " 之第五陉之东 口 , 史称井陉口或井陉东口。战国至秦均属兵防要地 , 至明代仍有武官驻守。居民多系军人 后裔。清代以后 , 居民逐渐增加 , 遂以太平河为界 , 分为土门东牌、西牌。民国初年 , 分为两个 行政村 : 太平河以东的称东土门 , 太平河以西的称西土门。
东土门有 296 户 ,1063 人 , 除 2 名蒙古族外 , 其余均为汉族 , 有耕地 1287 亩 , 林地 130 亩。该村原有关门三座 , 正东、东南、正西各一座 , 正东一座进出官员 , 东南的进出商贾车辆 , 现仅存村西一座。
西土门全村 164 户 ,604 人 , 有耕地 823 亩 , 林地 1201 亩 , 引岗渠从村西穿过。西土门有关楼两座 , 明末重修 , 西门楼外原有韩信庙。



  • 浪迹尘中
  • 人气楷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历史上,历代官吏对土门关都十分珍重,据鹿泉县志记载:"明朝崇祯十一年当时的县令曾对西土门西阁重修;清朝雍正12年曾修西土门照壁;乾隆庚申年修建东土门西阁;乾隆丁丑年对西土门东大阁大修。2000年鹿泉市人民政府曾对西土门东阁、西阁进行大修。


  • 浪迹尘中
  • 人气楷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郄庄
郄庄〔 Qiezhuang 〕   位于鹿泉市中部偏西山区 , 距鹿泉市 2.5 公里山坡之上。全村 69 户 ,325 人 , 有耕地 369 亩。鹿泉市林场在村南。
明代永乐年间 ,   郄氏兄弟从山西洪洞县移民到此,来为取村名为郄家庄。兄弟二人分前后居住。以后又有其他姓氏迁来 , 村落自然形成两片。很长时统称郄家庄 , 后演化成郄庄。



  • 浪迹尘中
  • 人气楷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枣林
枣林〔zaolin〕   位于鹿泉市中部偏西山区 , 距鹿泉市 3 公里。全村 81户 ,312 人 , 有耕地 329 亩 , 林地 1047 亩。
枣林原与郄庄为一个行政村 , 即郄氏兄弟中次者居住之地 , 当时有大片枣林。成为自然村的名称。 1961 年从郄庄分出 , 自成行政村。正式定名为枣林。



  • 浪迹尘中
  • 人气楷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曹坊
曹坊〔 Caofang 〕   位于鹿泉市中部偏西 , 莲花山阳坡 , 距鹿泉市 3 公里。为白鹿泉乡政府驻地 , 全村 81 户 ,317 人 , 有耕地 256 亩 , 林地 135 亩。该村为太平河谷地与白鹿泉溪流会合处 , 风景秀丽 , 空军468医院建在村南。
曹坊原名南峪 , 系因其位置得名 , 清朝初改名新坊 , 道光年间又改名曹坊。
花园
花园〔 Huayuan 〕自然村 , 属曹坊管辖。紧靠曹坊村。此处原为鹿泉市一富家花园 , 历经改朝换代成了村庄 , 即取名花园。



  • 浪迹尘中
  • 人气楷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东胡申    西胡申
东胡申〔 Donhushen〕、西胡申〔 Xihushen 〕 位于鹿泉市中西部山区 , 距鹿泉市 7.5 公里 , 地处山区 。古代 , 这里设有一铺 , 名为打更铺。传说公元前 204 年 , 韩信伐赵至井陉道中 , 军中缺水 , 连派军卒四处找水都因找不到而被斩首 , 后派大将胡申去找 , 胡也未能找到。因愧见韩信,便在一棵古柏上自缢。后托梦给韩信说水已找到。 韩信出营 , 见一白鹿,即骑马追赶, 搭箭相射,箭着处有泉水涌出 ,    为纪念 大将胡申,人们将他自缢处的村庄 , 取村名为胡申铺 。 民国 16 年 ( 公元 1927 年 ) 分为两村 , 居东的改村名为东胡申铺 , 后简称为东胡申 ; 居西的称西胡申铺 , 后简化为西 胡申。
" 胡申 " 自缢之树 , 仍生长在西胡申村中 , 高 10 米有余 , 胸围 3.70 米 , 冠径 7 米 , 为石家庄地区最古老的野生柏树。
东胡申有 80 户 ,337 人 , 耕地 525 亩 , 林地 518 亩。
西胡申有 177 户 ,626 人 , 耕地 1199 亩 , 林地 483 亩。



2025-05-19 19:22:38
广告
  • 浪迹尘中
  • 人气楷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谷家峪
谷家峪〔 Gujiayu(you) 〕 位于鹿泉市中部山区 , 距 鹿泉市 10 公里。主村 190 户 ,750 人。有耕地 1453 亩 , 林地 2370 亩。该村土壤、气候非常适合香椿生长 , 故该村香椿芽壮枝嫩 , 香气浓郁,颜色翠绿,营养丰富 , 久己闻名   , 在省会亦享有盛誉。近年曾连续进行香椿节,其香椿已远销北京等地。
清朝中期 , 井陉县金柱岭谷姓人家迁来居住立庄。因处山峪 , 故名谷家峪。



  • 浪迹尘中
  • 人气楷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西薛庄
西薛庄〔 Xixuezhuang〕位于鹿泉市中西部山区 , 距鹿泉市 9 公里。全村 139 户 ,470 人。有耕地 914 亩。
元朝末年 , 薛姓从鹿泉市东关薛家大院迁来此地居住立村 , 因居鹿泉市之西 , 遂以姓氏取名西薛家庄 , 几经演化成为西薛庄。


  • 浪迹尘中
  • 人气楷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西杨庄
西杨庄〔 XiYangzhuang 〕 位于鹿泉市中西部山区。距鹿泉市10 公里。西邻井陉县。全村 112 户 ,428 人 , 有耕地 766 亩。
元末明初 , 杨姓从本县土门迁来此地居住立村 , 按姓氏取名杨家庄 , 清朝时因县北还有一杨家庄。此庄居于县西。改名西杨家庄 , 逐渐演化为西杨庄。



  • 浪迹尘中
  • 人气楷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段庄
段庄〔 Duangzhuang 〕位于鹿泉市中西部山区 , 距 鹿泉市 10 公里 , 全村73 户 ,278 人。有耕地 541 亩。
段庄建于明代 , 系土门段姓迁至此处建庄 , 故名段家庄 , 后演化为段庄 。


  • 浪迹尘中
  • 人气楷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南铜冶    北铜冶     西铜冶
南铜冶[Nantongye]、北铜冶[Beitongye]、西铜冶[xitongye] 位于鹿泉市南部丘陵平原连接地带。铜冶镇人民政府驻南铜冶,北距鹿泉市15公里。获山、石微公路在南铜冶交会。
三个铜冶距离历史上的古石邑城很近,古城向西2000米处有小山一座,人称铜拱,富含铜矿石,自春秋时期就开始开采,秦灭赵国后在这里建武库,生产铸造兵器和钱币。1957年在辽宁省曾出土一件刻有"元年丞相斯""石邑""武库"字样的铜戈,说明当时秦国丞相李斯曾亲自在此监造兵器,将士们带着在这里生产的兵器,竟然转战到了东北,可见当时这里已经成为秦国的一个大"兵工厂"。 金代,官家在这一带设铜冶炼场,这种冶炼场当时叫做"冶"既表示这里是冶炼之地,又表示为有组织的冶炼。当时冶户共分三片,方位在南的称南铜冶;方位在西的称西铜冶;方位在北的称北铜冶。   据考证南、北铜冶的名字也是由此而得。
因交通方便,经济不断发展,三村之间原有的间隔已经消失,连成一个大聚落,总面积达4平方公里。但仍分属三个行政村。南铜冶有1546户,6112人,是全县有名的大村之一,历史上是自然镇。该村土地逐年减少,人均1亩稍多。被铜冶有719户,2801人,耕地3742亩。西铜冶有513户,1933人,耕地2801亩,人均占有耕地略多于南、北二铜冶。



  • 浪迹尘中
  • 人气楷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南甘子
南甘子[Nanganzi] 位于鹿泉市南部丘陵, 距鹿泉市16公里。获山公路从村中穿过,南临洨河。全村931户,3988人,有耕地5606亩。
宋朝时此村称穆家寨,在现址南2公里。因红虫(臭虫)为害。伤人甚多,举村北迁取名甘,意寓苦尽甘来,俗称甘子,明嘉靖年间称甘子乡。若干年后,村北迁来人家,庄名也叫甘子。为了加以区别。冠以南字,称南甘子



2025-05-19 19:16:38
广告
  • 浪迹尘中
  • 人气楷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北甘子
北甘子[Beiganzi] 位于鹿泉市南部,距鹿泉市16公里。东临获山公路,地处山前平原。全村219户,803人,耕地757亩。
明代中朝,约在隆庆年间,部分人家来此立庄。因距甘子较近,故取名北甘子。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44回复贴,共3页
  • ,跳到 页  
<<返回南甘子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