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推诿责任
美国天主教会害怕丑闻见光,多年来一直向圣•路易士大学的研究小组施压,禁止他们将报告公之於众。提供修女名单的“妇女宗教领导协会”也不允许奇布诺尔等人召开新闻发布会,理由是媒体会恶意夸大事实,那样对受害修女和教会双方都没有好处。“我们没有必要在公众面前抖搂家丑,我们自会处理好一切。”
圣•路易士大学的《宗教评论》和美国宗教研究委员会的《宗教研究评论》。由於这两本杂志读者范围狭窄,加之教会从中作梗,只有少数宗教界高层人士见到了报告,未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教会组织事后是否真的像他们所承诺的那样,“处理好了一切”?据奇布诺尔的了解,在过去7年裏,没有一家教会组织、一家修道院出台过任何保护修女人身安全的措施。教会组织之间互相推诿,谁也不愿担责任。
而一些修女反映,当她们向当地教会甚至国际教会机构求助时,根本得不到同情,“讲的话根本没有人听,肇事教士通常只是受到温和的谴责,有时转移到另一个教区,但受害修女却往往被逐出教会”。美国天主教会惯用的“销赃灭迹”办法就是用金钱堵受害人及其家属的嘴,把教士调离、逃避或掩盖罪责,很多案犯并没有被撤职或受到应有的惩罚。
美国天主教会害怕丑闻见光,多年来一直向圣•路易士大学的研究小组施压,禁止他们将报告公之於众。提供修女名单的“妇女宗教领导协会”也不允许奇布诺尔等人召开新闻发布会,理由是媒体会恶意夸大事实,那样对受害修女和教会双方都没有好处。“我们没有必要在公众面前抖搂家丑,我们自会处理好一切。”
圣•路易士大学的《宗教评论》和美国宗教研究委员会的《宗教研究评论》。由於这两本杂志读者范围狭窄,加之教会从中作梗,只有少数宗教界高层人士见到了报告,未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教会组织事后是否真的像他们所承诺的那样,“处理好了一切”?据奇布诺尔的了解,在过去7年裏,没有一家教会组织、一家修道院出台过任何保护修女人身安全的措施。教会组织之间互相推诿,谁也不愿担责任。
而一些修女反映,当她们向当地教会甚至国际教会机构求助时,根本得不到同情,“讲的话根本没有人听,肇事教士通常只是受到温和的谴责,有时转移到另一个教区,但受害修女却往往被逐出教会”。美国天主教会惯用的“销赃灭迹”办法就是用金钱堵受害人及其家属的嘴,把教士调离、逃避或掩盖罪责,很多案犯并没有被撤职或受到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