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吧 关注:52,393贴子:332,861
  • 4回复贴,共1

古籍中常见容易读错的字小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空


IP属地:四川1楼2025-04-06 14:26回复
    1. 时运不齐。齐如字读,俗常读“济”,非。
    2. 被坚执锐,被如字读,初中语文教材《陈涉世家》注曰读“披”,非。被是“皮”的意动用法衍生分词,覆盖的意思,“被子”就是“覆盖物”。唐代以后俗常以为读“披”,并出现“披坚执锐”一类俗词,今人匹之,大概想到了“披风”。但是披和被是完全不同的,若“披风”之披,是穿个孔套上去,不是周身覆盖。
    3. “匪我愆期”之匪,如字读;俗读非,非。盖上古汉语有几个词,音段相同,而有一组对应的平声和上声形式,语义全同,按需自由选用,不(上古之部平声)否、非匪等皆是。
    4. 句尾之“不”,例如陶渊明诗“当复如此不”,俗往往妄读为“否”,其实正当如字读,读“否”无据,又是想当然的“古雅语感”觉得不字如字读就俗了缺乏古雅感觉。古人不讲究这所谓的“古雅”,只讲究传承有序,把字读正确。
    5. 九锡。俗往往读为“九赐”,谬。当如字读,锡赐是同源分化词,意思相同,我们训解词义,以熟训生,说锡意为赐,但绝不会说锡要读为赐。
    6. 千石万石之石,如字读,俗往往读“担”,谬。互联网发达后,一些对由来谬论的纠正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稍有学识者皆知之,不多说。
    7. 吐蕃之蕃,读如烦,一个忘了名字的法国汉学家拍脑袋说读波,众人匹之,甚无稽。
    8. 亡是公之亡,俗谓通无、读为无,谬。上古明母(对应中古明、晓二母)有一个表示“无”的同源词族,成员有:无亡罔蔑靡未勿毋;这些都是同义词,没有人把靡说成读无,读成无,单单是亡一出来,就要以为他本无无意要论通假了,都给读成无。典型的学问不审,任意双标。许慎说文解字注”无,亡也“”亡,无也“,二字互训,显然是同义词。许君不是dinner,怎么可能用一个字和他的通假形式互训?并且直到《广韵》时代,也还正确地注了”亡,武方切,无也“,看来又是一桩正音古义坏于赵宋的案例。


    IP属地:四川2楼2025-04-06 14:42
    收起回复
      9. 曹参、岑参之参,读为参加之参;俗多读shem(shen),非。
      10. 蔺相如、司马相如之相,读平声,相互的相,不读宰相的相。
      11. 司马长卿、刘长卿之长,读长幼之长。汉代男子多名为某卿、某孺,前加长幼次序,如为长曰长卿长孺(司马长卿,汲黯),为次曰仲卿仲孺(焦仲卿、霍仲孺),为幼曰少卿(李陵)。


      IP属地:四川3楼2025-04-06 14:45
      回复
        12. 予(第二人称代词),如字读,俗读作余,非。看楚辞押韵便非常明确。原理参见“不否”“非匪”中提过的平上自由变体。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4-06 22: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