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吧 关注:222,774贴子:6,614,367

我发水浒传同人小说,你们来打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满分10分(从文笔、思想立意等方面打分)


IP属地:湖南1楼2025-04-06 13:49回复
    荡寇志
    内容介绍:《荡寇志》(亦称《结水浒传》)为清代文人俞万春(俞仲华,号忽来道人)原创,并由其儿子俞龙光作后期校订工作,是一部「反水浒」小说(即以梁山人物为反面人物,并以征讨梁山的官军和地主武装为正面人物的小说)。 为突出此书是七十回本《水浒传》的续书,作者刻意以第七十一回作为此书的首回,写作至第一百四十回,另加「结子」一回,以便与七十回本《水浒传》的七十回另加「楔子」一回相契合。 小说首先讲述梁山泊大聚义后,不但攻州夺府,还派军驻扎州县(包括濮州、嘉祥县、南旺营、兖州等),声势非常浩大。 梁山还设立「招贤堂」,招揽各地强人,数处山寨的头领,包括冷艳山(以邝金龙为首)、清真山(以马元为首)、青云山(以狄雷为首)、盐山(以施威为首)、蛇角岭(以秦会为首)、虎翼山(以赵富为首)、紫盖山(以火万成为首)等,都成为招贤堂头领。 蔡京统率大军征讨梁山,由于其女儿和女婿梁世杰(即梁中书)为梁山俘掳,蔡京被迫退兵,并从此暗中与梁山勾结。 但地方武官云天彪、邓宗弼等联合地主乡勇哈兰生等与梁山及其盟友多次交锋,令梁山损兵折将。 另一方面,陈希真、刘广两家先后被高俅、高封迫害,被迫上猿臂寨落草,并且攻占青云山,与梁山作对。侯蒙提议招安梁山,宋江不愿受招安,杀害侯蒙,其后更攻占曹州,林冲得以手刃仇人高世德(即高衙内)。 高俅统率大军征讨梁山军,为梁山军所困,后得云天彪、陈希真派军相救,曹州亦被官军收复,猿臂寨因此获朝廷招安。 此后梁山虽然一举取得莱芜、新泰、蒙阴三个县城,但很快被陈希真和云天彪夺去蒙阴和清真山。 接着陈希真攻陷兖州,杀死孙立等人,为祝家庄报仇雪恨(陈希真女婿祝永清是祝家庄人)。 陈希真获封赏,到汴京面圣,梁山行刺陈希真失败,还泄漏与蔡京勾结一事,导致蔡京被诛杀。此后梁山军与官军连番激战,梁山军虽然攻占泰安府,但战线过长,首尾难以兼顾。 陈希真先后夺取新泰和濮州; 云天彪先后夺取莱芜、泰安府、嘉祥县、南旺营,梁山羽翼几已尽失,大批头领被杀、被俘。 徐槐亦率军进攻梁山,先后攻陷头关和二关,梁山危在旦夕。 公孙胜用妖术杀害徐槐,梁山军乘机收复二关。 适逢张叔夜剿灭方腊凯旋而归,宋徽宗纳谏翦除高俅等奸臣,并派遣张叔夜统领陈希真、云天彪等征讨梁山。 梁山军不敌,二关、三关、宛子城相继失守,宋江等最终被擒; 盐山、蛇角岭、虎翼山亦一举被荡平。 宋江等被处决,张叔夜等获封赏。 最后小说交代张叔夜等乃三十九名雷将和十八名散仙投胎下凡,以收伏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名魔君。


    IP属地:湖南2楼2025-04-06 13:50
    收起回复
      梅氏藏本水浒传
      内容介绍:在故事情节方面,此书讲述梁山大聚义后个别头领的历险事迹和梁山的进一步发展,但没有明确交代梁山的结局(这一点延续了金圣叹「七十回本水浒传」的传统)。 此书虽然歌颂梁山替天行道,但没有细致描写这一点,主要是讲述梁山军在攻破城池后会出榜安民,惩治贪官污吏,开仓赈济贫民,甚至赔偿某些遭逢战祸的百姓。 梁山头领的历险事迹以报私仇为主(尽管燕青在沂州杀死高衙内以及李俊、穆弘在揭阳岭和小孤山除灭恶霸马英、马雄、张魁等有为民除害的作用),惟独是阮小七到定陶县救助同乡刁桂是出于打抱不平,比报私仇有较高的侠义水平。大聚义后梁山继续发展势力,收服了多个山寨,包括朱笏山(以刘通为首)、狼嗥山(以吴角为首)、黄蜂岭(以胡六为首)、鸡鸣山(以孟福通为首),也继续有人投奔梁山; 但为保持梁山一百零八名头领的格局不变,此书把大聚义后加入梁山的重要人物都安排为梁山头目,或着其留守本山寨。 此外,梁山还除灭了多个与梁山作对或不奉行替天行道原则的山寨或黑道组织,包括黑风冈(以殷泰为首)、截云岭(以法通为首)、云峰谷(以无私道人为首)、曾家店(以曾海为首)、桃花山(以姚刚为首)、红花峪(以梁正一为首)、灵鸡峰(以铁方梁为首)。 在对付官府方面,梁山先后攻破郓州、定陶县、金乡县、兖州、泰安州、丰田镇、寇州,又击败栾廷玉、铁方梁和纪安邦统率征讨梁山的官军,导致蔡京、高俅失势,梁山声威大振。 但小说在结尾处提到张叔夜受任为济州太守,而宋江的九天玄女天书被上天收回,梁山石碣也遭雷击粉碎,暗示梁山事业气数将尽。


      IP属地:湖南3楼2025-04-06 13:52
      收起回复
        水浒新传(张恨水)
        内容介绍:《水浒新传》为近代作家张恨水(本名张心远)所著,作为七十回本《水浒传》的续书,讲述梁山受招安及其后英勇抗金的故事。 梁山大聚义后,派人到汴京探听招安消息,得知侯蒙提议招安梁山,但遭蔡攸阻挠。 梁山人马大闹汴京后,朝廷派军东西两路夹击梁山。 梁山虽然击败官军,但为长远计,卢俊义率领一支远征军出海寻觅海岛以作为新据点。 远征军到达海州后,被张叔夜察觉行踪,战斗失利,卢俊义被擒。 经张叔夜晓以大义后,卢俊义等决定投降,并回梁山传递张叔夜的招安信息。 宋江等认为这是难得的招安机会,决定全伙到海州接受招安。 除了小部分头领回乡探亲外,宋江等人自此在张叔夜麾下任职,安享了几年太平日子。 其后张叔夜移镇邓州,梁山军亦跟随转移至邓州。金国崛起,并南侵宋国。 张叔夜向朝廷举荐卢俊义等十人到河北、河东统兵抗金,揭开梁山抗金的序幕。 分散多处的梁山头领在雄州、沧州、冀州、蒲关、大名府等地与金军激战,但终因宋廷地方官吏畏战出逃或甚至叛投金国,在众寡不敌情况下死伤甚众,惟有合军一处,在卢俊义带领下退守临清,牵制金军。 未几金军大举南下,包围汴京,鲁智深等在汴京的梁山头领带同众泼皮应募加入义勇忠字军,张叔夜亦派关胜等十八人驰援汴京。 梁山人马在汴京城外与金军激战,但朝廷与金军议和,战事暂时停息。 梁山人马虽然立下功劳,但被朝廷疑忌,关胜、鲁智深等遂转移至临清。 卢俊义得这批生力军之助,先后收复馆陶、冠氏和大名府。 金军北返后,朝廷中主和派当政,卢俊义等被免职,只好返回邓州,但有一部分头领潜入燕京打探军情。未及一年,金军再度南侵围困汴京,张叔夜率军勤王,梁山军先后在惠民河、尉氏和朱仙镇大破金军,但伤亡惨重。 进抵汴京后,奉命全军入城,梁山军在南薰门与金军展开殊死血战。 但宋室软弱,不敢突围,只图与金军议和,结果汴京城破,徽、钦二帝被掳。 奸臣张邦昌、范琼等谋除梁山军势力,结果宋江、李逵服毒自尽,卢俊义等三十三人被毒死,吴用等三人被杀,幸得泼皮孙宏和太学生陈东之助,关胜等数人得以逃离汴京。 梁山余众各散东西,一部分(如关胜、呼延灼)投奔别处官军,继续抗金; 一部分(如李俊、阮小二)护送梁山军眷属迁往太湖,其后也重新参军; 杨雄则北上燕京会合潜伏当地的公孙胜等头领。 燕京众头领在公孙胜策划下,混入元帅府,毒死金将完颜斡离不。 事成后除公孙胜及时逃脱外,其余11人皆被捕,壮烈牺牲。 三年后公孙胜南下,在镇江与李俊、阮小二一同参与黄天荡之役,大破完颜兀榄。 全书以公孙胜留居黄天荡昭忠祠(用以供奉黄天荡之役阵亡将士和梁山军烈士)旁料理香火而结束。


        IP属地:湖南4楼2025-04-06 13:54
        收起回复
          水浒新传(褚同庆)
          内容介绍:《水浒新传》为作家褚同庆所著,是对《水浒传》中由高俅发迹至梁山泊全伙受招安故事的改编。 此书继承《水浒传》相应部分的故事框架,保留了《水浒传》原有若干个重要人物(包括史进、鲁智深、林冲、杨志、晁盖、宋江、武松等)的「迫上梁山」故事,也保留了梁山收纳其他山寨、攻州夺府、屡败官军、招安一波三折的故事。 但此书作为改编,当然有其不同于《水浒传》的新猷。 这些新猷中有一些是用以改善原著人物的形象或删除原书的「糟粕」。 举例说,在原著中,朱仝因私放雷横被刺配沧州,后因李逵杀小衙内而被迫上梁山,此一情节充分显示李逵的残忍形象,是原著的「糟粕」。 但在此书中,朱仝企图私放雷横,事败被捕,其后两人同被救上梁山,这样便删除了原著中李逵杀小孩的情节。 此书虽然也有燕青诱拐梁世杰儿子上梁山的情节,但小孩最终是被赎回。 此书还有其他很多细节上的修改,这里不能尽录。以上所述都是较轻微的修改,但此书还有对原著较大的改动,以下分几点阐述。 首先,此书为突显梁山人马的农民起义者和民族英雄性质,除了简单补叙某些人物(如朱武、燕顺等)在落草前的斗争经历外,还特地新增若干段原著没有的阶级/民族斗争情节,包括李俊、李立兄弟在兴仁府反抗渔税的斗争,项充等人在登州反抗市舶司勒索的斗争,穆弘、郑天寿等人在常州、苏州反抗花石纲应奉局的斗争,以及董平、燕青等人反抗辽国入侵的斗争。 此书还讲到晁盖在清风山人马加盟后决意实行经济自给(即实行耕作),以吊民伐罪为宗旨(即打富济贫,杀贪官污吏),把梁山描述为一支理想的革命队伍。其次,此书的最后部分着力描写梁山上「招安派」与「反招安派」的斗争。 以宋江为首的「招安派」包括出身上层社会(如卢俊义)、战败后被迫投附梁山(如关胜)、反抗意志不甚坚定(如杜迁、宋万)以及一些与宋江关系密切(如张顺)的头领,以吴用为首的「反招安派」则包括矢志实现晁盖理想(如三阮)、出身下层社会(如李逵)、饱受官府压迫之苦(如林冲)以及对朝廷不存幻想(如穆弘)的头领。 两派斗争激烈,虽未发展至同室戈,但也完全暴露宋江处心积虑断送梁山事业的面目,导致部分头领因宋江的投降政策而战死(如李逵、三阮),自杀自残(如林冲、吴用、戴宗),或散伙(分为四批,即出海的项充、上太行山的穆弘、上二龙山的鲁智深和上清风山的花荣)。 接受招安的头领也落得悲惨下场,大部分在征方腊时战死,宋江和呼延灼被毒死,有部分人最终重新落草(如董平)。此书虽然保留了原著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格局,但对原著一百零八人的排序和构成作了调整。 一项重要调整是大大加强穆弘、项充和李立这三个人物的反抗精神和能力,并从而提高其名次。 另一项重要调整是新增了五名女头领(崔慧娘、李飞琼、裴宝姑、吴二姐、项莹娘),原著中五名头领在此书中因过于年老(皇甫端、李衮)、过于年轻(孙新)或功绩不着(王定六、宋清)而没有侪身头领之列(惟王定六和宋清后来成为「替补」头领)。 作者作出上述调整,显然是要改变原著轻视(或甚至仇视)妇女的态度,以迎合新时代的需要。


          IP属地:湖南5楼2025-04-06 13:56
          收起回复
            贼三国
            内容介绍:《贼三国》为巴孤所著,是在网上连载完成的小说,讲述梁山军回到东汉末年参与争霸,并曾夺取天下三分之二,以至后来败亡的故事。 此书首先讲述梁山发展至三败高俅后的全盛时期,忽然遇上时空逆转,全山寨人马回到东汉末年三国开始争霸的时代。 正当众人感到徨惑之际,吴用提出「借尸还魂」计,打算利用梁山军在军事技术(如火炮知识、武器铸造技术等)和对世局了解(凭借历史知识)方面的优势,在乱世中创一番事业,并进而夺取天下。 在吴用策划下,梁山人马分批投附各路诸侯,或在各地潜伏势力,其中由宋江带领的主力到荆州投附刘备,逐渐取得刘备信任,并得到庞统作为谋士,取得极大优势。此后梁山军协助刘备平定交州,并夺取西川、汉中。 及后蜀汉与东吴交战,刘备虽被火烧连营,但潜伏江东的李俊突然在东吴后方起兵,夺取东吴大部分地盘,从而改变了历史的轨迹,令东吴迅速覆亡。 李俊的投附令蜀汉势力大增,刘备在称帝后随即分数路北伐曹魏。 但正当关键时期,宋江突然联合各路诸侯声讨刘备。 梁山军得到庞统帮助,击败诸葛亮,令刘备被前后夹击,最终覆亡。 其时正值曹丕篡汉,宋江遂又联合各路诸侯讨伐曹丕。 此时潜伏山东的卢俊义、董平异军突起,杀曹魏一个措手不及,梁山军得以大举进犯中原,并最终凭借凌振的火炮利器,攻破洛阳,夺取三分之二天下,宋江并进而称宋皇帝,分封诸侯。宋江此时本应集中军力进攻河北,消灭曹魏势力,但内部矛盾分散了宋江的注意力,贻误战机。 首先,梁山军与西川的矛盾令梁山军忙于征讨西川。 更严重的是,宋江误中反间计,猜疑卢俊义,导致卢俊义惨遭杀害。 手足相残令梁山集团分崩离析,公孙胜、庞统先后退隐,柴进与士燮在交州拥兵自立,林冲因与柴进私下约和而被吴用毒害。 正当梁山集团面临严重危机之际,宋江仍不惜一切进军河北; 虽然侥幸攻破邺城,但曹丕在诈降时用火药与宋江同归于尽,令宋军不得不退军。宋江之死令梁山集团的内部矛盾加剧,马超(秦王)和吴用(宋廷丞相)争立新君导致秦、宋两国火拼。 吴用取得宋廷政柄后,刚愎自用,导致内外交困。 一方面,李俊、朱仝等不满吴用穷兵黩武,联合抗拒宋廷。 另一方面,魏、秦联合进犯中原,吴用兵败身死,宋皇帝宋安平最终被迫投降曹魏。 在全书结束时,天下形成三分之势:曹魏盘踞北方,马岱(马超从弟)割据西凉和西川,南方则有柴进、李俊、朱仝等梁山军余部。 此外,作者在书末还交代宋江之子宋安宁被曹魏权臣司马师收为义子,似乎想为将来作续书埋下伏笔。


            IP属地:湖南6楼2025-04-06 13:57
            收起回复
              贼水浒
              内容介绍:《贼水浒》为作家诗词天下无双所著,作为《水浒全传》的续书,讲述绝大多数梁山头领死后在酆都秘境重新起义,最终夺取秘境中忘川江南北地的故事。
              请注意此书所述的「酆都秘境」(以下简称「秘境」)并非指「阴曹地府」,其间没有中国传统中地府的牛头马面、鬼卒判官等,而是一个恍似阳间的世界,其中绝大多数人(包括秦广王)都具有肉体凡躯,会感受七情六欲,经历生老病死。 尽管秘境中也存在一些法力高强、或仙或妖的人物(如云中老人、神恶道人等)和怪物异兽(如夔怪、山魈等),但这些神怪元素早存在于古典《水浒》中,例如《水浒传》中的罗真人、高廉以及《征四寇演义》中东鹫岭的独火鬼王、红桃山白夫人座下的狮子兽等,因此此书中的秘境其实与《水浒传》中的阳间相差无几。 根据此书,秘境处于政治分裂状态,秦广王统治的酆都国只控制着忘川江南地,忘川江北地则分裂为夏、楚(以王庆为首)、晋(以田虎为首)、江南(以方腊为首)等国以及北部诸蛮,在酆都国西、南方还分别存在着由蛮族统治的西国和南国。 此外,还有远在海外的异邦,如威尼斯国等。
              此书开始时讲述宋江等入秘境后,引起酆都国暴君秦广王疑惧,对他们展开迫害。 宋江愤而重新起义,夺占隐龙山(其后将寨主之位让予晁盖),重新聚集散落于秘境各处的原梁山头领(包括在征方腊后幸存,但其后因被宋廷迫害或抗金而在阳间死亡的大多数头领),并招纳了大批新头领。 隐龙山先后击败张蒙方、卓敬、史文恭统率的征讨官军。 其后史文恭东山再起,联合楚军一同进攻隐龙山,但最终被隐龙山军击灭。 接着宋江展开征伐,先后攻取隐龙道、天门道和黄金道(酆都国乃由隐龙道、天门道、黄金道、华严道、九全道和酆都城直辖区组成),其间收伏入侵天门道的西国军,使西国成为隐龙山附属国,行反间计除去酆都国唯一能威胁隐龙山军的良将谢艾,并扫灭入侵忘川江南的晋军。 此时,隐龙山内部出现邓泰假借晁盖之名以图夺权的阴谋,宋江随即返隐龙山,诛杀邓泰,软禁晁盖,并自称梁王。 此后,隐龙山军进而攻取华严道和九全道,并五路合围酆都城。
              正当酆都国面临覆灭危机时,江南国在忘川江北崛起,先后并吞夏、楚、晋等国。 秦广王遂封方腊为吴越王,引方腊率军南侵,与梁军展开大决战。 梁军起初节节胜利,其后因晁、宋的矛盾而再次发生内讧,林冲等梁山元老企图劫救晁盖,事败被囚。 与此同时,梁军被投靠方腊的神恶道人以妖术击破,宋江更被围困于博州。 当此情势危急之际,花荣等放出林冲,并请得与林冲友好的侠士尉迟无双姐弟助战,最终击杀神恶道人,并攻灭吴越国。 此后梁军攻破酆都城,秦广王自焚,宋江至此平定忘川江南北地。 但宋江利欲熏心,听信吴用谗言,并默许吴用设计使林冲服药自杀(但没有真死)。 结果尉迟无双姐弟愤而在宋江登基之日刺杀吴用、宋江,梁国帝位最终落入卢俊义之手。 后来林冲被救醒,到森山幽谷中寻找爱慕他的扈三娘,一同隐居。 全书以一百零八罡煞归天,其中大多数罡煞或修成正果,或回归本位,惟有天魁星(降生为宋江)和天机星(降生为吴用)因心术不正,被罚再入凡间历劫而告终。


              IP属地:湖南7楼2025-04-06 14:01
              收起回复
                水浒后传
                内容介绍:《水浒后传》为明末清初文人陈忱(笔名雁宕山樵)所著,作为百回本《水浒传》的续书(此书开始时只提及梁山军征辽和征方腊,没有提及征田虎和征王庆,可见是百回本 的续书),讲述征方腊后分散各地的梁山幸存头领、部分梁山头领的后人(如花荣之子花逢春、呼延灼之子呼延钰、徐宁之子徐晟等),以及《水浒传》中曾出现但没有交代下落的某些人物( 例如扈家庄公子扈成、祝家庄教师栾廷玉、史进的师父王进等)的故事。 小说首先讲述阮小七、孙立等; 杜兴、裴宣等和乐和、李俊等三批人因不堪压迫而分别重新啸聚于山东登云山(以栾廷玉为首)、河北饮马川(以李应为首)和海外的清水澳(以李俊为首)。 其中李俊更进而攻占暹罗的金鳌岛(其时由马氏王朝统治; 请注意《水浒后传》中的暹罗并非今天的泰国,而是一个海岛,下辖二十四个小岛),并与马氏暹罗和亲,花逢春做了暹罗驸马,声势最盛。 登云山和饮马川也各自发展,招聚得一些梁山旧头领。其后宋国采取联金灭辽政策,虽然收复了一些失地,但却招致强邻金国压境。 未几宋金交恶,金国大举侵宋,兵临汴京,赵佶(宋徽宗)退位。 赵桓(宋钦宗)继位后,贬谡蔡京、高俅等奸臣,但误信道士郭京企图以妖术御敌,终至汴京城破,徽、钦二帝为金军俘掳,北宋灭亡。 赵构(宋高宗)南渡,建立南宋朝廷。 在此期间,饮马川成了抗金前线,多名梁山旧头领和与梁山有关的将领(如呼延灼、朱仝、燕青、关胜、王进等)均投附饮马川。 及后河北大部沦陷,李应等决定放弃饮马川,前赴汴京投奔号召抗金的宗泽,在途中偶遇蔡京、高俅等,遂得以手刃仇人,总算为宋江等报了大仇。 无奈宗泽在汴京忧愤而死,李应等遂转而投奔登云山。 在金国大举进犯山东的形势下,登云山众好汉决定依循安道全的建议出海投奔李俊(安道全曾在海上遇险,为李俊等所救,故知悉李俊下落)。 登云山大军从金军夺去一百艘大船,浩浩荡荡地泛海前赴金鳌岛。当时适逢逻罗国丞相共涛联同番僧萨头陀毒杀暹罗国王马赛真,篡夺王位,并进攻金鳌岛。 在登云山大军的协助下,李俊击败叛军,并获王后拥戴继为暹罗国王,开创李氏暹罗。 李俊甫登大位,即面对萨头陀余党与日本联军进犯和辖下三个属岛叛变。 经过连番战斗后,始平定内忧外患。 其后赵构为金军所追,逃至暹罗,为李俊所救。 李俊因此事获赵构敕封,成为宋国藩臣; 并与高丽结盟共御日本,成为一方强国。 众头领不但获封官爵,还纷纷成家立室,在暹罗安身立命,全书以大团圆结局。


                IP属地:湖南8楼2025-04-06 14:03
                收起回复
                  残水浒
                  内容介绍:《残水浒》为清末民初作家程善之(本名程庆余)所著,作为七十回本《水浒传》的续书(其回目也由第七十一回开始),讲述梁山因内部矛盾而分裂,终致败亡的故事。 梁山自大聚义后,原来隐伏于梁山头领之间的各种矛盾逐渐浮现。 首先,某些头领,如公孙胜、柴进、裴宣等,因不满宋江的假仁假义,自行离山; 部分军官出身的头领则对宋江只是口头说盼望招安但却无实质行动,大感不满,秘密组成「军官团」,而有些头领,如林冲、鲁智深等,更对梁山事业意兴阑珊,索性下山投奔种师道。 其次,部分梁山人物之间的恩怨浮上水面,引发三宗严重冲突。 其一是扈三娘为报李逵当年屠戮扈家庄之仇,手刃李逵; 其二是程小姐(即东平府太守程万里之女)为报董平杀其全家、抢夺其为妻之仇,不惜自毁腹中董平的骨肉,并毒杀董平; 其三是秦明公开悼念当年被宋江间接害死的家人(宋江派人假扮秦明劫掠青州,导致青州太守慕容彦达杀害秦明全家),并迁怒于花荣兄妹,导致花荣郁闷病亡。 经此三宗冲突,梁山人心涣散,宋江也威信扫地。宋江、吴用为求自新之道,作出两手准备,一方面派皇甫端、段景住私通金国,意图降金; 另一方面,又派乐和、朱武等贿赂蔡京,企图投靠蔡京。 但降金之议为大多数头领反对,段景住更为关胜所杀; 而贿赂蔡京一事则被栾廷玉识破并破坏,朱武、乐和等人亦相继被害。 此后,种师道奉命征讨梁山,对梁山先采招抚政策。 梁山全面分裂,以卢俊义为首的「招安派」(包括「军官团」成员)下山接受招安。 李应、孙立等激烈反对招安,并夜袭官军,结果全军覆没。 面临如此败局,原来反对招安的梁山头领再度分裂,以宋江为首的一派火烧忠义堂,乘乱突围逃出梁山; 以吴用为首的一派则最终投降种师道,先后投附种师道的头领大多获得官职。宋江等三十六人离开梁山泊后,沿黄河出海,企图北投金国,但遇上风浪,辗转漂流至海州,结果被海州知州张叔夜擒获,至此梁山全伙被平定。 宋江等被递解至汴京,本来自惴必死,幸得卢俊义等联署担保,请朝廷赦免宋江等,由关胜入牢通知众人。 关胜在牢中与宋江对质时,忍不住在众人面前道破已知悉当年宋江暗害晁盖,并曾多次谋害柴进。 全书以牢中众人齐以怒目瞪视宋江,宋江羞惭得无地自容而结束。


                  IP属地:湖南9楼2025-04-06 14:04
                  收起回复
                    水浒中传
                    内容介绍:《水浒中传》为民初作家姜鸿飞所著,故事情节上续七十回本《水浒传》(被作者称为水浒前传),下接《水浒后传》,故称《水浒中传》,也可看成百回本《水浒传》中后二十九回(即大聚义以后部分,以下简称「后二十九回」)的改写本。 此外,此书还掺入《荡寇志》和《说岳全传》中的部分人物和情节(但经大幅改写)。 此书讲述梁山在大聚义后改绌更张,在山寨进行农业耕作和养蚕织布,以期达到经济自给,无需依赖打家劫舍维生; 又向邻近州县发出告示,鼓励各地人民告发贪官恶霸,由梁山惩治,以实现替天行道的口号。 此外,梁山先后击败徐槐和高俅征讨梁山的官军,还收降得猛将颜路子,声势大振。另一方面,宋廷内有江南方腊作乱,外有辽国入寇,其中辽国更派遣哈兰生潜入宋国,占据猿臂寨,以作为内应,并欲招纳梁山归降。 宋江秉持忠义之心,严词拒绝辽国招降。 适逢宋廷接纳侯蒙提议招安梁山,梁山准备接受招安。 哈兰生为阻挠梁山受招安,派手下陈丽卿假扮扈三娘刺杀侯蒙,嫁祸梁山。 宋廷派张叔夜征讨梁山,张叔夜爱惜梁山义士,不欲大动干戈,乃请卢俊义、林冲的师傅周侗计擒二人,晓以大义,并一力替梁山辩白,最终促成梁山受招安。受招安后,梁山军奉派南征北讨。 首先征讨猿臂寨,在此役中收得降将祝永清和陈丽卿,但却折损了宣赞。 接着,梁山军奉命征讨辽国,虽然收复了若干城池,但又折损了雷横等五名头领。 最后梁山军奉派与其他官军队伍合力征讨方腊,在此役中梁山头领死伤惨重。 宋江等在班师回朝后,虽获朝廷封赏,但宋江和卢俊义终被奸臣蔡京谋害,其他头领则各散东西。 书末讲述阮小七被朝廷免职,愤然杀死辱骂他的钦差后返回石碣村居住,以便下接《水浒后传》的故事。


                    IP属地:湖南10楼2025-04-06 14:08
                    收起回复
                      续水浒传
                      内容介绍:《续水浒传》为清末民初作家冷佛(本名王绮)所著,作为七十回本《水浒传》的续书,讲述梁山雄踞一方,以至后来分裂瓦解的故事。 梁山大聚义后,成立忠义军,不但攻州夺府,而且在近30个被占州县派驻军队,设置官职,俨如独立王国。 此外,梁山又击败与之作对的万宝山(以张休为首)和普陀山(以张仙为首),招聚得一些地方缙绅(合称梁山四友)以及崔家堡(以毛江为首)、德清寨(以江金兰为首)、万字山(以赵立为首)等山寨的强人加入。 与德清寨合力劫夺花石纲后,梁山势力更是如日中天,除了普陀山张仙和帮源洞方腊不服梁山外,六个大山寨,包括盐山(以王再兴为首)、燕山(以高二虎为首)、广平(以高托山为首)、大孤山(以张迪为首)、狮子营(以杨进为首)、靠山王(以丁进为首)以及多个小山寨,例如班鸠店(以刘仁为首)、桃花山(以杨素娟为首)、二龙山(以秦太保为首)、清风寨( 以张七为首)、少华山(以刘有道为首)、光州某山寨(以吴翊为首)等,均奉梁山为盟主。 宋江摆寿筵,极尽奢华铺张,各处山寨寨主均应邀赴会,甚至某些未被梁山占领的州县的地方官吏也派使贺寿以示讨好。 宋江虽未称王,但实际野心勃勃,不愿受招安,并且派人阻碍奉命招安梁山的宋廷官员侯蒙。正当梁山势力炽盛之时,亦潜伏各种隐患。 首先,由于部分梁山头领和梁山委任的地方官吏(如王英、唐牛儿等)鱼肉百姓,纲纪败坏,纵容部下奸淫掳掠; 而宋江为应付庞大开支,又下令盘剥百姓,横征暴敛,令梁山声名狼藉,部分地方(东平府、定陶县、寿张县)先后爆发针对梁山的民变。 其次,部分秉持忠义的梁山头领(如林冲、朱仝等)日渐不满宋江的所作所为,而宋江又宠信奸佞(如朱贵、杜兴、林大虎等),作恶多端,例如屠戮良民以诬害林冲,杀害回梁山告发朱贵的邹闰,甚至派刺客企图刺杀林冲、朱仝、鲁智深、邹渊等,导致众叛亲离。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官吏武将、缙绅乡勇以至里巷山寨之首,如定陶县的的谭稹(并非宦官谭稹)、吴天锡、冯有德、裴老九; 高唐州至馆陶县一线的文天柱、张毓宗、裘剑韬、张志功、孟康、居正、乔一; 海州的张叔夜、常永、费稳、宫振铎、杨国栋; 寿张县的尹三旺、于二、孙玉珩、耿顺等,自行整备武装对抗梁山,此外还有朝廷良将王伯高、周孔章等。 与梁山结盟的山寨以至不满宋江的梁山头领,相继投附官军,或私下与地方官府联络,准备接受招安。 朝廷亦派高俅统军征讨,准备四面合围梁山。 面对内忧外患,宋江还带领部分人到江南巡游(一说是下江南联结方腊),但在路过海州时被张叔夜逮捕。 同时林冲等亦占领梁山大寨,归顺朝廷,将梁山改为郓州军,而宋江等二十七人则被押赴汴京处决。 梁山虽平,但朝政腐败透顶,各处山寨表面归顺宋廷,实际暗通金国,暗示北宋气数将尽。


                      IP属地:湖南11楼2025-04-06 14:13
                      收起回复
                        扫水浒传
                        内容介绍:《扫水浒》(创作初期又称《扫水浒传》)为作家都头郓哥所著,作为七十回本《水浒传》的续书(其回目也由第七十一回开始),讲述梁山在大聚义后发展壮大,以至后来失败投降,以及各残存头领各奔前程的故事。 此书采取网上小说的形式,于2016年开始创作,并于2019年初完成,暂未出版实体书。 小说首先讲述梁山大聚义后不断发展壮大,占领多个外郡(包括济州、东平府、濮州、莱芜县、青州、齐州等),且有多处山寨归附,包括封龙山(以高托山为首)、伏牛山(以张善朋为首)、浮来山(以张仙为首),声势如日中天。 但此时奉派下凡收伏一百零八名魔君的「二十八宿」亦开始与梁山对抗,这二十八宿包括多处地方州县(如海州的张叔夜、沂州的蒋圆、密州的李延熙、汝州的蔡居厚、袭庆府的钱伯言)、乡勇(如 谭氏寨的谭门七英以至某些与梁山敌对的山寨(如登云山的李孝义和龟蒙山的孟荡)的领袖,其中有多名更是历史上的名将(如王彦、韩世忠、杨沂中、刘光世、吴玠等)。二十八宿的崛起令梁山的扩张连番受挫,在攻打单父县和谭氏寨时相继败绩,其后又陆续失去伏牛山、封龙山、东平府。 但更严重的是,由于梁山军的战线过长,其军事主力不是分散于外郡,就是被牵制于某战场上(例如宋江与谭氏寨陷入拉锯战,卢俊义则被诱救援浮来山而兵陷虎狼谷),导致梁山大寨空虚,曾孝蕴乘机统率八路官军首先拔除济州、濮州,然后再攻破梁山大寨。 此后梁山军势力江河日下,虽然攻破谭氏寨,但却误中官军反间计而失去齐州,被迫放弃其余外郡而成为流寇。 面对如此败局,梁山军曾企图南下与方腊联结,但在探知方腊败亡后又辗转流窜至海州,结果在海州被张叔夜伏击,只剩下三十六人,而卢俊义也被擒,宋江最终被迫投降。 投降后宋江等获朝廷封赏,部分人随即奉派征剿方腊余党。 其后宋江因不满官军杀良冒功并且毒杀卢俊义,班师回朝时在汴京附近复反,终因兵力薄弱而被折可存擒杀。 由于朝廷竭力隐瞒事件,此事没有引起梁山余众再次起事。小说的余下部分讲述梁山余众(以及二十八宿)在南宋初年的不同命运。 有些人忠于职守,并参加抗金,或得善终(如张清、李俊),或是壮烈牺牲(如关胜、戴宗、张青),或因得罪上司而不得善终(如呼延灼、杨志); 有些人以民间忠义军的形式奋起抗金,或是壮烈牺牲(如焦挺、李忠),或是最终归宋当官(如张横、燕青、彭玘),或是归隐(如鲁智深、阮小七); 有些人因遭遇各种不平而割据一方,不服宋廷,最终败亡(如董平、史进、解宝),或被同党杀害(如李逵); 有些人则不问世事且得善终(如柴进、武松)。 全书以108煞和28宿全部重归天庭和好如初而告终。


                        IP属地:湖南12楼2025-04-06 14:15
                        收起回复
                          后水浒传
                          内容介绍:《后水浒传》为明代文人青莲室主人(真实姓名不详)所著,作为《水浒全传》或《征四寇演义》的续书(此书开始时提及梁山军征辽、征田虎、征王庆和征方腊,可见是《水浒全传》或《征四寇演义》的续书(此书开始时提及梁山军征辽、征田虎、征王庆和征方腊,可见是《水浒全传》或《征四寇演义》的续书),讲述南宋初年洞庭湖杨么起事的故事。 小说首先交代梁山一百零八名头领中,凡没有在征方腊时战死、受重伤或病死的余众,连同蔡京、高俅等奸臣,均劫数未尽,须转生人间再应其劫,其中宋江和卢俊义转世为孪生子,但在战乱中失散,分别被杨得星和王突收养,取名杨么和王摩。 惟请注意,宋江、蔡京等人生活于北宋末年,这些人转世并成年后,应已进入南宋时期。 但小说讲述杨么等人长成后,仍然是北宋时期,因此小说的情节与真实历史年代有出入。杨么等长成后,宋国朝政腐败,外敌入寇,地方豪强、贪官污吏恃势凌人,各地不堪压迫的强人纷纷啸聚山寨,与朝廷作对,这些山寨包括天雄山(以游六艺为首)、洞庭湖君山(以郝雄为首)、焦山(以沃泰为首)、蛾眉岭(以屠隆为首)、白云山(以王摩为首)、险道山(以常况为首)、楚州蓼儿洼(以向雷、隋举为首)。 另一方面,杨么因行侠仗义,得罪太尉贺省(由蔡京转世),被刺配充军,但在刺配途中结识了各地英雄。 后来杨么获大赦,正要干一番大事业,忽闻其养父母在岳阳家乡被贺省拘禁。 杨么回乡营救养父母,也被逮捕。 君山与天雄山强人合力救出杨么后,推杨么为首领,天雄山、焦山、蛾眉岭、白云山和险道山各路人马也投奔君山。 此后杨么攻打武昌等地,杀死仇人贺省等,并制作轮船,又收聚得蓼儿洼人马,令君山声势极盛。 同时,杨么在君山轩辕井内发现一本天书,经解读后得知君山大多数头领原来是梁山余众转世,而杨么和王摩本是孪生兄弟。其时正值北宋发生靖康之难,赵构(宋高宗)南渡建立南宋朝廷。 杨么到临安,发觉朝廷只思偏安,贪图享乐。 杨么寻个机会向赵构进谏,请求赵构远谗去佞,北伐中原。 赵构表面应允,但未几又听信秦桧,先后派闻人成和张浚征讨杨么,俱被君山的轮船击败。 岳飞奉派征讨洞庭湖,首先劝服君山头领黄佐投降,并令黄佐游说其他非梁山转世头领和各副寨投附官军,借此剪除君山羽翼,接着又以智谋击破君山轮船。 杨么等人见大势已去,逃入轩辕井中,各人魂魄随即离体,全书以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魂魄同聚于轩辕井而结束。


                          IP属地:湖南13楼2025-04-06 14:18
                          收起回复
                            风尘十侠
                            内容介绍:《风尘十侠》为当代说书人卢抒对《水浒拾遗》的改编,《水浒拾遗》为民初说书人张青山(亦作张清山)于1930年代所作,是对《水浒全传》中后段故事(到征方腊为止)的改编。 由于《水浒拾遗》最初出版于满洲国,流通甚为有限,今已佚失。 但此书内容为后来大陆一些说书人在口头上传承,至1990年代经卢抒改编为《风尘十侠》一书,使《水浒拾遗》整篇故事得以再以文字形式传世。 「风尘十侠」在此书中一般称为「江南十侠」(但「江南十侠」一名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此十人并非全部都居于江南),是指十名比梁山头领高一两辈的侠客,其中周侗是周通的叔父,也是卢俊义、史文恭、林冲的师傅,与梁山关系密切(此人亦即《说岳全传》中岳飞的师傅)。 此书主旨是讲述《江南十侠》以及其他正派侠客与梁山联合对抗朝廷奸党和讨伐叛逆的故事。此书首先讲述梁山头领分批到陕西周家寨庆贺周侗生辰,其中武松在少林寺小蓬莱山下院被认出穿戴该院失踪僧人广慧的衣物,因而与小蓬莱山下院结怨。 几经周折后,梁山终与小蓬莱山下院了结恩怨,并与某些正派侠客建立友好关系。 接着朝廷奸党在泰安州举行神州擂,定下三绝计,并请得多个江湖门派合力对付梁山。 梁山人马虽然扫灭多个江湖门派并火烧神州擂台,但在虎头狮子崖为宋军所布的五斗三才阵所阻,同时河北田虎亦联合宋军偷袭梁山。 在此危急存亡的关头,幸得关老夫人(关胜之母)领导梁山老弱奋起抗敌,以及众侠客协助梁山打破五斗三才阵,终于化险为夷。 但昆仑派随即兴风作浪,假冒五台山、少林寺和梁山人马大闹汴京,并掳走亲王赵博。 梁山与众侠客合力击败昆仑派并救出赵博后,最终归顺宋廷。接着梁山军先后征讨河北田虎和江南方腊。 在征田虎期间,燕青奉命到幽州刺探军情,结识田彪之子田士玉,田彪一家为庇护燕青与田虎交恶,燕青的行动实际达到离间田彪与田虎关系的效果。 此后梁山军先后击破辽国、恒山和洪氏八蛮对河北的支持,导致田虎败亡。 在征方腊期间,梁山首先与望月潭寨主夏海龙和解并联姻,打通通往江南的咽喉。 其后又因方腊与《江南十侠》中原与方腊交好的苗兴、方雕决裂,甚至出兵攻打苗家寨、方家庄,《江南十侠》愤而组成侠义营,参与征方腊。 当方腊战斗失利困守金陵之际,忽然得到武学高人侯安加盟,令梁山军损兵折将。 其后在师叔清风道长和姪儿侯义青劝说下,侯安毅然反正,并助梁山军攻破金陵,方腊败亡。


                            IP属地:湖南14楼2025-04-06 14:20
                            收起回复
                              水浒别传
                              内容介绍:《水浒别传》为当代作家王中文所著,主要是对《水浒传》中梁山军征辽故事的改编,此外还加插了方腊起义、梁山军战金、梁山余众及后人重新起义等故事。 全书分为五部,第一部(《方腊反》,亦称《方腊反宋血战记》)讲述花石纲为害东南百姓,明教教主方腊率众起义,迅速取得胜利。 但在攻陷杭州后,方腊贪图逸乐,不思进取,坐失渡江北伐良机。 童贯奉诏南下镇压,圣公军节节败退,最终兵败。 但兵败后部分圣公军领袖及其后人继续参加起义,例如方三虎、方反宋加入钟相起义,吕将、方春、上官忆母加入太行山抗金行列,显示反抗浪潮没有完全扑灭。
                              此书的第二、三、四部(《忠义梦》、《将军舞》、《英雄泪》)讲述梁山军受招安后征辽/战金的过程(其间加插了多个旁枝故事)。 梁山军的征辽/战金战事可分为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梁山军在北进途中首先与高齐领导的太行山义军盟誓,以保障其后方安全; 接着在雍奴泽西之役大胜辽军,迅即攻取灜州、莫州、涿州等地。 但梁山军受制于监军童贯,宋江更被削除军权。 吕方等奉命到汴京探听政情,先后迫使赵佶和童贯恢复宋江军权并答应支持梁山军粮草。
                              此后战事进入第二阶段。 在此阶段,梁山军势如破竹,大破东、西两路辽军,攻取蓟州、幽州等地。 虽然梁山军收复燕云十六州之一半,但宋廷对于是否继续征辽以及如何面对新崛起的金国,显得畏首畏尾,于是卢俊义带领梁山「访京团」进京陈情。 这个「访京团」虽然与当朝奸臣作对(例如揭露蔡京、高俅等人的恶行),但正当汴京发生姚平仲、陈希真等人发动的兵变时,「访京团」支持赵佶平定兵变,因而取得赵佶的信任,并使赵佶毅然决定与辽、金一战。
                              此后战事进入第三阶段。 在此阶段,梁山军首先击败意欲南侵的金军,接着收复燕云十六州其余的一半,并击败宋军中与梁山军或其盟友为敌的势力,包括驻守探日峰的杨可世、率军征太行山的高俅和在获鹿城负隅顽抗的王进。 完成征辽/战金大业后,梁山军班师回朝。 此后梁山军兄弟分散,宋江、卢俊义终被蔡京、高俅毒死,显示宋廷腐败透顶,病入膏肓。 不数年间,金军大举南侵,北宋倾覆,梁山中人多有奋起抗金,其中有些人更壮烈殉国。
                              此书的第五部(《少水浒》)讲述梁山余众及后人重新起义的故事。 起义军最初分为光华山(以李佑、燕青为首)、东平府(以张荣为首)、震雷泽(以王定六、何玄通为首)、梁山(以蒲卢虎、宋安国为首)、太平崮(以石庆、邓威娘为首)等数支,后来各支会师梁山,重举梁山义旗。 全书以圣公军后人方春、上官忆母和梁山军后人乐龙文、乐龙华投附梁山而结束,显示诸路义军点燃的反抗之火生生不息,且形成百川汇流之势。


                              IP属地:湖南15楼2025-04-06 16: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