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说,军备竞赛早就开始了。航空领域一款战机缓慢改进挖潜30年甚至40年,是冷战结束后的理性省钱做法,如果全力以赴竞争,10年推出一个大改型甚至全新型号也不是不可能。而且我国的空军战略会随着技术进步和国家战略不断调整,战机的用途定位也会发生变化,不能刻舟求剑地认为新战机一定是用来替代某型号老战机的。我们专用的强击机种,在强5退役之后已经好多年不再发展,就算看到阿富汗的A10和俄乌战场苏25的表现,也没有人认真鼓吹要把这个机型再续回来。同样的,因为5代战斗机的研发和运用已经非常昂贵,冷战时候的高低搭配概念可能已经不适用于定义歼20和歼35,这两者可能是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关系,比如一个侧重空军需求,另一个侧重海军需求,又或者一个侧重争夺制空权,另一个侧重穿透性对地攻击。网友之间对不同厂所有喜好和争论很正常,但是国家的决策往往是理性研究反复比较之后的折中做法,背后有我们不知道的很多因素起作用,比如不能一家集团独大影响今后议价,要赶时间节点做好武统准备,改进现有机型包打一切不是做不到但是太花钱,甚至是相应的预算过期作废必须当面花出去等等。只有很多年之后资料解密了,大家的争论才能化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