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吧 关注:12,439贴子:94,967
  • 3回复贴,共1

关于心学的一点看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说结论,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微薄看法,但对我来说当前就是我最能接受的看法。儒家的最终目标就是成为圣人,而如何成为圣人,就是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径达到“内圣外王”,而如何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认为就是在不同层次都做到社会标准、内心标准、外部行为的统一,具体来说就是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做到这三者统一。总的来说就是三者统一是X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Y轴,能做到三者统一的在这个层次(或者说高度)就是这个层次的“英雄”,而当Y轴达到了“平天下”的高度,同时在X轴上达到了三者统一,那个“平天下”这个高度的英雄就成为了圣人。以下为具体内容:
王阳明心学认为每个人心中自有良知,这个良知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并非每个人心中与生俱来就有圣贤之道,而是人在社会中会被社会环境不自觉的形成一个判断成败的标准。个体是否幸福,很大程度是看自己内心的标准是否与自己外部的成就相符合,从小处看也可以说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是否与自己内心的标准相符合。比如在原始部落,能打猎就是好的,而在现代社会,能赚钱就是好的,如果在原始部落大力发展商业,从长远来说是推进了社会发展,但除非是最终确认商业发展的那一个人,之前的人从个体来说大概都是痛苦而被社会嫌弃的,但能不能成为被历史记录的那一个人很大程度不是看这个人有多厉害,而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到那个程度了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而从小处说,比如我在知道自己应该努力工作的情况下吃喝玩乐就会痛苦,而我觉得无论怎么努力都没用或者无所谓赚钱多少从而吃喝玩乐就不会痛苦。因此所谓“良知”,就是内心的标准,而除了内心标准外,还有社会标准及外部行为,一个人是否能够被外部认定为成功,无非就是看外部行为和社会标准是否符合,比如封建社会考取功名就是成功,现代社会当官赚钱就是成功,当然把社会标准无限细分也一样,细分到某一天某一件事,如今天在酒席上招呼客人很符合当地的规矩,别人就会觉得你很在这件事成功,这就是外部行为和社会标准相符合成就了“外王”。但外部的成功不一定是内心的满足,更可能自己的内心并不想这么做,只是出于对外部成功的渴求而这么做,比如其实某人对金融并不感兴趣,而是对种花感兴趣,但他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让他选择了金融,并且赚了大钱,在外部看来他很成功,实际他的内心并不幸福,而能让内心感到幸福的,就是外部行为和内心标准的统一,比如对于傻子,很多时候可能他比大部分正常人都幸福,因为对他来说,有亲人相陪有饭吃有衣服穿就很满足,他内心希望的东西并不多,同理人类简史中对于远古人和现代人的幸福感推论也是这个道理,远古人类整体不发达,但对于个体来说内心是比现代社会的人类个体更幸福的,因此能够做到内心标准和外部行为的统一,内心就会感觉幸福,这就是“内圣”。内圣和外王并不一定统一,比如有的人放弃年薪百万去做公益,或者说更极端的,放弃很赚钱的生意去流浪,或者说很质朴的,西藏哪些三跪五叩的朝圣者,他们都可以说是做到了内圣而没有做到外王。因此要社会标准,内心标准,外部行为三者统一才能说有“圣人”的资格,为什么说才有资格,因为成就有大小之分,一个人赚钱中上,达到小康,并且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只能做到这个程度,同时他生活中其他方面也做到了三者统一(比如他认为要对家庭负责,同时做到了对家庭负责,周边的人都很羡慕佩服),但这个人他肯定是不能被称为圣人的,因为他的成就不够大。只有一个人的成就对整个社会整个时代有了重大影响,才能被大部分人认同,也就是被称为圣人,因此儒家目标最终还是平天下,但抛开这个宏大的目标不说,能够做到其他小目标,比如修身,那他就是自己的英雄,能够做到齐家,那他就是他家庭的英雄。真正做到平天下必然是时代和个人的交汇点到了,不会是个人的力量所导致的,因此不管再厉害的人,圣人称号也不可强求。
但社会标准、内心标准、外部行为这三个东西任何一个都是天大的难题,社会标准也可以说是对当下社会规律的深刻认知,内心标准也可以说是对自己的深刻认知,外部行为的终点则是能完全规范自己的行为。感觉能够做到任何一点就可以说这个人太厉害了。因此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微薄认知,我对心学也不算太了解,对哲学也不是太了解,这个想法粗看也和心学的心中自有良知有很大冲突,但我觉着实际并不冲突,因为人必定和时代相互纠缠,普通人被时代所塑造,伟大的人被时代所塑造同时也塑造时代,因此个人的”良知“必定离不开时代离不开社会,与其说心中自有良知,不如说当下社会自有”良知“。


IP属地:云南1楼2025-04-05 12:01回复
    难得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4-06 10:56
    回复
      儒家最终目标是做人做事要仁 义 礼 智而已。做到了就是圣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4-06 16:15
      回复
        我读完了
        咱们心学的圣人只需要做到致良知即可。就是你说的“内圣”。其他的不要求。
        如果过于在乎功名利禄,那么就是逐物了,有失本心。
        社会的评判标准是社会的,并不是个人的。
        如果坚信知行合一的话,就直接干自己内心最想干的事情就可以了。


        IP属地:黑龙江5楼2025-04-06 18: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