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山地生态系统复苏设想图
文章图文并茂,文字1000-1500字,阅读需要15分钟左右。
引言:一直都想写一篇关于华南生态系统恢复的文章,即恢复以华南虎为最高金字塔的华南生态设想科普文,就是很多人心心念念的华南虎野放的是否可行性,因为针对这个话题引发了无数辩论,一直都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而且一些空想家总觉得天朝南方地大物博有千千万万的大山,虎野放是迟早和信手拈来的事情,既然这样我们就来好好规划下恢复华南虎生态系统的蓝图可行性!
选择地点:华南武夷山为中心,因为曾经是虎的发源地,福建省山峦密布,在东南部是山地最多、 人口最少的省份。
章节一 地形
中国南方以西起秦岭东到淮河为界,除了几个面积稍显规模的平原外绝大部分都是山脉,如下图的南方几乎都是密集的山地,尤其东南部山峦最为密集。尤其东南部武夷山脉号称是华东屋脊,国人只知道蜀道难,但其实闽道更难,断崖险峻的大山比比皆是。
中国东南部几乎都是密集的山地
南方稀有的几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自古就被大力开发为农田城市,到现在已经是南方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了,下图俯瞰南方平原地带被人类开发到极致了,平坦的地势导致城市可以不断扩张到特别庞大,农田也把平坦地势全部占据,几乎没有平坦的荒地能空出来!稀缺的平原早就被人类利用光了!

由于上世纪人口的暴增,对森林的开发也到了极致,大山中只要是稍微平坦一点的丘陵和山谷都被开发成农田和村镇,但很多省份人口实在太多,就甚至连山顶的平坦地形也不会放过,建立了山顶地城镇,这在西南部很常见!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既然南方人口爆炸严重饱和,要占据所有平原和平缓丘陵山谷,那么搞野保的时候刚好把那些最高的大山留给野生动物,这下岂不是两全其美了,这些高山本就地势险要交通极为不便,人类利用不了,就当是馈赠给那些野生动物了!但其实这些高山对于小型野生动物可能还行,比如鸟类、啮齿类、猴类等,但是稍大于野猪的就很难利用这种险要地势,如下图,南方大量丹霞地貌的悬崖峭壁,虽然看起来是景色优美,很具有欣赏性,但基本上也就这些功能了,大型动物基本无法利用起来,因为地形险要到根本没有上山的路,甚至无法落脚!就算人类好不容易修好的路也是盘山路或者栈道,一边是悬崖那种,大多数动物也只能仅限在道路两旁活动了,其他地方还是无法涉足的禁区!
险要的丹霞地貌几乎无路,只有鸟类和猴类能利用的地形
垂直险要的山崖甚至连盘山公路都无法建造,只能用栈道来作为通行的唯一方式
作为风景是很美,但是对于大多数食草动物基本上是生命禁区,食肉动物要在这里捕猎也会摔得粉身碎骨
下面两张是福建三明大山深处只要有山谷和缓坡都被人类利用得干干净净,一块都不会留给野生动物,就算是山上几乎只为了人类服务,密集的人工林种植方式,树木之间还不到半米的间距几乎也只能让小麂通过了,甚至稍大一点的野猪都无法穿行!
福建三明大山深处只要有山谷和缓坡都被人类利用得干干净净,一块都不会留给野生动物
山上的人工林也种植得非常密集,几乎只为了人类使用,树木之间还不到半米的间距几乎也只能让小麂通过了,甚至稍大一点的野猪都无法穿行
因此这样已经被人类利用到极致的千千万万座大山,地势险峻,除了人类开发的道路几乎没有多少可落脚的地方,居然说是馈赠给大中型野生食草动物,甚至还觉得是一种恩赐,但事实是绝大多数食草动物根本无法涉足,没有平坦草场使得土地可利用率非常低,根本养活不了多少大中型食草动物,而且在这种几乎没有平地的地方食肉动物虎或者豹捕猎的话,肯定会双双摔下悬崖导致粉身碎骨,多来几次野放的区区几头虎马上就损失殆尽了!

虽然华南虎在我国已经野外灭绝了,但是可以参考虎保护最好的印度那些国家公园,虽然印度面积只是中国的三分之一,却能在密集的人堆里用不大的面积维持了世界上最大的虎种群(3000+),答案就是保护区不大但是地势平坦草场和林下空地很大,供养了全亚洲密度最大的食草动物群,当然也包含了一些人工投喂使得食草动物在旱季能保持高密度且不会大量减员,这会儿有人会说了,你看印度还不是靠投喂堆高食草动物的么?问题是你也可以学啊,去堆高华南食草动物的数量,但是像上图那样千山万壑你怎么去那些高山投喂,可能连到达每座山的路径都没有!
印度坎哈国家公园开阔的草地上聚集了数量众多的斑鹿,和华南的梅花鹿体型外形都很类似,是南亚食肉动物最重要的猎物
上下两图是印度坎哈国家公园开阔的草地和林间空地,这些平坦开阔的地势上聚集了数量众多的斑鹿,斑鹿和华南梅花鹿体型外形都很类似,大小相仿,是南亚食肉动物最重要的猎物。
开阔的林间空地也是食草动物最喜欢的场所之一,既有草场可以觅食,又可以遮荫躲避热辣的阳光,食肉动物也方便埋伏捕猎
险峻的大山虽然都是很大的坡度,但也会有少数平一些的小片地势,有可能是自古以来人类根据原有地势建立的山路,这也是山上仅剩的大中型野生动物为数不多能活动的场所,所以在这里架设触发性相机可以拍到几乎所有动物,频率很高,因为这样的平坦地势太少了,经验丰富的科学家都会找这种兽道来获得动物的数据。
南方一头鬣羚在为数不多的兽道上活动,这种地方几乎可以找到所有仅存的物种
综上所述,要维持一定数量的大中型食草动物是需要开阔草地或林下空地的,南方基本上平原、山谷和缓坡都被开发差不多了,靠那些险峻的大山悬崖峭壁是不可能的!所以就要去寻找地势平坦和开阔的栖息地,所以就要回到华南虎的发源地去寻找答案!

黄岗山保护区的高山草甸和监测站
黄岗山保护区的盘山公路,是个不错的驱车游览点
华南虎的发源地——武夷山脉号称华东屋脊,是东北和西南走向的狭长山脉,已经成立武夷山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公里,这里山脉连绵不绝,其核心区有个特别的黄岗山保护区,面积556.7平方公里,最低海拔300米,最高海拔2160.8米,形成十公里长的垂直带谱 :山脚是常绿阔叶林带以及零散的毛竹林带,随着海拔的升高,黄山松、南方铁杉等温带树种增多,森林植被类型由常绿阔叶林转为针阔叶混交林带;当到海拔约1000米,视线豁然阔朗,遍布南方铁杉和黄山松构成的针叶林带;继续往上,到了海拔越1500米处,低矮的常绿和落叶树种,构成中山矮曲林带;山顶缓坡,是禾草为主的中山草甸带,我习惯称其为高山草甸或者山顶草甸。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五个森林植被带界限分明。特别是海拔1500米以上的开阔中山草甸地带是华南难得的开阔野生环境,这里应该是最理想的华南虎家园!但也会有人说面积太小,但是南方大多数保护区都只有这个面积,而且能找到有中山草甸的也不算太多。
下图为我为这篇文章画得华南山地黄岗山保护区的设想图
我为这篇文章画得华南山地黄岗山保护区的设想图
文章图文并茂,文字1000-1500字,阅读需要15分钟左右。
引言:一直都想写一篇关于华南生态系统恢复的文章,即恢复以华南虎为最高金字塔的华南生态设想科普文,就是很多人心心念念的华南虎野放的是否可行性,因为针对这个话题引发了无数辩论,一直都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而且一些空想家总觉得天朝南方地大物博有千千万万的大山,虎野放是迟早和信手拈来的事情,既然这样我们就来好好规划下恢复华南虎生态系统的蓝图可行性!
选择地点:华南武夷山为中心,因为曾经是虎的发源地,福建省山峦密布,在东南部是山地最多、 人口最少的省份。
章节一 地形
中国南方以西起秦岭东到淮河为界,除了几个面积稍显规模的平原外绝大部分都是山脉,如下图的南方几乎都是密集的山地,尤其东南部山峦最为密集。尤其东南部武夷山脉号称是华东屋脊,国人只知道蜀道难,但其实闽道更难,断崖险峻的大山比比皆是。

南方稀有的几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自古就被大力开发为农田城市,到现在已经是南方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了,下图俯瞰南方平原地带被人类开发到极致了,平坦的地势导致城市可以不断扩张到特别庞大,农田也把平坦地势全部占据,几乎没有平坦的荒地能空出来!稀缺的平原早就被人类利用光了!

由于上世纪人口的暴增,对森林的开发也到了极致,大山中只要是稍微平坦一点的丘陵和山谷都被开发成农田和村镇,但很多省份人口实在太多,就甚至连山顶的平坦地形也不会放过,建立了山顶地城镇,这在西南部很常见!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既然南方人口爆炸严重饱和,要占据所有平原和平缓丘陵山谷,那么搞野保的时候刚好把那些最高的大山留给野生动物,这下岂不是两全其美了,这些高山本就地势险要交通极为不便,人类利用不了,就当是馈赠给那些野生动物了!但其实这些高山对于小型野生动物可能还行,比如鸟类、啮齿类、猴类等,但是稍大于野猪的就很难利用这种险要地势,如下图,南方大量丹霞地貌的悬崖峭壁,虽然看起来是景色优美,很具有欣赏性,但基本上也就这些功能了,大型动物基本无法利用起来,因为地形险要到根本没有上山的路,甚至无法落脚!就算人类好不容易修好的路也是盘山路或者栈道,一边是悬崖那种,大多数动物也只能仅限在道路两旁活动了,其他地方还是无法涉足的禁区!



下面两张是福建三明大山深处只要有山谷和缓坡都被人类利用得干干净净,一块都不会留给野生动物,就算是山上几乎只为了人类服务,密集的人工林种植方式,树木之间还不到半米的间距几乎也只能让小麂通过了,甚至稍大一点的野猪都无法穿行!


因此这样已经被人类利用到极致的千千万万座大山,地势险峻,除了人类开发的道路几乎没有多少可落脚的地方,居然说是馈赠给大中型野生食草动物,甚至还觉得是一种恩赐,但事实是绝大多数食草动物根本无法涉足,没有平坦草场使得土地可利用率非常低,根本养活不了多少大中型食草动物,而且在这种几乎没有平地的地方食肉动物虎或者豹捕猎的话,肯定会双双摔下悬崖导致粉身碎骨,多来几次野放的区区几头虎马上就损失殆尽了!

虽然华南虎在我国已经野外灭绝了,但是可以参考虎保护最好的印度那些国家公园,虽然印度面积只是中国的三分之一,却能在密集的人堆里用不大的面积维持了世界上最大的虎种群(3000+),答案就是保护区不大但是地势平坦草场和林下空地很大,供养了全亚洲密度最大的食草动物群,当然也包含了一些人工投喂使得食草动物在旱季能保持高密度且不会大量减员,这会儿有人会说了,你看印度还不是靠投喂堆高食草动物的么?问题是你也可以学啊,去堆高华南食草动物的数量,但是像上图那样千山万壑你怎么去那些高山投喂,可能连到达每座山的路径都没有!

上下两图是印度坎哈国家公园开阔的草地和林间空地,这些平坦开阔的地势上聚集了数量众多的斑鹿,斑鹿和华南梅花鹿体型外形都很类似,大小相仿,是南亚食肉动物最重要的猎物。

险峻的大山虽然都是很大的坡度,但也会有少数平一些的小片地势,有可能是自古以来人类根据原有地势建立的山路,这也是山上仅剩的大中型野生动物为数不多能活动的场所,所以在这里架设触发性相机可以拍到几乎所有动物,频率很高,因为这样的平坦地势太少了,经验丰富的科学家都会找这种兽道来获得动物的数据。

综上所述,要维持一定数量的大中型食草动物是需要开阔草地或林下空地的,南方基本上平原、山谷和缓坡都被开发差不多了,靠那些险峻的大山悬崖峭壁是不可能的!所以就要去寻找地势平坦和开阔的栖息地,所以就要回到华南虎的发源地去寻找答案!



华南虎的发源地——武夷山脉号称华东屋脊,是东北和西南走向的狭长山脉,已经成立武夷山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公里,这里山脉连绵不绝,其核心区有个特别的黄岗山保护区,面积556.7平方公里,最低海拔300米,最高海拔2160.8米,形成十公里长的垂直带谱 :山脚是常绿阔叶林带以及零散的毛竹林带,随着海拔的升高,黄山松、南方铁杉等温带树种增多,森林植被类型由常绿阔叶林转为针阔叶混交林带;当到海拔约1000米,视线豁然阔朗,遍布南方铁杉和黄山松构成的针叶林带;继续往上,到了海拔越1500米处,低矮的常绿和落叶树种,构成中山矮曲林带;山顶缓坡,是禾草为主的中山草甸带,我习惯称其为高山草甸或者山顶草甸。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五个森林植被带界限分明。特别是海拔1500米以上的开阔中山草甸地带是华南难得的开阔野生环境,这里应该是最理想的华南虎家园!但也会有人说面积太小,但是南方大多数保护区都只有这个面积,而且能找到有中山草甸的也不算太多。
下图为我为这篇文章画得华南山地黄岗山保护区的设想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