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兽吧 关注:95,097贴子:2,815,719
  • 25回复贴,共1

华南山地生态系统复苏设想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华南山地生态系统复苏设想图
文章图文并茂,文字1000-1500字,阅读需要15分钟左右。
引言:一直都想写一篇关于华南生态系统恢复的文章,即恢复以华南虎为最高金字塔的华南生态设想科普文,就是很多人心心念念的华南虎野放的是否可行性,因为针对这个话题引发了无数辩论,一直都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而且一些空想家总觉得天朝南方地大物博有千千万万的大山,虎野放是迟早和信手拈来的事情,既然这样我们就来好好规划下恢复华南虎生态系统的蓝图可行性!
选择地点:华南武夷山为中心,因为曾经是虎的发源地,福建省山峦密布,在东南部是山地最多、 人口最少的省份。
章节一 地形
中国南方以西起秦岭东到淮河为界,除了几个面积稍显规模的平原外绝大部分都是山脉,如下图的南方几乎都是密集的山地,尤其东南部山峦最为密集。尤其东南部武夷山脉号称是华东屋脊,国人只知道蜀道难,但其实闽道更难,断崖险峻的大山比比皆是。
中国东南部几乎都是密集的山地
南方稀有的几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自古就被大力开发为农田城市,到现在已经是南方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了,下图俯瞰南方平原地带被人类开发到极致了,平坦的地势导致城市可以不断扩张到特别庞大,农田也把平坦地势全部占据,几乎没有平坦的荒地能空出来!稀缺的平原早就被人类利用光了!

由于上世纪人口的暴增,对森林的开发也到了极致,大山中只要是稍微平坦一点的丘陵和山谷都被开发成农田和村镇,但很多省份人口实在太多,就甚至连山顶的平坦地形也不会放过,建立了山顶地城镇,这在西南部很常见!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既然南方人口爆炸严重饱和,要占据所有平原和平缓丘陵山谷,那么搞野保的时候刚好把那些最高的大山留给野生动物,这下岂不是两全其美了,这些高山本就地势险要交通极为不便,人类利用不了,就当是馈赠给那些野生动物了!但其实这些高山对于小型野生动物可能还行,比如鸟类、啮齿类、猴类等,但是稍大于野猪的就很难利用这种险要地势,如下图,南方大量丹霞地貌的悬崖峭壁,虽然看起来是景色优美,很具有欣赏性,但基本上也就这些功能了,大型动物基本无法利用起来,因为地形险要到根本没有上山的路,甚至无法落脚!就算人类好不容易修好的路也是盘山路或者栈道,一边是悬崖那种,大多数动物也只能仅限在道路两旁活动了,其他地方还是无法涉足的禁区!
险要的丹霞地貌几乎无路,只有鸟类和猴类能利用的地形垂直险要的山崖甚至连盘山公路都无法建造,只能用栈道来作为通行的唯一方式作为风景是很美,但是对于大多数食草动物基本上是生命禁区,食肉动物要在这里捕猎也会摔得粉身碎骨
下面两张是福建三明大山深处只要有山谷和缓坡都被人类利用得干干净净,一块都不会留给野生动物,就算是山上几乎只为了人类服务,密集的人工林种植方式,树木之间还不到半米的间距几乎也只能让小麂通过了,甚至稍大一点的野猪都无法穿行!
福建三明大山深处只要有山谷和缓坡都被人类利用得干干净净,一块都不会留给野生动物山上的人工林也种植得非常密集,几乎只为了人类使用,树木之间还不到半米的间距几乎也只能让小麂通过了,甚至稍大一点的野猪都无法穿行
因此这样已经被人类利用到极致的千千万万座大山,地势险峻,除了人类开发的道路几乎没有多少可落脚的地方,居然说是馈赠给大中型野生食草动物,甚至还觉得是一种恩赐,但事实是绝大多数食草动物根本无法涉足,没有平坦草场使得土地可利用率非常低,根本养活不了多少大中型食草动物,而且在这种几乎没有平地的地方食肉动物虎或者豹捕猎的话,肯定会双双摔下悬崖导致粉身碎骨,多来几次野放的区区几头虎马上就损失殆尽了!

虽然华南虎在我国已经野外灭绝了,但是可以参考虎保护最好的印度那些国家公园,虽然印度面积只是中国的三分之一,却能在密集的人堆里用不大的面积维持了世界上最大的虎种群(3000+),答案就是保护区不大但是地势平坦草场和林下空地很大,供养了全亚洲密度最大的食草动物群,当然也包含了一些人工投喂使得食草动物在旱季能保持高密度且不会大量减员,这会儿有人会说了,你看印度还不是靠投喂堆高食草动物的么?问题是你也可以学啊,去堆高华南食草动物的数量,但是像上图那样千山万壑你怎么去那些高山投喂,可能连到达每座山的路径都没有!
印度坎哈国家公园开阔的草地上聚集了数量众多的斑鹿,和华南的梅花鹿体型外形都很类似,是南亚食肉动物最重要的猎物
上下两图是印度坎哈国家公园开阔的草地和林间空地,这些平坦开阔的地势上聚集了数量众多的斑鹿,斑鹿和华南梅花鹿体型外形都很类似,大小相仿,是南亚食肉动物最重要的猎物。
开阔的林间空地也是食草动物最喜欢的场所之一,既有草场可以觅食,又可以遮荫躲避热辣的阳光,食肉动物也方便埋伏捕猎
险峻的大山虽然都是很大的坡度,但也会有少数平一些的小片地势,有可能是自古以来人类根据原有地势建立的山路,这也是山上仅剩的大中型野生动物为数不多能活动的场所,所以在这里架设触发性相机可以拍到几乎所有动物,频率很高,因为这样的平坦地势太少了,经验丰富的科学家都会找这种兽道来获得动物的数据。
南方一头鬣羚在为数不多的兽道上活动,这种地方几乎可以找到所有仅存的物种
综上所述,要维持一定数量的大中型食草动物是需要开阔草地或林下空地的,南方基本上平原、山谷和缓坡都被开发差不多了,靠那些险峻的大山悬崖峭壁是不可能的!所以就要去寻找地势平坦和开阔的栖息地,所以就要回到华南虎的发源地去寻找答案!
黄岗山保护区的高山草甸和监测站黄岗山保护区的盘山公路,是个不错的驱车游览点
华南虎的发源地——武夷山脉号称华东屋脊,是东北和西南走向的狭长山脉,已经成立武夷山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公里,这里山脉连绵不绝,其核心区有个特别的黄岗山保护区,面积556.7平方公里,最低海拔300米,最高海拔2160.8米,形成十公里长的垂直带谱 :山脚是常绿阔叶林带以及零散的毛竹林带,随着海拔的升高,黄山松、南方铁杉等温带树种增多,森林植被类型由常绿阔叶林转为针阔叶混交林带;当到海拔约1000米,视线豁然阔朗,遍布南方铁杉和黄山松构成的针叶林带;继续往上,到了海拔越1500米处,低矮的常绿和落叶树种,构成中山矮曲林带;山顶缓坡,是禾草为主的中山草甸带,我习惯称其为高山草甸或者山顶草甸。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五个森林植被带界限分明。特别是海拔1500米以上的开阔中山草甸地带是华南难得的开阔野生环境,这里应该是最理想的华南虎家园!但也会有人说面积太小,但是南方大多数保护区都只有这个面积,而且能找到有中山草甸的也不算太多。
下图为我为这篇文章画得华南山地黄岗山保护区的设想图
我为这篇文章画得华南山地黄岗山保护区的设想图


IP属地:福建1楼2025-04-04 14:17回复
    章节二 生态系统
    在建国后的大开发几十年间,华南地区主要食肉动物大部分都被消灭殆尽,食草动物也几乎所剩无几,这里列举了曾经存在和现存的主要大中型食肉和食草动物,一些更小的食肉动物比如鼬科的,虽然也可以捕猎黄麂,但是主要猎物还是小型啮齿类,所以就不列举出来了,下图是我曾经画的华南食肉和食草动物,我截取了它们的头部做了一个复古式的合集,便于观赏和了解!
    中国东南部哺乳动物
    食肉动物:华南虎、金钱豹、豺、云豹、金猫、豹猫、赤狐
    食草动物:水鹿、梅花鹿、鬣羚、毛冠鹿、斑羚、黄麂
    杂食动物:貉、黑熊、野猪、藏酋猴
    下图是我做的华南地区武夷山国家公园黄岗山保护区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捕猎导图,杂食较多的黑熊就不列入在内了,里面各食肉动物对各种食草动物的捕猎概率全部用整数,用一个大概范围,和真实情况肯定有略微出入。

    体型不同的食草动物生活习性范围都不相同,从中山草甸到山谷阔叶林(低地森林)都会有各种适应的物种,先确定适应哪种动物的栖息地范围大小,能容纳多少食草动物,这样才可以下一步构建食肉动物的栖息地和范围。
    很多人会觉得这一步很无聊很繁琐,引进野放食肉动物难道不应该粮草先行么,没有足够猎物,总不能去捕猎家畜和伤人吧,那样野放就彻底黄了!
    章节三 食草篇
    1、水鹿 Sambar(Cervus unicolor),肩高110-160厘米,体重130-270公斤,毛发浓密粗糙为棕色,腹部比背部颜色深,黑色长尾巴,雌性毛皮颜色较浅。新生幼鹿没有斑点两性都有喉部毛分布;雄性长有三个分又的多瘤的鹿角;分于中国南方广东、福建、江西等省份。水鹿作为华南最大的食草动物,喜欢在海拔800-1500米左右的山顶草甸或开阔林地活动,尤其不会远离水源,山顶如果有天池或其他固定水源就会是它们聚集的地方,也是华南虎最优先选择的猎物,因此山顶的草甸也是虎最常出没的狩猎场所,其次是豺群也会和虎错开时间来草甸捕杀水鹿,金钱豹也会偶尔在草甸边缘的林地偷袭水鹿幼仔。因此,每座大山山顶和山脊的中山草甸就是水鹿生活的核心区,也会延伸至中山矮曲林带。
    印度伦滕博尔国家公园湖边的水鹿群,它们最喜欢到湖边觅食,很少远离水,这里也成为虎的狩猎场和武夷山维度差不多的台湾中央山脉的中山草甸,也是水鹿喜欢的开阔草场
    2、 华南梅花鹿Sika Deer(Ceruus nippon),肩高60-110厘米,体重30-120公斤,分布于南方江西、浙江等省份,武夷山国家公园可以从这两个省份重新引入。梅花鹿的中等体型生态地位相当于黑斑羚,数量较多。除了陡峭的悬崖无法涉足外,中山草甸、缓坡林地都能看到它们,也会下到山谷的河边饮水;分布广和密度大使得大多数大中型食肉动物都会经常捕杀梅花鹿,虎会将其作为继水鹿外次要捕杀物种,其次是豺群和金钱豹也会在缓坡林地捕猎,而云豹也会在山腰和山谷的树上偷袭梅花鹿。
    下图是印度斑鹿,是南亚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食草动物,它们几乎都在开阔林地和草地觅食,没有平坦的草场是无法支撑起庞大的数量的。
    印度开阔林地的白斑鹿群
    华南梅花鹿个头比东北亚种小,体型和斑鹿类似,本来应该是华南地区数量最多的中型食草动物,但是30多年来一直在浙江和江西保持着1000-1500头数量没有大幅度增长,创下了梅花鹿增长最慢的历史记录!它们本可以在华南保护区的各个生境出现,从山顶草甸到低地森林和山谷,是当地的基石物种。

    3、中华鬣羚 Chinese Serow(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肩高85-94厘米,体重100-160公斤;毛皮长且蓬松,一般为黑色,四肢和部和尾巴上有红色渐变,颈背部有白色鬣毛,垂至颈部,下唇白色,尾巴短,雌雄头上都有较短的特角:分布于华南各省的山地,通常出现在崎岖、陡峭的地形中,但也出现在低地森林和山顶草甸,并且喜欢独居,族群规模密度都不大,而且在崎岖地形食肉动物捕猎危险和困难度都较大,所以主要捕食者一华南虎、金钱豹和豺群对鬣羚的捕杀频率都不是太大,大部分的捕杀行动都是在平缓的地势上发生,因此鬣羚可能会逃到陡峭的悬崖边躲避敌害。
    鬣羚也是华南山地仅有的两种牛科动物之一。

    4、毛冠鹿 Tufted Deer(Elaphodus cephalophus),肩高50-70厘米,体重17-30公斤;微小的无分枝鹿角隐藏在头部顶部的一簇明显的高发簇中,毛皮主要为深棕色,腿为黑色,毛皮粗糙,两性都有大的上犬齿。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各省,生活在山地缓坡森林和山谷地带。和斑羚体型差不多大,但是毛冠鹿分布地势较低,不会到山顶草地带,且密度较大,因此得到中型食肉动物金钱豹、云豹和豺群的偏爱,占比较大。在大中型食草动物充足的情况下,虎对毛冠鹿的捕猎比重不大,可以忽略。
    下图是一头毛冠鹿在山谷低地觅食,因此吸引来的也主要是中小型食肉动物。


    IP属地:福建2楼2025-04-04 14:19
    收起回复
      5、中华斑羚Chinese Goral(Naemorhedus griseus),肩高50-70厘米,体重20-40公斤;皮毛为浅灰棕色到棕色,喉部的浅色的斑块边缘为色,尾巴深且浓密,相对较长,雄性有短而半竖立的鬃毛,雌雄都有圆锥形的短角;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各省的山地,生活在海拔1000-3000米的陡峭、多岩石的地带。斑羚以小群规模出现,很少有超过10只的个体;因为个体偏小,所以大多数捕食者为金钱豹和豺群,且因为栖息地地势陡峭和密度原因,使得斑羚的占比也都不会太大,对于华南虎来说斑羚更是回报率很低的猎物,在大中型猎物充足的情况下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大型食物匮乏就另当别论了。

      6、黄麂Reeves's Muntja(Muntiacus reevesi),也叫小麂,肩高45-50厘米,体重12-15公斤,华南地区体型最小的偶蹄动物;尾巴相对较短,腹部为白色。夏季毛皮为红棕色,冬季毛皮为灰棕色,雄鹿的鹿角短小简单;黄鹿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份,数量众多,喜欢在海拔200-800米之间的亚热带森林和灌木丛活动,有时也会到高海拔的山顶草边缘览食,但如果华南地区食肉动物回归的情况下,它们会为了躲避食肉动物则更倾向于躲藏在植被茂密的低海拔地区。黄鹿高密度的种群是低地森林的云豹和金猫最常捕杀的猎物,其次在机会主义者一金钱豹和豺群的食谱中也占一定小比例。
      黄麂在整个华南地区都是很常见的食草动物,由于身形矮小,比一头野兔大不了多少,因此茂密的植被也能很适应,所以在中国南方几乎到处都有,数量庞大估计多达上百万只,但是对于华南虎来说实在是太小了,如果虎找不到大型猎物开始捕杀黄麂为主,那么其他食肉动物就没有活路了。

      7、野猪 wild boar(Sus scrofa),肩高65-90厘米,体重55-110公斤,华南野猪和北方野猪不同,体犁较小,且鼻梁和脸颊长有白须,夏季皮毛为黄褐色,冬季较深,牙没有那么明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南方各省,杂食性和繁殖快速导致数量庞大,适应性也很强从山顶草甸到低地森林山谷都能看到。因此华南虎、金钱豹、豺群会经常捕猎野猪,至少能占这些食肉动物食谱的四分之一,低地森林的云豹也会捕杀野猪幼仔。
      如果有了更大型的水鹿和梅花鹿争食,华南的野猪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泛滥成灾,虽然野猪繁殖力很强,但如果食肉动物回归且数量增长后,小野猪的存活率会得到一定控制

      8、藏酋猴Tibetan macaques(Macaca thibetana),虽然这里列举的是藏酋猴,但其实也包括最常见的弥猴,猴类虽然是杂食,但是由于对栖息地的高度适应性,数量不可小视,因此也会成为食肉动物的猎物之一,尤其是在低地森林地带,金钱豹、云豹和企猫这些机会主义者都不会放过捕杀猴类的好机会,在陡峭的悬崖峭上捕猎行为才会较少出现,但是这里猴类的食物肯定不如森林里丰富。在有虎出没的山顶草甸,猴类应该不敢离树木太远,这样可以及时逃离到树上,因而很少会冒险在山顶开地区觅食,所以图中草甸就没有多少分布。

      总结:综上所述如下图,食草动物从大到小的栖息地喜好规律:基本上大中型群居的大都喜欢在开阔地(中山草甸和矮曲林)活动,用速度逃离食肉动物追捕,比如水鹿群、梅花鹿和野猪群;中小型的喜欢独居的大都在茂密植被的低地森林(针叶林、混交林、阔叶林和山谷),这样可以隐藏自己行踪,不容易食肉动物发现,比如独居的雄性梅花鹿、雄性野猪,毛冠鹿、小麂等等,搞清了食草动物的主要喜好分布范围,就可以开始预想食肉动物分布。



      IP属地:福建3楼2025-04-04 14:20
      回复
        章节四 食肉篇
        1、华南虎 Tiger(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华南山地最大食肉动物,首选的猎物最大型食草动物,这些大型食草动物喜欢在开阔山顶草甸活动,这里也是国家公园最好的草场,也容易发现食肉动物;中山草甸要海拔1500米左右才有,虽然海拔高但虎也会被猎物吸引到此,特别最强的雌虎大都选择在山顶定居并在多岩石和矮曲林地带育儿,这里也成为最好的虎领地,地主雄虎也会占据中山草甸的雌虎;但流浪雄虎会下到低地森林和山谷,但这只是过路的,并不会对大多数低地森林和山谷的其他食肉动物造成太大威胁,但是如果要增加虎的数量而保护区面积却无法增加,那么中山草甸和矮曲林饱和后,其他竞争力不强的雌虎就会在低地森林和山谷安家,那么其他中型食肉动物就会增加和虎相遇的机遇,它们只能往林地和植被更密集的地方退,甚至去人类生活的村庄附近捕杀家畜,首当其冲的就是和虎猎物大小相仿的金钱豹和豺群,豺群有群体保护还比金钱豹略胜一筹,而更小的云豹金猫需要的猎物就更小,所以最终被排挤到边缘的就是金钱豹,参考印度花豹被排挤到城郊安家的有数千头。
        华南最大的食肉动物肯定选择最大的猎物水鹿,其次是梅花鹿、野猪和鬣羚
        在猎物比例方面,华南最大的食肉动物肯定选择最大的食草动物水鹿(120-200公斤),因为这么多肉可以吃3-5天,这样可以减少捕猎密度,这几天虎不需要再捕猎,给了其他食肉动物安全捕猎的机会,因此水鹿最好能占食物总数的一半,其次是梅花鹿、野猪和鬣羚,如果水鹿数量够多,那么300-400头平均体重200公斤的水鹿就够养活一头虎,虎每年捕杀这几百头水鹿数量的10%左右,对虎的领地面积需求就会减少,对梅花鹿和其他中型食草动物的需求也会减少,那么虎在水鹿栖息地的密度能增加,对排挤其他食肉动物的情况就会少很多;否则如果水鹿数量不足,那么虎就必须多捕猎梅花鹿,一头梅花鹿的产肉量只能吃2天左右,那么虎就必须在第三天再次捕猎,频繁在梅花鹿出没的区域捕猎会让豺和花豹被迫避开,减少了梅花鹿在这两个食肉动物食谱中的占比,而且需要600头左右的梅花鹿才能养活一头虎;以此类推,如果梅花鹿也不够了,更小的毛冠鹿(平均20公斤)或者小麂成为虎的主食,按照体重比例,至少要3000头以上的毛冠鹿和小麂才能勉强养活一头虎,等于几乎每天都要捕杀一头才够吃,这么频繁密集地寻找猎物,那么其他食肉动物就法错开时间捕猎了,就会排挤到更边缘被迫和人类进行摩擦。因此虎在中山草甸食物丰富地区和低地森林食物较小地区地密度肯定不同,在低地森林虎密度小,中型食肉动物才有可能避开虎的机会。

        2、金钱豹 Leopard(Panthera pardu)华南地区第二大猫科,猎物食谱很多与虎重合,也能捕杀最大的水鹿,但是为了避开虎,所以则很少会去中山草甸,而选择山顶草甸边缘的矮曲林和低地森林,一直到山谷,茂密植被能隐藏自己,除了捕猎还不容易被虎撞见,这里也有更多较小型猎物可以捕杀,因此食谱很杂,包括猴类、啮齿类、鸟类、兔形类等等,甚至进入村庄捕杀狗和其他家畜,因此金钱豹是完全的机会主义者,但是也会遭来村民的最大抵触。

        下图的画面中金钱豹尽量避开过于开阔的地方和虎碰面,在森林里可能更安全,对于小型食肉动物有一定优势,对豺群也可以在树上躲避,食性广泛不挑食也是它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3、豺 Dhole(Cuon alpinus),华南唯一群居的犬科食肉动物,也是极少数敢在山顶草甸捕猎的,因为它们也需要大型猎物喂饱所有群体成员,所以必须捕杀大中型猎物,为了避开虎,豺群会错开虎最活跃的时间前往山顶,但会把巢穴安在半山腰和低地森林中,山谷的豺群则会更依赖于小型食草动物。

        由于群体成员可达十几二十头,可以及早发现虎的偷袭,并且围绕着虎骚扰,虽然无法战胜虎,但是会让虎知趣离开,对于金钱豹它们更可以群体压制,所以它们是仅次于虎的华南食肉动物势力,除了悬崖峭壁外各种地形都能适应,水鹿和梅花鹿的数量稳定是豺群稳定的保障,占到了食谱的近一半,不过遇到小型食草动物毛冠鹿野猪甚至小麂它们也不会放过。
        下图中豺群的分布还是比较广泛,从中山草甸边缘的到低地森林山谷,但在开阔地的巢穴会被虎一窝端。


        IP属地:福建4楼2025-04-04 14:20
        回复
          4、云豹 Clouded Leopard(Neofelis nebulosa),华南地区第三大猫科,比金钱豹略小,比金猫大,食谱很杂,比为了避开虎和金钱豹所以大都栖息在半山腰和低地森林中,非常依赖茂密树林来隐藏,经常从树上偷袭地面的猎物,猎物也以中小型食草动物为主,甚至也捕杀一部分野猪幼仔和猴类,而最适合的猎物黄麂和毛冠鹿占了食谱的一半。

          如下图所示,云豹基本不会去中山草甸和其边缘,那里有三个最强势力——虎、豺群和金钱豹,所以云豹尽量躲在低地森林和山谷的的树上,密集的森林可以让它们躲过护巡视的虎和金钱豹,也能伏击树下的猎物,小型兔形类啮齿类等也占了它们食谱的四分之一。

          5、金猫 Asian Golden Gat(Calopma temminckii),是华南地区小型食肉动物之一,比豹猫稍大,但略小于云豹,食谱也主要是小型食草动物、啮齿类和鸟类,甚至爬行动物等,低地森林和山谷的茂密的植被让其不容易被金钱豹和云豹发现,它们也很少去海拔较高的中山草甸,因为既捕杀不了太大的食草动物,也会将自己限于虎的威胁之下!

          综上所述,食肉动物的分布主要是以食草动物的分布为基础,它们喜好哪种猎物就会以这种猎物栖息地为中心向四周扩散:

          1、华南虎在最高的中山草甸,这里的密度较大,而且能见度好,可以不用费力就发现猎物,如果水鹿和梅花鹿数量密度得到提升,那么虎的领地面积需求就会减少,低地森林不属于最优的虎栖息地,猎物较小不容易发现,需要的领地面积反而会更大,而且会加大排挤其他食肉动物的机会。
          需要措施一:人工在冬季投喂水鹿和梅花鹿的方式帮助其熬过冬季,从而增加密度,在山顶如果没有天池的话最好要建立不枯竭的人工水塘,水鹿梅花鹿密度增加后才能在不大的区域内养活更多的虎,参考印度堆高白斑鹿数量维持了几千头虎的做法,有了大型猎物虎的捕猎频率降低。
          措施二:将缓坡山谷的大量密集种植的人工林砍掉大部分,增加林间空地面积,甚至建立稍大的开阔地,也会吸引更多大型食草动物到低地缓坡山谷觅食,增加虎的潜在栖息地面积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很多人总觉得缓坡树木少会导致水土流失,但其实只是误解,原始森林并没有像人工林这样密集到树木间距不足半米,反而是林下开阔许多!
          最大难题:一个健康的虎种群(36-45头)则需要更大面积,黄岗山保护区面积不大,且中山草甸占保护区的所占比重太有限,能承载的水鹿梅花鹿数量很难维系30多头虎的捕猎需求,如果不扩大面积那么所有的栖息地都会被虎利用,那么第二大的捕食者金钱豹很可能被排挤到人类村镇,甚至灭绝,豺群和小型猫科还可以靠捕猎更小猎物存活。
          2、金钱豹在中山草甸矮曲林和低地森林都有分布,避开虎但能压制其他中小型猫科,只要第一个措施(增加水鹿梅花鹿数量)实施得当, 虎的捕猎频率降低,那么和金钱豹的相遇几率就降低许多,金钱豹最大的问题还是食谱广,机会主义什么都吃,不惧怕人类村庄,会进去捕杀家畜和狗。
          需要措施三:迁走保护区周边的少人村庄,增加核心区面积,退耕还林,退村还草,改造更多开阔草地,减少和村民的冲突的机会。
          3、豺群会错开虎捕猎地时间前往中山草甸捕杀水鹿和梅花鹿,遇到虎会发出警报引开或者骚扰,在矮曲林和低地森林遇到金钱豹和云豹等会发起进攻,后者经常把猎物挂在树上,低地森林的豺群的猎物更小一些,竞争力不大的豺群也会去人类村庄捕杀家畜,所以也需要措施一、措施二和措施三。
          4、云豹和金猫也基本都栖息在半山腰森林、低地森林和山谷(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在这里虎较少出没,密集的森林也可以减少和金钱豹的相遇,就算虎密度增大,它们也可以靠更小的猎物生存!
          章节五 生态管理和旅游
          下图是黄岗山保护区的盘山公路路线,现在已经在保护区修好路了,并不是我在这里假设,甚至已经修到了中山草甸区,方便驱车游览,我在下图标明了一些观测点,用于科考和游览,有了汽车就增加了安全性,否则如果徒步科考追踪虎则是非常危险的,而且还可以在观测点附近撒上盐巴,吸引食草动物来舔食,增加观赏性!游览国家公园这也是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文章总结问题:
          1、虎需要的猎物既要有数量也要有重量,1头虎需要300-400头水鹿,或者600头梅花鹿,或者2000以上的毛冠鹿/小麂供养,大型猎物越多,食草动物多样性大,虎排挤其他食肉动物的情况就会减少。

          2、最大问题是健康虎种群需要36-45头虎,那么大中型食草动物的数量至少要在2万头以上,黄岗山核心保护区500多平方公里明显不足以养活这么多鹿来供养虎,因为开阔的草甸严重不足,这里毕竟不是印度的国家公园保护区,那里的食草动物密度可超过50头/平方公里的,500平方公里几乎都是开阔林地和草地,完全可以养活40头虎。
          3、豺群竞争力仅次于虎,也是除了虎外唯一敢在中山草甸捕猎,群体活动的方式可以和虎共存。
          4、金钱豹只能在矮曲林和低地森林捕猎,它们最需要避开虎,但是在林地的食物可能不足,更容易区村镇捕猎家畜和人类发生冲突。
          5、云豹、金猫等更小型的猫科可以靠更小的哺乳动物(兔形类和啮齿类)来存活,麂子对它们来说就是大餐了,茂密的林地让它们和虎共存。
          结论:在华南地区武夷山国家公园如果想要野放华南虎面临着地形不理想开阔地不足、草场不够无法承载较多食草动物、也无法养活健康的虎种群等这些最严重的问题,华南其他保护区面积也大致如此,很多人觉得秦岭和西部更适合,秦岭最大的优势就是高山草甸比较开阔且已经拥有上万头体重超过200公斤的秦岭羚牛,虎的猎物不用发愁,但是武夷山作为虎的发源地进行野化更有意义,所以退耕还林退村还草如果可以偏远地区人口,腾出更多面积,这样华南虎才有未来!


          IP属地:福建5楼2025-04-04 14:21
          回复
            其实原来这些地方也是有狼的,应该把它加上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4-04 17:55
            收起回复
              好文,很可惜的是当今华南地区的生物资源可以用稀缺来形容,我是潮汕地区的,基本上见不到什么野生动物,但我仍然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有个华南虎的保护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4-04 22:59
              收起回复
                能不能再放点亚水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4-05 13:09
                收起回复
                  武夷山等华南山地野猪多吗?只要野猪多,华南虎基本不缺食物。现在不是经常报道野猎泛滥?现在农村人口外流,山区农村外流更严重,以后山间平地,自然会荒芜,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5-04-05 20:5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