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说:"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全唐诗》卷65)该诗描绘的是神龙元年(705)上元夜洛阳观灯的景象。这里的"星桥"指洛阳天津桥,因为洛河横贯城中,有天河气象,天河有星汉的别称。诗中说树枝上挂满彩灯,游人熙熙攘攘。官府取消了宵禁,因而金吾卫将士不再巡丅警,星桥的铁锁也相应打开,听任游人往来。
李揆所说南北衙兵互相牵制的事,在后来特殊情况下竟发展成为残杀。大和九年(835)十一月,李训、郑注和唐文宗秘密策划翦除宦官。李训假称左金吾卫办公厅的石榴树上夜间降下甘露,想诱骗宦官首领仇士良偕众宦官前往观看,以预先埋伏在这里的金吾卫将士及其他武装力量杀掉他们。李训安排韩约由太府卿职务改换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以参与政变,就是为了能够动用金吾卫士兵。仇士良发现破绽,调动由宦官指挥的北衙兵神策军一千人对付李训政变,立即使政变武力和不相干的官吏、市民流血成河、僵尸遍地。
神策军是唐代后期主要的禁军。本是陇右节度使所属驻守临洮城西的军队,唐天宝十三载(754),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在临洮以西的磨环川置神策军,以成如璆为军使。此“神策军”为地名,系军事据点。
安史之乱中,这支军队千余人由军将卫伯玉率领入援,参加了乾元二年(759)攻围安庆绪(安禄山子)的相州之战。唐军溃败,卫伯玉与宦官观军容使鱼朝恩退守陕州。这时神策军故地已被吐蕃占领,卫伯玉所统之军仍沿用神策军的名号,伯玉为兵马使。伯玉入朝,此军归陕州节度使郭英乂;英乂入朝,神策军遂属鱼朝恩。广德元年(763),吐蕃进犯长安,代宗奔陕州,鱼朝恩率此军护卫代宗,随入长安,从此成为禁军。
大历五年(770)朝恩得罪死,以后十几年均以本军将领为兵马使统率之。建中四年(783),德宗以司衣卿白志贞为使,却遇到所谓“泾卒之变”,德宗出奔。事定后,德宗认为文武臣僚不可信赖,兴元元年(784),命宦官分领神策军,为左、右厢都知兵马使。
贞元十二年(796)又置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从此,神策军虽为大将军、统军等官所统,但实为中尉掌握。
神策军来自陇右,曾是唐中央的劲旅。德宗、宪宗时常用以出征藩镇;长安西、北备御吐蕃的部分防务也由神策军承担。神策军的地位日重,在宦官统率下,衣粮赏赐也比诸军优厚,于是戍守长安西、北的其他军队也都要求隶名神策。这样,神策军迅速扩大,德宗时已增至十五万人。由于宦官控制了神策军及其他禁军,同时也控制了长安城及整个关中地区,从而造成宦官集团长期专权的局面,它对唐后期的政治和社会有重大影响。神策军的地位日重,兵额迅速扩大,但其战斗渐衰弱。也象其他禁军一样,长安富户和恶霸不少列名神策军以求庇护。有的只是借以逃避徭役和获得赏赐,有的倚势横行,欺压百姓。这些人大多只是每月纳课,实际上并不入伍。
广明元年(880),黄巢进军长安,僖宗命神策军守卫潼关,那些挂籍神策的富户子弟一听出征,父子聚哭,出钱雇佣乞丐代行。起义军毫不费力就攻破潼关,进入长安,畿内数万禁军除少数随从僖宗逃奔成都外,全都溃散。僖宗在成都重又召募神策军五万四千人,分为十军,以原神策左军中尉、观军容使田令孜为左右神策十军兼十二卫观军容使统之。至昭宗天复三年(903),朱温诛杀宦官,神策军同时被解散。
以上资料来自《隋唐军事》,以及百度百科之《神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