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机遇!南大苏州校区未来这样发展!
2025年03月27日 来源:南京大学
3月16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发展工作推进会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召开。校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哲敏出席会议并讲话。
谭铁牛在讲话中指出,本次会议旨在回顾总结苏州校区建设发展情况,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苏州校区高质量建设发展,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南京大学发挥应有的作用。他充分肯定了苏州校区建设发展取得的成果,并深入分析了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
谭铁牛指出,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总结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学校“改革攻坚克难年”和“奋进行动”第一个周期的冲刺之年,苏州校区西区也即将启用,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对苏州校区建设十分关键。
他对进一步推动和加强苏州校区建设发展工作提出六点要求: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站位、统一思想 ,要在深刻认识建设发展苏州校区的重要意义上、在正确认识苏州校区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上、在全面准确理解“三一三同三避免”的内涵上进一步提高站位、统一思想;
二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充分认识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理念、新的举动为南京大学发展带来新的增益、新的进展、新的希望、新的贡献,将苏州校区打造成为新的特区;
三是要进一步担当作为、加快发展 ,加快节奏、高效推进各项任务,抢抓发展机遇,增强紧迫感;
四是要进一步强化协同、携手并进 ,要进一步加强苏州校区管委会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苏州校区与南京校区各科教机构之间的协同、苏州校区与属地政府的协同;
五是要进一步强化管理、狠抓落实 ,要强化高效管理、科学管理、精细管理、规范管理,大兴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
六是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 ,每一个南大人都是苏州校区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都要勇于担使命、挑大梁,主动承接关键任务,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谭铁牛强调,建设发展苏州校区是每个南大人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全体南大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共同把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好、发展好,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南大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谈哲敏代表学校向为苏州校区建设发展攻坚克难、辛勤付出的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他指出,当前,苏州校区建设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亟需重新思考、重新谋划下一步发展工作,推动苏州校区建设发展实现新提升、新突破。
谈哲敏围绕苏州校区建设发展的各项任务,对未来工作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在学科建设方面,要坚守初心,坚持发展壮大新工科的定位,将苏州校区打造成发展新工科的主阵地,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长三角发展新格局,同时要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孵化点,结合新工科的发展规律和学科特色,提前谋划好重大科研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未来工科发展所需要的科研支撑和保障;
第二,在人才培养方面,要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坚持开放办学,加强职能部处内部沟通交流以及职能部处与学院的协同合作,全力打造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南大模式;
第三,在队伍建设方面,要大力加强人才引育力度,抢抓机遇、抢抓资源、抢占先机,推动各学科队伍建设均衡发展;
第四,在管理体制方面,要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各单位要提前谋划、强化协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深化改革创新。
谈哲敏强调,面向未来,苏州校区建设发展将迎来全新的挑战,全体南大人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携手将苏州校区建设得更加美好,为“第一个南大”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会议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索文斌主持。他汇报了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与发展情况,系统回顾了苏州校区的建设历程,从人才队伍建设量质并举、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工科人才培养特色初显、开放办学水平日益提升、运管建设保障提质增效、校园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六个方面介绍了苏州校区的发展成果。
索文斌进一步深入分析了苏州校区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资源聚合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表示,要正视问题,继续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向南京大学、苏州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继续谱写建设“第一个南大”的苏州校区新篇章。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高阳、高端控制与智能运维研发中心执行主任周克敏、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教师周琛、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吴迪、研究生院院长王孝磊作交流发言。
高阳从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院治理等方面介绍了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基本情况,并提出,要进一步探索新工科、交叉学科发展机制。周克敏回顾了研发中心“从零开始”的发展历程。
他表示,在文理见长的南大发展新工科看似“跨界”,实则是机遇,希望让南大的机器人与自动化学院成为科技自强的引擎,为中国智能时代添一把火。
周琛分享了团队在绿氢赋能水质风险控制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他和团队立志进一步推进氢能在环保和工程应用领域的深耕布局,助力我国氢能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南大智慧和力量。
吴迪介绍了苏州校区科技创新进展情况,深入讲解了下一阶段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新功能的发展规划。
王孝磊介绍了苏州校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并表示,要在资源配置、职能管理、质量提升等方面进一步支持苏州校区建设发展,打造“最具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教育。
本次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 刘淼、陈云松、焦瑞华、陆延青、陆现彩、李斌、丁爱军 ,各机关部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相关学院主要负责同志,在苏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辅导员,在苏各研究院研究中心主要负责同志,以及苏州校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等在大会现场参加会议。

2025年03月27日 来源:南京大学
3月16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发展工作推进会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召开。校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哲敏出席会议并讲话。
谭铁牛在讲话中指出,本次会议旨在回顾总结苏州校区建设发展情况,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苏州校区高质量建设发展,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南京大学发挥应有的作用。他充分肯定了苏州校区建设发展取得的成果,并深入分析了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
谭铁牛指出,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总结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学校“改革攻坚克难年”和“奋进行动”第一个周期的冲刺之年,苏州校区西区也即将启用,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对苏州校区建设十分关键。
他对进一步推动和加强苏州校区建设发展工作提出六点要求: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站位、统一思想 ,要在深刻认识建设发展苏州校区的重要意义上、在正确认识苏州校区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上、在全面准确理解“三一三同三避免”的内涵上进一步提高站位、统一思想;
二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充分认识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理念、新的举动为南京大学发展带来新的增益、新的进展、新的希望、新的贡献,将苏州校区打造成为新的特区;
三是要进一步担当作为、加快发展 ,加快节奏、高效推进各项任务,抢抓发展机遇,增强紧迫感;
四是要进一步强化协同、携手并进 ,要进一步加强苏州校区管委会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苏州校区与南京校区各科教机构之间的协同、苏州校区与属地政府的协同;
五是要进一步强化管理、狠抓落实 ,要强化高效管理、科学管理、精细管理、规范管理,大兴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
六是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 ,每一个南大人都是苏州校区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都要勇于担使命、挑大梁,主动承接关键任务,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谭铁牛强调,建设发展苏州校区是每个南大人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全体南大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共同把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好、发展好,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南大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谈哲敏代表学校向为苏州校区建设发展攻坚克难、辛勤付出的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他指出,当前,苏州校区建设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亟需重新思考、重新谋划下一步发展工作,推动苏州校区建设发展实现新提升、新突破。
谈哲敏围绕苏州校区建设发展的各项任务,对未来工作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在学科建设方面,要坚守初心,坚持发展壮大新工科的定位,将苏州校区打造成发展新工科的主阵地,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长三角发展新格局,同时要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孵化点,结合新工科的发展规律和学科特色,提前谋划好重大科研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未来工科发展所需要的科研支撑和保障;
第二,在人才培养方面,要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坚持开放办学,加强职能部处内部沟通交流以及职能部处与学院的协同合作,全力打造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南大模式;
第三,在队伍建设方面,要大力加强人才引育力度,抢抓机遇、抢抓资源、抢占先机,推动各学科队伍建设均衡发展;
第四,在管理体制方面,要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各单位要提前谋划、强化协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深化改革创新。
谈哲敏强调,面向未来,苏州校区建设发展将迎来全新的挑战,全体南大人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携手将苏州校区建设得更加美好,为“第一个南大”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会议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索文斌主持。他汇报了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与发展情况,系统回顾了苏州校区的建设历程,从人才队伍建设量质并举、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工科人才培养特色初显、开放办学水平日益提升、运管建设保障提质增效、校园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六个方面介绍了苏州校区的发展成果。
索文斌进一步深入分析了苏州校区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资源聚合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表示,要正视问题,继续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向南京大学、苏州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继续谱写建设“第一个南大”的苏州校区新篇章。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高阳、高端控制与智能运维研发中心执行主任周克敏、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教师周琛、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吴迪、研究生院院长王孝磊作交流发言。
高阳从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院治理等方面介绍了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基本情况,并提出,要进一步探索新工科、交叉学科发展机制。周克敏回顾了研发中心“从零开始”的发展历程。
他表示,在文理见长的南大发展新工科看似“跨界”,实则是机遇,希望让南大的机器人与自动化学院成为科技自强的引擎,为中国智能时代添一把火。
周琛分享了团队在绿氢赋能水质风险控制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他和团队立志进一步推进氢能在环保和工程应用领域的深耕布局,助力我国氢能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南大智慧和力量。
吴迪介绍了苏州校区科技创新进展情况,深入讲解了下一阶段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新功能的发展规划。
王孝磊介绍了苏州校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并表示,要在资源配置、职能管理、质量提升等方面进一步支持苏州校区建设发展,打造“最具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教育。
本次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 刘淼、陈云松、焦瑞华、陆延青、陆现彩、李斌、丁爱军 ,各机关部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相关学院主要负责同志,在苏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辅导员,在苏各研究院研究中心主要负责同志,以及苏州校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等在大会现场参加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