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氮气泄漏
可能原因及排查:
1、气路连接松动
检查点:确认氮气钢瓶/发生器与仪器的连接管、各接口(如针阀、分流阀)是否拧紧。
解决:重新紧固接口,必要时使用生料带密封螺纹处。
2、针阀或分流阀损坏
检查点:关闭氮气源后,观察压力表是否持续下降;用肥皂水涂抹接口处观察气泡。
解决:更换损坏的阀门或密封圈。
3、管路老化破裂
检查点:检查气管是否有裂纹或磨损。
解决:更换新管路(建议使用耐压、耐腐蚀的聚四氟乙烯管)。
4、密封垫片老化
检查点:针头与样品架的密封垫是否变形或破损。
解决:更换垫片,确保针头插入后密封良好。
二、温度不稳定
可能原因及排查:
1、加热模块接触不良
检查点:确认加热块或加热板与温度传感器连接是否牢固。
解决:重新插拔传感器接头,清洁接触点。
2、温度传感器故障
检查点:对比设定温度与实际显示温度偏差是否过大。
解决:校准或更换传感器(如PT100探头)。
3、PID参数失调
检查点:温度波动是否呈周期性(如持续超调或升温缓慢)。
解决:重新调节PID参数,或启用仪器的自整定功能。
4、环境因素干扰
检查点:是否处于通风口或环境温度波动大的区域。
解决:避免气流直吹,保持室温稳定。
5、加热元件损坏
检查点:观察加热块是否局部不发热。
解决:更换加热丝或加热板。
三、其他常见问题
1、氮气压力不足
排查:检查钢瓶压力是否过低或减压阀故障。
解决:更换气源或调节减压阀至0.1~0.2 MPa(具体参考仪器要求)。
2、样品吹溅或蒸发过快
排查:氮气流速是否过高或针头位置不当。
解决:降低流速,调整针头高度(距液面5~10 mm为宜)。
3、显示屏异常
排查:电源电压是否稳定,主板是否受潮。
解决:重启仪器,必要时联系厂家检修电路。
四、预防性维护建议
定期检查气路密封性,更换老化部件。
清洁加热模块,避免样品残留腐蚀。
使用高纯度氮气(≥99.9%),防止杂质堵塞针阀。
校准温度传感器和压力表(建议每年一次)。



可能原因及排查:
1、气路连接松动
检查点:确认氮气钢瓶/发生器与仪器的连接管、各接口(如针阀、分流阀)是否拧紧。
解决:重新紧固接口,必要时使用生料带密封螺纹处。
2、针阀或分流阀损坏
检查点:关闭氮气源后,观察压力表是否持续下降;用肥皂水涂抹接口处观察气泡。
解决:更换损坏的阀门或密封圈。
3、管路老化破裂
检查点:检查气管是否有裂纹或磨损。
解决:更换新管路(建议使用耐压、耐腐蚀的聚四氟乙烯管)。
4、密封垫片老化
检查点:针头与样品架的密封垫是否变形或破损。
解决:更换垫片,确保针头插入后密封良好。
二、温度不稳定
可能原因及排查:
1、加热模块接触不良
检查点:确认加热块或加热板与温度传感器连接是否牢固。
解决:重新插拔传感器接头,清洁接触点。
2、温度传感器故障
检查点:对比设定温度与实际显示温度偏差是否过大。
解决:校准或更换传感器(如PT100探头)。
3、PID参数失调
检查点:温度波动是否呈周期性(如持续超调或升温缓慢)。
解决:重新调节PID参数,或启用仪器的自整定功能。
4、环境因素干扰
检查点:是否处于通风口或环境温度波动大的区域。
解决:避免气流直吹,保持室温稳定。
5、加热元件损坏
检查点:观察加热块是否局部不发热。
解决:更换加热丝或加热板。
三、其他常见问题
1、氮气压力不足
排查:检查钢瓶压力是否过低或减压阀故障。
解决:更换气源或调节减压阀至0.1~0.2 MPa(具体参考仪器要求)。
2、样品吹溅或蒸发过快
排查:氮气流速是否过高或针头位置不当。
解决:降低流速,调整针头高度(距液面5~10 mm为宜)。
3、显示屏异常
排查:电源电压是否稳定,主板是否受潮。
解决:重启仪器,必要时联系厂家检修电路。
四、预防性维护建议
定期检查气路密封性,更换老化部件。
清洁加热模块,避免样品残留腐蚀。
使用高纯度氮气(≥99.9%),防止杂质堵塞针阀。
校准温度传感器和压力表(建议每年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