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吧 关注:6,935贴子:60,827
  • 0回复贴,共1

墨翟和他的“利维坦”蓝图(摘录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墨子》一书有《尚同》三篇,当中阐述了墨子本人的国家起源学说。照这个学说所说,国君的权威有两个来源:人民的意志和天帝的意志。更进一步地说,国君的主要任务是监察人民的行动,奖赏那些实行兼爱的人,惩罚那些不实行“兼爱”(即墨子本人的主张)的人。为了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国君的权威必须是绝对的。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能要问:为什么人们竟然会自愿选择要有这样的“绝对权威”来统治他们呢?墨子的回答是“人们接受这样的权威,并不是由于他们选中了它,而是由于他们无可选择。”照他所说,在建立有组织的国家之前,人们生活在如托马斯•霍布斯所说的“自然状态”之中——“盖其语日天下之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
“天下之乱,若禽兽然。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着,生于无政长。是故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墨子•尚同上》)如此说来,国君最初是由人民意志设立的,是为了把他们从无政府状态中拯救出来。
在另一篇中,墨子又说:“古者上帝鬼神之建设国都、立正长也,非高其爵、厚其禄、富贵供而错之也,将以为万民兴利、除害、富货、众寡、安危、治乱也。”(《墨子•尚同中》)照这个说法,国家和国君又都是通过天帝的意志设立的了。不论国君是怎样获得权力的,只要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
照墨子所说,天子要“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墨子•尚同上》)。这就引出墨子的名言:“上同而不下比。”同上就是说:永远同意上边的,切莫依照下边的。如是墨子论证出,国家必须是极权主义的,国君的权威必须是绝对的。这是他的国家起源学说的必然结论。
在他看来:国家的设立,有其明确的目的,就是结束混乱,混乱的存在则是由于“天下之人异义”。因此国家的根本职能是“一同国之义”(均“同上”):一国之内,只能有一义存在,这一义必须是国家自身确定的一义,别的义都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如果存在别的义,人们很快就会返回到“自然状态”,除了天下大乱,一无所有。
在墨子的这套政治学说里,我们可以看到他非常强调团体内的服从和纪律。这些无疑反映了墨子所处的战国时代的混乱政治局面,使得许多人向往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权,哪怕是专制独裁的也好。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4-01 23:43回复
    林昙林昙、大浪淘沙见去留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