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wers吧 关注:13,533贴子:108,923
  • 17回复贴,共1

被冬篇剧透后的Flowers春篇综合评述(58小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笔者的体验非常极端,是以知道FLOWERS冬出现了严重的崩坏为前提进行游玩的,这对于2022后的部分玩家会更有代表性。笔者模糊地知道剧情的关键伏笔在后作回收失败,同时也知道部分人设在后作引发了角色厨反感,但是对于具体细节一无所知——甚至可以说正是这一点引发了我亲自补票游玩的好奇心,这对于很多“体验干净”的玩家而言既是异常体验又是新视角,如果不希望看到这样的视角,又或者从未体验过春篇且讨厌剧透,请不要阅读本评价。你已经被提示过了。
一周目游玩结束后,断断续续分七天完成了全收集。总计周目数超过5。



IP属地:北京1楼2025-04-01 14:41回复
    一、综述&评分(无剧透)
    瑕不掩瑜的佳作。
    美术:9/10
    音乐:8/10
    人设:10/10
    剧情:6.01/10(去掉选项8分)
    推理:3/10
    UI:8/10
    综合:8/10(平均分7.3)
    优秀的百合向作品,推荐购买。但剧情体验,尤其是剧情分线比较极端,如果需要将女主角带入自己,或在选项时介入自身心证,推荐谨慎购买。
    作为明显有意长篇连载的作品,FLOWERS春篇(以下简称春篇)优秀地完成了自己“搭架子”“铺地基”的工作。出色的美术和音乐指向性清晰地吸引对“清水百合”感兴趣的玩家。故事徐徐展开人物设定,逐层描绘少女们的心病,以行为反衬过去,为接下来的长篇叙事备好砖瓦,但。推理或BE的挑战相当有趣,但存在诸多问题,或不适合推理小说观众,但并不妨碍百合爱好者的体验。


    IP属地:北京2楼2025-04-01 14:41
    回复
      三、音乐
      本作的音乐以日常曲为主,其中一首甚至在网易云不幸出圈,成为了高考党和恋爱党的团建地,可以从侧面证明其单曲水准的优秀。OP相当抓耳,在关键节点上OP的钢琴纯音乐演绎也让人记忆点十足,结束一周目剧情后主界面的音乐变化也十分震撼人心。但可惜的是可能过于震撼,导致ED的存在感并不强。
      本作音乐的插入使笔者感到诸多疑惑,也是音乐扣分的重点:许多曲子在日常中插入存在感过强。在笔者的体验中,常有以下两种情况发生:其一、主人公苏芳的声音过低,导致即使下调音乐声音,其小声念叨仍然听不见;其二、剧情发生重大变故导致紧张氛围产生,但一个转场音乐就变得无比欢快,刚刚引发的震惊情绪没有在音乐中被调动,反而被消灭了,可剧情的走向却要延伸这种震惊感和不安感,这之中的矛盾让笔者在许多场景中难以自处,虽然此类体验并不频繁出现,也可以通过手动方式调节,但在关键位置上出现如此配乐失误,还是令人倍感遗憾。
      总体而言,本作音乐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部分曲目上记忆点清晰,成绩出色,甚至值得购买ost反复欣赏。但在与游戏配合的进程中笔者出现了部分不良体验,因此酌情减低至八分。


      IP属地:北京4楼2025-04-01 14:42
      回复
        四、人设
        本作成功抵达了笔者认知的“百合向”甚至恋爱类游戏的人设上限,也即本身逻辑自洽,富有魅力,意外性强,具有进一步深挖的价值,人物背后有深刻命题。并且,Flowers做到了每个主要角色都有自己的人物弧光,并且成功将其融入进了同一条叙事线中,对于一部系列作的开篇而言,这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且优秀了。
        本作主人公白羽苏芳的关键词是“畏缩”。长期封闭缺乏社交导致了能力缺失,家庭破碎后继母的欺凌和针对进一步产生了“逃离家庭”的执念和针对钢琴的心理创伤,尝试就读学校后由于不友善的同学导致在社交上的失败,进一步强化甚至是固定了上述心理问题。最终在本作表现为犹豫、迟疑和寡断。起先对于白羽苏芳在许多事情上的态度笔者其实是相当窝火的,但随着人设徐徐展开,这种先前的不理解反而成为了真正理解苏芳的契机,这是这种铺陈,才能把“想要朋友”这一正常人难以理解的渴望,变成情绪被读者所理解。
        而更为令笔者满意的是,春篇清清楚楚地留下了苏芳后续的创作空间。不同于花吻在上类齁甜的路线,人物设定在解决完关键事件后成长停滞,春篇以非常隐晦的手段告知读者:白羽苏芳的问题并未解决。与其说是心理创伤被抚平,倒不如说是因为Amitie的存在覆盖了这份痛苦,让苏芳得以暂时忽略背后的真问题。标题下书“Grow with seasons”正表示了,苏芳的自我探索远未结束。至于是否真的能够满足笔者期待,由于已经知晓冬篇口碑,暂且按下不表,以观后效。但就白羽苏芳作为主人公的位格而言,春篇已经可以算作一个满分开头。
        主人公的两位Amitie属于意外之喜,想不到小小三人间竟能凑齐天下三杰,列位当真是天造地设,三个人各有各的过去各有各的创伤,而且居然都是无比坦率直白的真女同。众所周知,百合向作品已经用烂的“灵魂黑夜”是对于自己性取向的怀疑,大白话就是“我是不是有病”,在无数作品中反复使用这个桥段后,使其近乎成为一种仪式。但是春篇十分勇敢地选择另辟蹊径,在百合作品中不使用套路化的“性向怀疑”,而是用家庭创伤作为代替。事实上,笔者个人认为在如今的作品中,正需要这类讨论的出现,不去单纯地讨论“性”如何如何,而是去讨论“爱”如何如何,若同性之爱是真爱,它便应当体现为对灵魂的补完,对伤口的治愈。怀疑性取向充其量是对自己生理的探索,而坦率地承认“喜欢”,并且从中获取对自己过去人生的解释,毫无疑问是更上一层的讨论模式。
        立花和真由理的人设涉及到主线剧情,因此放到下一板块叙述。笔者在此表达这样一个意思:春篇的任何一个角色都不是单纯的背景板或任务触发器,他们背后都有自己的“议题”,包括但不限于:猫猫的“真正的感情是否外化于言”、水果姐妹的“现代生活vs前现代人际关系”,金银组的“说不出口的爱”,以及整个环境下的“宗教vs恋爱自由”等等。


        IP属地:北京5楼2025-04-01 14:42
        回复
          五、剧情
          笔者主要从三个维度评价剧情:故事性、深度、体验。
          首先,这是一个以“摆脱心魔”和“敞开心扉”为主题的故事,它的许多棱角都表现出了“疗愈”的感觉,故事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或在明或在暗、或深或浅的心病,再以白羽苏芳为主视角的故事推进中逐渐显示明白,然后再被化解。与笔者先前强调的“成长”不同,从故事本身上看,故事并没有强调“成长”,因为这是伤口被治愈的过程,是驱散阴影的过程,而不是探寻自我的过程。换言之,正确欣赏春篇故事的角度,不是去评估她们做的事情是否合乎逻辑,对情感的处理是否足够高效,而是去感知环境,同步她们疗愈的过程,最终把自己世界中的暗伤也逐渐化掉。
          Amitie三人组的创伤显然有其巧合有其必然——全部都是原生家庭悲剧。花菱立花的“不被需要”,真由理的“爱而不得”,以及白羽苏芳的“被无端厌弃”,正如她们三个彼此交融的三角关系一样,互相都能在对方的过去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并彼此相濡以沫。
          本作剧情的一大优势是:没有采用A-B-C串联的方法展开故事——也就是不写流水账,不一个个解决问题。而是借托一串事件,并联地把所有人的心伤同时地一点点揭开。这样的剧情结构常用在悬疑小说当中,在本作中的表现也相当好,具体表现为,在适当的时候能让你把鼠标甩出去惊呼:“啊?”
          本作的第一次惊呼发生在真由理的自白。前期铺垫将笔者的猜想引向真由理讨厌女女关系性(甚至干脆是恐同),无论是体检剧情还是入浴剧情,似乎都指向真由理作为宗教学校学生,虔诚信徒对教义的恪守,进而解释为什么在“进一步深化关系”以外的话题上十分友善,但凡涉及Amitie关系深化,就立刻变脸。外加OP摆明了苏芳要和真由理接吻,笔者还有一定的被冬篇剧透的前置经验,很容易推断出一个错误结论:“真由理面对不了自己的感情,她在挣扎。”
          但万万没想到,真由理一见钟情的不是苏芳而是立花啊!我打到这里真被震撼了一下,这种阅读侦探小说时才会有的体验出现在恋爱游戏中确实比较微妙。意料之外而情理之中的展开,同时圆满了真由理的人设和故事发展,二周目还能有不同的体验,实在是难能可贵。
          第二次被震撼是在花菱立花的“要挟交往”。这个震撼的来源可能和一般玩家有所区别:笔者很喜欢立花的立绘和声音,但又知道冬篇似乎对立花“不太友好”,于是“立花是如何走到今天的”这一疑问成为了笔者购买春篇的重要动机。而在立花嫉妒心作祟爆发出了阴谋时,笔者实实在在地被震撼了一下。
          “立花,这么做可就没法回头了。这会永久地改变一切。”这是当时我脑子里的想法。颇有种氪星飞船AI警告正义联盟的感觉。
          单恋者的心态是很难描摹的,这种混杂真爱、自私、自恋的感情既丑陋又美好,有一种自我毁灭的凄美,因此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作家们往往也通过人物行为和暗示来实现这种设定。而立花在嫉妒和激动下制定了一个漏洞百出,甚至逻辑不自洽的要挟方案:如果以“公开真由理性向”为杀手锏,换取自己和苏芳的公开交往,这不是说明公开性向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么?但正是这样的逻辑悖谬才能写出花菱立花在决意时内心的扭曲,后面的对峙和索吻才能依靠它立住。
          立花可能是心病治愈相对着墨少,但探索自我更多的一个角色:她并没有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是恋人还是朋友,又或者是家人。她的家庭经历使她同时缺乏爱和“被需要”,因此在面对亲密关系时,她不可自制地产生了过强的占有欲,并不惜背弃信条。事实上这是在填补恐惧,忽略伤口而非治愈它们。十分有意思的是,立花似乎被苏芳的坚持和泪水激活了内省,独自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主动地放弃并填平损害,既不是挣扎也不是放弃。但苏芳确实成为了立花成长的诱因,也就坐实了她在立花心中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环境描写,声优配音和音乐美术风格的优秀,本作在不需要逻辑的领域非常能打。这让苏芳和真由理的交心过程具有治愈的力量和说服力,并切实地感染观众,使其意识到这段感情的不可替代。此中感情和体验无法用语言形容,但购买者绝不会对这部分的内容体验感到任何后悔,即使已经知道冬篇质量兰因絮果,也是如此。
          截至目前为止,一切都还可以。但苏芳真由理确认关系后,整个剧情以极其诡异的速度戛然而止,教谕的突然介入和退学以近乎荒诞的方式终结了剧情,如此运笔,本应是对笔力极度自信的体现,但笔者已经知道了后作堪称惨烈的失败,因此看到此段时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
          好吧,如果一个故事中所有人都是好人,但就是发生了悲剧,那么要么这个作品指向了艺术的究极——命运、人性、体制,要么就是这个故事中有人智力不正常。至于究竟是谁不正常,有待笔者进一步研究。
          在这里还要专门反驳一种春冬独立论的讲法:春篇是春篇、冬篇是冬篇的说法是站不住的。当春篇选择了将玩家十几个小时的等发糖付之一炬时,它就已经将自己的一部分口碑寄托给了冬篇。冬篇的失败也就成为了作者把控不住笔力的一个侧写,这一责任是不能被切割的。
          另,本作的分线设计相当荒谬。或者说,从一开始白羽苏芳就不被设计为玩家意志的延伸,而是一个独立的角色。我不是说这样做不对,而是说既然设定如此,分线设计为何不直接删除?
          事实上,在选择分线时笔者体会到了难以言喻的痛苦:明明是Yes or No的选择,但设置的几乎没有逻辑:有时积极正确,有时积极错误;迁就立花进真由理线,坚持反抗却进立花线。另外,分线本身也很奇怪:既然立花的小阴谋没有成功的可能,主角也没有接受立花的可能,为什么还要设置一个只有十几句话的立花线,然后“Accept me as a friend”?这不是恶心人吗.jpg
          选择支本身是一种“将主人公/世界命运交于玩家”的设计,如果作者不愿意写出更多的可能性,就完全没有必要在各处加入选择,徒增烦恼。
          本作剧情对真由理和立花的厨子,有明显的端水倾向,但是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实现的: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此处浅举一例:
          在面对立花的简陋阴谋时,苏芳没有组织反抗,也没有坦然接受,而是进行了“形式主义发糖”,表面和谐,但在内心也没有太明显的挣扎。
          如果结局必须二选一,甚至实质上只有一种选择,那么此处主人公的犹豫(甚至是享受)岂不是成为了一种缺乏决断?
          如上情景事实上还发生了不少次。令我疑惑作者的用意,如果你逼我二选一,那为什么要端水?如果你逼我端水,那为什么要二选一?难道是你让我强行体会苏芳在两人间的挣扎?问题是你也排斥我代入啊???
          因此总体上讲,春篇故事性优秀、深度尚可、体验奇怪。但作品剧情不失为优秀,在妖魔鬼怪满天飞的百合圈已经算得上是难能可贵。


          IP属地:北京6楼2025-04-01 14:43
          回复
            六、推理(攻击性急剧上升警告)
            这部分是槽点最大的一部分,可以说我在游玩和评价时需要刻意忽略推理才能做到中肯。
            结论:本作的推理完全是噱头。既没有演绎推理的缜密,也没有伏笔回收的痛快,甚至缺乏正常人思维,建议直接看攻略跳过,此处不值得任何人思考。
            历史圈子里有个经典的说法:乾隆皇帝懂几何、天文,也颇通诗词,但他不是科学家、艺术家,甚至不是个好学生,因为他的知识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而是用来卖弄以显得自己Nb的。在本作的推理中,我经常脑海中划过这个想法——推理的设计者就是一个中低配的乾隆。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定向越野找真由理。解决这个问题不需要任何逻辑和理性,它只需要你知道1.学姐之前说过自己的国家天主教徒最多2.天主教的教廷叫做“罗马教廷”3.意大利人讨厌17。这纯粹是作者卖弄了一下“嘿你看我知道这个!”,这不叫推理,这叫把你赶去百度查资料,可我都查资料了,为啥不看攻略呢?
            事实上,开篇猫猫偷书和这个逻辑几乎一模一样,纯粹的卖弄。201x年的某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上(华东师大杯?记不清了),一位老资历的评委对一个获奖推理作品点评道“字谜是推理作品的偷懒之举”,我深以为然。
            而唯一能靠点边的“血腥玛丽”,推理的味道有了,但是宣告胜利的判定却极其搞笑,笔者简单描述下自己的推理过程,再和原作的推理比对,您大概就能知道违和感来源于何方了:
            目击证人声称失踪者转头没,且出门动静很大。这意味着如果失踪者先前在房间内,就发生了非线性移动这种超自然事件。既然是推理作品,一定程度上就不能有未开示的超自然能力,否则推理更是笑话。
            那么既然没有非线性移动这种荒谬的东西,就只有两种可能:1.失踪者还在房间里;2.失踪者从不在房间里。
            无论哪一种,都指向一个确定的事实:目击证人撒谎。还在房间里她不可能不知道,而如果她骗侦探方,那更是把自己立场昭示清楚了。
            所以推理顺序应当是:1.证明目击证人撒谎;2.验明目击证人正身;3.讯问失踪者下落。
            1的证明关键完全可以只依靠逻辑推演,碳酸饮料这点可以佐证,但显然证明完备度有限——它不能说明立场,完全可以解释为失误。
            2的证明关键,或者说突破口,本应该是那本《银河铁道之夜》,这能几乎完全地证明目击证人的身份不实。特别是在“沐浴露洗发露”暗示后,双胞胎互换身份这点几乎是昭然若揭。如果我已经知道了目击证人的身份和她撒的谎,实际也就等于知道了“假失踪”本身。
            那么,为什么,我为什么要去探究窗帘?!我的目标是把人找出来,不是把人的联系方式弄清!证明顺序上不应该是先确定目击证人有问题,再证明目击证人和失踪者共谋,然后才是作案手法的问题吗?!
            如果你并不希望观众真的动用逻辑方法解决问题,而是在你先前的文本中寻找暗示,就不应该用“推理”作为形式。因为本作的推理部分非常地,额,令人不敢恭维,所以我不认为它补全了主人公或任何人的形象,尤其是佐证她们智商高的部分。但水果姐妹的放弃退学理由是立得住的,因此在及格分下酌情扣分,三分已经是极限了。


            IP属地:北京7楼2025-04-01 14:43
            收起回复
              笔者近期正在攻略夏篇,择日更新。


              IP属地:北京8楼2025-04-01 14:44
              收起回复
                lz好分析,本人表达能力和文字能力都不太行,但是看到lz的文章发现很多地方的感受都很相似,期待lz后面几部的文章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4-01 16:11
                收起回复
                  有朋友看到这个贴感觉有点别扭,我浅浅冒犯一下
                  已经推完和讨论这系列一年多了,现在看,一部作品完结后,对它的印象是会被“开荒时的写作”中介的,当时的专题化和范式基本上要被收编到当下的问题意识里。
                  我感觉被(社群秩序或者被锚定的某种理念)俘获之后,会有人可能并不喜欢这种抽丝剥茧的批评空间式分析,但这里问题不在于是否要为一些俗套戏码辩护(比如提到的取向自厌),反而是作者(指志水)和一些读者在这个戏码背后预设的架构那里浅尝辄止了。
                  说到底,我觉得批评楼主“太理性太正确太学院”是没什么营养的,尽管我们必须强调互文,强调文本间性之类云云,但这种指摘也接受自指的拷问,把外在的分析成功收编到内在里,让它自身取消,才叫内在的分析,而不是把别人赶出家门说别人不该掺合家事(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4-01 18:07
                  收起回复
                    春篇推理确实最烂……夏篇有明显进步,至少推理不是单纯止于噱头了。
                    另外夏篇大概是编剧不整活/感情戏比较简单明快,也没有其它几篇那种收尾仓促的问题(比如春篇突然就简单收手/放弃的班长)。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4-01 18:55
                    收起回复
                      夏篇40h结束,正在写评测
                      整体评分给到9,非常优秀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5-04-03 13: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