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吧 关注:51,141贴子:354,454

回复:心学之累,是心体与天理分离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发现,在面对枯燥乏味的工作时,甚至是一事一物,需要我们参与的,都可以当做冥想来进行。
如开车,就于开车时平心静气。如打理卫生,就以最舒服的速度打理,心灵会很平静,就像是动着打坐。
心体没有杂念而手脚未停,就是只能是一个人负责的事物时候才可以保持状态。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5-04-03 18:55
回复
    今日用功,虽然没有体悟到仁者多乐,却体验到了一种安宁,即身外的事物都如浮云,于心体流淌,我若执意某事,即刻心体阴云密布,我不排斥这些现实的辛酸苦闷,但不抓住不放时,就有一明镜,一太阳照耀于心,对未来不再在意时,安定蓦然间就沉淀在心里了。
    只是此清明状态,很难维持,不自知时就消失,察觉时又会复归。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5-04-03 19:02
    回复
      总结一下,看万事万物好的一面,可以自然升起怜惜怜爱。比虚空升仁更自然。
      心体的明镜确实会带来心灵平静,平静中有生命的跃动。
      外部干扰较少时,做事可以当做冥想,打坐时心灵怎么平静,身体怎么舒适,做事时套一下,就会有同样的静心效果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5-04-03 19:07
      回复
        一年的学习,终于有了一些果实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5-04-03 19:08
        回复
          难难难,明道容易持道难,仅仅只是稍扬善去恶,便如此难,人心杂念如此纷繁,诚如阳明先生所言,一缸浑水,初时浑浊不明,需得放置久了,让渣滓沉淀下去,方可见得光明。
          晨起数小时,不刻意在心中留存何念,但于不经意间,思维便跑偏,如风中残烛,明灭不定。
          习气如此根深蒂固,出乎我的意料。
          此时已经没有方法取巧可言,诚如阳明先生所言,唯有大勇气可以克此闲思杂虑 。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5-04-04 08:56
          回复
            先生说一切行为皆要从心而发,如事亲,事君,只是一个孝,一个忠。可世间哪能每件事都从心而发呢,如我与我妻,常年累月的生活,往日的情爱已经磨削的只剩亲情,责任,不爱就是不爱,还怎么从心而发。所思所想一切出发点莫不是家庭陪伴与责任的,但没有情爱。
            我恍然大悟,世间本来就是人人各异,所以才千人千面,我却强行要把自己削刻的与古人先贤心意相似,结果也是东施效颦。
            我就是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不需要刻意去压抑 。这才是诚意,不爱偏偏为了所谓从心而发,强行生发心意,此就是伪。
            天理如日月天体,辉照万物,可万物却不是天理,唯有圣人与天理相合。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25-04-24 09:18
            回复
              正如普遍性与特殊性一样,即使是圣人也是各有其辉煌气象,如孔孟之仁义,如朱熹的宏大与先生的简洁精微,如中山先生的坚持不懈与教员的终生奋斗 。
              我的很多修行都在刻意压抑自己的好恶,却也把自己的心灵放到了一个模具里,变的死硬呆板。所喜所恶都要与先贤对比。
              我就该是我,是一切人生体验的最终体现,其好其恶,就是生活的经历 与体验 。超出我心灵体验的好恶便不是从心而发,是向先贤借取插入之物。
              责任,怜爱,陪伴,皆出乎我心,此为不动不移之天理 。而爱恋,情慕,已经消散。强迫自己去爱,就是我执,就是削足适履。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25-04-24 09:35
              回复
                再如孝。与父母矛盾激化时的两相厌恶,也不妨碍孝亲时的自然流露。不可能因为孝要从心而发就要压抑自己的好恶。只是自己的好恶不影响孝心的自然流露。
                忠于国家,不影响厌恶斜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国家兴亡,与我等牛马关系不大。
                唯有正视自己的好恶,控制好自己的好恶,才是修行。磨灭自己的好恶,套用先贤模板,最终也只沦为断灭心性,事倍功半。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25-04-24 09: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