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吧 关注:28,532贴子:556,670
  • 14回复贴,共1

汉字记录汉语是完全错误的理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传统理论鹦鹉学舌将拼音文字的理论直接应用于汉字认为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面符号,然而这一观点是难以证明的,那些被认为能证明汉字记录汉语的证据基本都非常勉强,反过来证明汉字不记录汉语的证据却多的是,而且证据充分。以下略说几种。
一是方言问题。英语国家有个五眼同盟,我们能够想象英国人完全听不懂美国人的英语,美国人完全听不懂加拿大人的英语,加拿大人完全听不懂新西兰人的英语,......吗?再想象一下,沙特人对埃及说,你们说的那也叫阿拉伯语?我一句都听不懂!埃及人对伊拉克人说,嗨,老兄,你们说的是假的阿拉伯语吧,怎么发音怪怪的,和我们说的完全不一样啊?......会有这种事吗?
可是!!我们中国就这样,各种各样的方言五花八门,互相之间发音差异极大,但我们说的居然都叫汉语!!不同的语言会用不同的声音传递相同的概念,但同一种语言当然要用同一种声音传递同一种概念,这是语言的基本规律!如果说中国人是用汉语进行交流,发音差异如此之大,那家方言可以称为汉语?语言不同,同一个概念的发音就不同,于是用记录符号写出来的符号就不同,英语一定不同于法语,法语一定不同于德语,德语一定不同于意大利语,......,可是我们中国,不同的语言(方言)居然可以用同样的字形表达!
解决这一混乱而矛盾的现象其实很简单,只要承认汉字不记录语言(汉语)即可,不记录语言就不包含声音因素,于是乱发音就没问题大家都叫汉语也没问题反正交流时知道字形就够了。但语言理论不认输,它说汉字是语素文字,而语素是最小音义结合体,因为是音义结合所以声音可以随便变化而并不影响语义表达。这理论推导让人不得不佩服啊。不仅音义结合中声音随便发而且还可以随便改,历史上汉字的声音是不断变化的但字形却变化极小,这用来证明汉字不记录语言是铁证但语言学家说正因为汉字是音义结合体所以字音变化很正常。没辙了只能表示服气,专家嘛权威嘛。这就好比说英语中dog表示狗但后世发音变成‘怕它’可仍然能写成dog,专家说那不行英语是音素文字dog虽然是音义结合体但英语是拼音文字所以不能随便发声随便改音。
二是甲骨文和文言文。这两种文体很明显不记录语言,证明汉字具有独立的记事功能。但传统理论仍然嘴硬,说这种脱离口语的文体是文体功能分化是社会文化的选择。瞧,明明是语言文字问题却不得不找‘外人’帮忙而且还理直气壮,但新理论认为汉字不记录汉语,那么能发展出于口语无关的文体是很自然的事情无需什么社会文化来帮腔。
三是造字实践。象形指事会意字是汉字的基础这些字与语言无关直接与所记事物建立关联(传统理论认为形声字能证明汉字记录汉语,这事也不成立但较复杂需单说),不能因为这些事物概念先出现在语言中就认为证明汉字记录汉语,但分懂得什么叫证明的都知道这属于无效证明。此外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武则天造字,分明只是为她个人野心服务和记录语言没半毛钱关系。还比如‘囧’这个不常用字现在被发掘出来形容窘迫是因为其字形极为形象和语言其实没半毛钱关系,此外现在网上也有不少网友乱造字,那也是想用来记录特殊的概念而不是用来记录语言。


1楼2025-03-31 22:52回复
    你说得对!请你不要用汉语了,你去用洋文吧!吃饭砸锅的事就别做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4-01 14:29
    收起回复
      汉字是表意 读音是非常次要的 和其他语言的最大区别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4-01 23:32
      回复
        从文字学科学原理上看,文字与语言语音的音素有联系,文字是语言的书面形式。拼音文字是记录语言语音的书面符号。有的拼音文字用字母形式,汉字是用笔划书写的音节文字,是语言语音的音节形式的表音文字,只不可由于文字在历史演变中语音发生了变化。音节形式因为表音不准确就从表音文字角度看不明显。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4-02 06:36
        收起回复
          你说道理是对的,但是说法有误,是讲文字与语音的关系,而不是文字与语言的关系。西方语言🈶四层结构: 事物-概念-语音-文字,而中文只有三层: 事物-概念-文字,或事物-概念-语音(针对文盲)。汉字可以直接指向概念和事物,无需语音作文中介。我看中文书一目十行,看外语必须一个个字读出来,速度慢了四五倍。而我外语专业学了二十多年,一页文字起码要看好几分钟,但是看汉语几秒钟扫一眼就能知道在讲什么。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4-03 15:09
          收起回复
            ……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4-04 10: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