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吧 关注:45,217贴子:639,196
  • 1回复贴,共1

关于古代统治的一点个人理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道德空泛与制度缺失
儒家以“仁政”“德治”为核心,主张通过道德教化实现社会和谐,但其理论缺乏制度性设计,过度依赖统治者个人品德(如“内圣外王”)。历史上王莽以《周礼》为蓝本推行复古改制,因脱离现实经济规律而失败,证明纯儒家理想化治理难以应对复杂社会矛盾。
等级固化与抗上禁忌
儒家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将等级秩序神圣化,但忽视对权力的制衡。例如北宋司马光在“登州阿云案”中,以维护纲常名义处死底层女性,暴露儒家伦理与法治脱节的矛盾。这种“道德优先”的思维容易抑制社会流动性和纠错能力。
上面是孔儒的局限,后面荀儒产生了法家思想,认为人性本恶,需要约束,已经趋向于实用性了,再后面董儒以传统儒家为核心,熔铸诸子百家思想,才适用于封建社会,虽然也存在尖锐矛盾和缺陷。
那么,如果以道,儒,法,兵四家治国,辅以墨,农,医,史,小说……用于民生,会不会更好。(下面用一个理想的国家来说)
普及教育,用儒家对底层百姓从小开始洗脑,经过几代就基本可以实现;社会生活,用道家的无为而治,统治阶级在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不进行干预,用法家制定律法,规定道德底线,暴力机关约束百姓行为;国家安全,用兵家保证必要的武力,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轻易动武,但是跳脸必打;其他诸子百家应用于各个方面
这个想法怎么样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31 14:43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4-02 15: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