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emujica吧 关注:60,409贴子:872,779

回复:[杂谈] 以哲学史的角度试解析mujica的中二小剧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Lesson 6-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万物的本源是原子与虚空”,所有事物都是由原子这种微小而不可分割的粒子组成的。原子处于持续不断的运动之中,而一无所有的虚空则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但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并不承认原子论,他认为“虚空”并不存在,反而是一种神圣而稳定的物质充盈于太空之间。这种物质不同于四大元素,它不含矛盾、无所对立、并且永恒不变。
在近代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学者们对“光”的本质的探索,“以太”一度被假设为光波传播的介质。然而,预先承认以太的存在已然成为理论研究的约束。有些讽刺的是,在最后它的定位有些接近于最初的“虚空”——除了作为承载运动的场所之外不会发生运动和变化。后面的故事我们就很熟悉了,“以太”的实际存在被否定,仅仅是作为“概念”存在于哲学和具有神秘色彩的作品之中。


IP属地:吉林18楼2025-03-30 22:19
回复
    大佬bd


    IP属地:韩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5-03-30 22:38
    回复
      那个“轮回”,其实是代表开放的可能性,很像尼采的永恒轮回,正好对应祥子说“没有神,我将成为神”,就是祥子要靠以自己这个主体性来把握在共同体中的历史,这也能对应十二集,祥子作为个体对命运的不接受同时失败→祥子认识到必须回到命运共同体中对命运拒斥。只能说🦄可能尽力在救了,但是柿本整的烂活实在太多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5-03-30 22:53
      收起回复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5-03-30 23:27
        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5-03-30 23:58
          回复
            我和你的思路不谋而合,最近正好在读西方哲学史,鼓励一下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5-03-31 09:19
            收起回复
              非常有用的解析,感谢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5-03-31 09:43
              回复
                厉害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5-03-31 12:05
                回复
                  以太Aether,那种极具神秘色彩、“完美无缺”的物质真的存在吗?
                  答案是否定的,发展至今的科学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但,尽管实际上不存在,在各类作品中我们还是能看到它的身影。
                  事实上,自亚里士多德提出以太这种物质来解释世界的构成之后,
                  Aether这一名称便从希腊神话走进了自然哲学之中。
                  在那之后,以太曾被认作是人类无法感觉到的、力传播的介质;
                  曾被认作是光波传播的载体,科学家为假定其性质而绞尽脑汁···
                  人们曾对它的存在坚信不疑,又随理论的发展不断改写其定义,
                  最后终于能够证明其不存在,仅仅将其摆放进历史的博物馆中。
                  随着视角的拓展,人的见解也会不同。
                  所谓“从来如此”,永远不等于颠扑不破的真理。
                  而所谓真理,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存在。
                  -
                  以太,是名称、也是符号。
                  作为神名的Aether被亚里士多德化作了自身构想的一部分;
                  而作为“介质”的以太,其性质与定义也随发展过程不断改变。
                  它是诞生于假想的物质,也可以是神秘的“第五元素”。
                  因为“实质”并不存在,所以要由“人”来定义,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资格去为它赋予属于我们自己的意义。


                  IP属地:吉林26楼2025-03-31 12:09
                  回复
                    -Lesson 7-
                    就如同“以太”的历史一般,“四元素说”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也影响深远。“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的“体液学说”便承继自“四元素说”。他划分出人体内的四种体液,又将它们与四元素及冷热干湿四种性质一一对应:胆液质对应火与干热、血液质对应风与湿热、黏液质对应水与湿冷。黑胆质对应地与干冷。
                    在体液学说衍生出的气质体液说中,体内黑胆汁占优势的人也被形容为“抑郁质”。四体液若脱离自然平衡便会致病,相应的、若能使体液恢复平衡便能起到治疗效果,这也是欧洲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

                    而在医学之外,现代化学便脱胎于人们津津乐道的炼金术。17世纪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更新了“元素”的定义:物质既不是由“地火水风”、也不是由“硫汞盐”这些“经典”的元素构成。“我指的元素应当是某些不同任何其他物质所构成的原始的和简单的物质或完全纯净的物质”,“是具有一定确定的、实在的、可觉察到的实物,他们应是同一般化学方法不能再分解为更简单的某些实物。”
                    由此,化学得以从隶属于炼金术和医药学的“技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而在此之前一直备受追捧的“炼金术”,其最初的目的便是将廉价的“贱金属”转化为如黄金一样的“贵金属”。如今,当我们提起炼金术时,似乎很难不想到另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假想存在,那是与“以太”同样曾被称作“第五元素”的——贤者之石。依据理论,炼金术被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Nigredo黑化,Albedo白化,Citrinitas黄化,Rubedo红化。其中黄化便代表播下“黄金的种子”,最后的“红色”则是贤者之石的颜色。
                    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则将这四个阶段与人格的转化联系在一起。荣格曾醉心于炼金术的理论研究以完善自己的心理学体系。而在浩如烟海的炼金术文献中,对他影响最深的可以说,只有一位。他曾在报告中阐述“帕拉塞尔苏斯所代表的精神现象”对以心理分析为主的心理学的影响。他说:“正如帕拉塞尔苏斯在他的时代是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先驱,在今天,他成为了疾病与生活本质观念变革的一种象征。”

                    荣格口中的人物,冯·霍恩海姆·帕拉塞尔苏斯 可以说是炼金术这一领域最有名的人物之一。不同于“长生者”尼古拉斯·弗拉梅尔疑点重重的生平故事,在“拥有贤者之石”和“炼成人造人(Homunculus)”的传说之外,他的实际贡献也足以让“帕拉塞尔苏斯”这个名字在历史上留下痕迹。
                    文艺复兴时期,炼金术分成三个走向,一是继续传统的点石成金术,再是将炼金术知识用于医药方面,形成了所谓的医药化学运动,三是将炼金术知识用于矿物冶炼方面,形成了早期的矿物学。帕拉塞尔苏斯是医药化学运动的始祖。他向炼金术原本的“硫-汞”体系中加入了“盐”这一元素,并且如此定义:盐是肉体,硫是灵魂,汞是精神,这三基构成了世间万物。同时,也是首次系统化地以“精灵”这一形象将四大元素具体化的人。
                    他将四个名字与四种元素精灵联系在一起,而这些名字我们在各式西幻作品中也时常能够见到:火与沙罗曼蛇(萨拉曼达)、风与希尔芙、水与温蒂尼、地与诺姆。这些形象或取自古老的传说、或来自他自己的构想,无论如何,这些精灵的名字在如今的我们看来都已经耳熟能详。他在著作中如此说道:“(对于四种精灵来说)每个物种都只能在自己所属的元素中活动,它们都不能离开自己相应的元素,这对它们来说就像空气之于我们,水之于鱼类一样;它们都无法在其它元素中生活。对每一种元素来说,它所生活的元素都是透明的、看不见的、可以呼吸的,就像大气层对我们一样。”


                    IP属地:吉林27楼2025-03-31 14:21
                    回复
                      我喜欢你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5-03-31 15:50
                      回复
                        如果说贤者之石和以太、这两种都曾被称作“第五元素”的物质有什么共同之处的话,那么最为本质性的一点,就是二者其实都不存在。它们都是假想中的物质,完美、神秘、神,却又于现实中无法触及,所以千百年间才会一直有人去试图证明其存在。
                        二者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这是事实。可以说,历史中那些被倾注的心血,数次高呼“Eureka!”的狂喜,曾经的荣誉与成就、与一切的思索和争辩,只落得了如今这样一个冰冷的结局。
                        但,因为结果是“失败的”,过程就毫无意义吗?
                        答案是否定的。古代的炼金术是现代化学的前身,对以太的探索则伴随着物理学中光学的发展。说到底,“进步”本身就注定要伴随着错误的尝试。那些“失败”,同时也是“试错”,是证明了一条不可行的道路。
                        历史中对贤者之石和以太的寻求,其意义并不在于“结果”,行为本身的意义不会因结果的虚无而被否定。如果说“以太”代表的是宇宙之光,“贤者之石”代表的是真理之光,那么这两次“逐光之旅”的意义并不在于尽头,而在于人们一路走来的脚步。
                        就像是所谓的宝藏,就是陪你一路走来的朋友一样。


                        IP属地:吉林29楼2025-03-31 18:59
                        回复
                          而你要认识以太的本质,以及以太之中的所有标志,辉煌太阳的纯粹光照所带来的破坏作用,以及它们从哪里生成,你也应该了解圆眼睛月亮的漫游事迹,还有它的本质,你也应该知道环绕的天空,它从哪里生成,必然性如何指引并束缚它保持星辰的边界。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5-04-02 16:3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