奄国,是商末周初山东曲阜之东的一个小国,是商王朝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国都为山东曲阜。后为周成王所灭,据传其残部逃到江南,重新筑城,仍然称“奄”。其国君有子姓、嬴姓两种说法,商王南庚、阳甲两代都奄。周成王时,周公旦、姜太公平定了郯、奄十七国的叛乱,奄人被迫四散,一支被周王室迁到朱圉 [1],一支迁至山西太谷县的奄谷,还有一支经奄中南逃至江苏常州奄城,后被吴国所并。另一支北绕渤海湾迁至辽宁盖州、盖平,而入盖马大山,到达朝鲜半岛,有的渡海而迁日本。奄国遗族主要是逃往南方。
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中叶),周公旦为巩固周王朝统治,平定管叔、蔡叔、武庚等叛乱, [3]便挥师东进,继续攻打东方叛乱各国。他采纳了辛公甲“大难攻,小易服,不如服众小以劫大” [2]的建议,先攻淮、泗间九夷诸小国。周军克服地势低洼、河湖众多,兵马水土不服,行动不便的困难,连续作战,终于征服九夷熊盈族17国。接着,周军北上攻打奄国(今山东曲阜旧城东)。周军占领奄国西、南两边邻国。奄国势孤,国君被迫投降。以后丰(今山东青州市西北)、蒲姑(又作薄姑,今山东博兴东南)等国也相继投降。奄国国民是后世秦国大部分国民的先祖。
《弔龟觯》(《集成》6182),铭文:“弔龟”。“弔龟”,应是弔族和龟族组成的复合族徽。带弔族族徽的器物,据王长丰《殷周金文族徽研究》的统计,有70多件,弔族在商末周初应是一支势力庞大的氏族。弔族和龟族复合族徽有21件之多,说明龟族和弔族应有较密切的关系。
关于龟族的族姓及地望的观点,淄博市博物馆认为,龟族可能为“奄”族,即史书记载的奄国,“《史记•周本纪》:‘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此件器物可能是奄族之物。”奄国和徐国同为嬴姓国。
龟波气功~!


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中叶),周公旦为巩固周王朝统治,平定管叔、蔡叔、武庚等叛乱, [3]便挥师东进,继续攻打东方叛乱各国。他采纳了辛公甲“大难攻,小易服,不如服众小以劫大” [2]的建议,先攻淮、泗间九夷诸小国。周军克服地势低洼、河湖众多,兵马水土不服,行动不便的困难,连续作战,终于征服九夷熊盈族17国。接着,周军北上攻打奄国(今山东曲阜旧城东)。周军占领奄国西、南两边邻国。奄国势孤,国君被迫投降。以后丰(今山东青州市西北)、蒲姑(又作薄姑,今山东博兴东南)等国也相继投降。奄国国民是后世秦国大部分国民的先祖。
《弔龟觯》(《集成》6182),铭文:“弔龟”。“弔龟”,应是弔族和龟族组成的复合族徽。带弔族族徽的器物,据王长丰《殷周金文族徽研究》的统计,有70多件,弔族在商末周初应是一支势力庞大的氏族。弔族和龟族复合族徽有21件之多,说明龟族和弔族应有较密切的关系。
关于龟族的族姓及地望的观点,淄博市博物馆认为,龟族可能为“奄”族,即史书记载的奄国,“《史记•周本纪》:‘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此件器物可能是奄族之物。”奄国和徐国同为嬴姓国。
龟波气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