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吧 关注:5,181贴子:33,390
  • 2回复贴,共1

邪念一动,就是罪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邪念一动,就是罪业
  对于邪淫的意乐,有人会觉得:心里想一想没有罪吧!实际上邪念一动,就是罪业。下面看《感应篇例证》中的例子:
  贵溪有位书生叫宋不吝,十五岁时入学,才学出众,但是屡次考试不中,他想自己一生没作过大恶事,为什么这样潦倒,就请张真人代写一篇表章,看一下天榜。这位张真人能上天,他到天门时,听神说:“这人本应有功名,因与婶子私通,所以功名被削去。”真人回来告诉他,他说没有此事,又写文自己申辩。神批复说:“虽无其事,实有其心。”宋生知道后,惭愧、后悔莫及,因为他年轻时见婶子貌美,偶尔动过一念邪心。
  《寿康宝鉴》上说:
  徐信善和杨宏是同窗好友,他们一道去赶考,住在一家旅店当中。一天遇到一位会看相的高僧,说杨宏将来会大贵,徐信善要贫穷。当晚,杨宏偶然看见旅店有一位少女很漂亮,就想拿很多银两去向少女求欢,被徐信善严肃地劝阻了。
  第二天,高僧又遇徐信善,惊讶地说:“何以一夜之间忽然生出阴骘纹,换贱相为贵相了,今后你要享大富贵。”又看杨宏的相,说你的气色不如昨天,虽然和徐都会富贵,但是名次在他后面,发榜的时候果然如此。
  由以上公案可以看出,所谓动淫心没有报应,是一种断见,不是业果正见。第一则公案中,宋不吝没有构成邪淫的事实,已经造下意业,如果以这个意业既不会增福,也不会消福,那是所作落空亡,但这无法成立,世上没有作用是零的业。实际表明,淫心消福很大,宋不吝本来福薄,一念邪淫,使他功名消尽。第二个公案显示出,凡是有念,必在罪福之中,恶念是罪,善念是福,徐生一念止淫,转贫贱为富贵,杨生一念邪淫,转富贵为贫贱,这就是业决定之理。一夜之间,两人的面相就有很大的改变。凡人心粗,不大体会,高僧是明眼人,一看就清楚,所以不能认为起心动念对相续没有影响,而是影响很大,这是业增长广大之理。我们一天当中有无数念头,念念在福德上都有加减乘除,不是死的,所以懂得念念调整为善心,极为重要。
  《毗婆沙论》中说:佛陀未出世时,帝释常常到提波延那仙人那里听闻法要,夫人舍脂心里怀疑,帝释是不是舍弃我,去找别的女人。她就暗中藏在车上,到了仙人的处所。帝释见了,对她说:“仙人不喜欢见女人,你可以回去。”舍脂不肯,帝释就以荷花茎打她,舍脂撒娇,以含情的语言谢别帝释。仙人们听到女人的声音,当时就起了爱欲,髻螺落地,失去神通。
  又比如当年印度的雪山上有五百位仙人修道,甄迦罗女在雪山沐浴歌唱,仙人们听到女人的歌声,就失去禅定,心里迷醉狂乱,无法自主。
  公案中的仙人具足神通、禅定,为什么听到女人的声音就失去呢?说明凡夫以淫欲烦恼最为深重,在无量生中,每一生都是以淫欲而入胎的,所以淫欲是生死根本,习气最为坚固,始终缠绵在心相续里,一遇异性因缘,就会勃然发起。仙人听到女人的声音,以这个声尘为缘,以淫欲习气为因,一经过非理作意,神通就立即失去,可见淫心的力量有多强大。
  以公案为鉴,修行人应当尽量远离引发淫欲的染污因缘,譬如应当少入都市,不能看电视、录相、影碟、电影、报刊,不能上网、入歌厅、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在这些当中潜藏着种种引发淫欲的因素。当今时代礼法衰微,在广告画面上,在所谓的人体写真画册上,在描述情爱的小说、书刊、影视上,处处都存在性诱惑,很容易引发凡夫的情欲。看一次淫秽画面,听一次挑逗的声音,就可能丧失正念,堕在邪念当中,难以自拔,如果不严密防护,道业很容易被淫念摧毁。
  《大论》中讲,往昔有一位罗汉,到龙宫里去应供。他的钵中还有剩余的米粒,小沙弥洗钵时,尝了剩饭,觉得味道特别香。后来沙弥潜入师父所坐的龙床之下,手握床脚,随着师父一起进入龙宫。
  龙王说:“怎么把未得道的人也带来了?”
  罗汉说:“我不知道。”
  当时沙弥见龙女长得美妙无比,就猛生贪恋,而且发愿要夺取龙宫。出龙宫后,他一心精修布施、持戒,发愿早成龙王。
  一天在他右绕寺院的时候,忽然脚底下出水,他知道转生作龙的因缘已经成熟了,就以袈裟盖头,入于水池死去,竟然转成一条大龙。
  在他生前,师长道友曾经呵斥他,但他说:“我的心意已决。”沙弥贪恋女色,甘愿作龙王,可见女色诱人之深。
  爱欲不是要发展,要解放,而是要呵斥,要遮止。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像这位沙弥,宁可不成道,也要拥有龙女。大恩上师曾说:“一个女人让她选择不净行和成佛,她更会选择不净行。”世尊也说:“如果这个世界恒河沙数的男子,和一个女人作不净行,这个女人也不会满足。”可见淫欲是个无底洞,永无满足之时,只有欲海回狂,才能了脱生死。
  过去有位劫拨仙人,成就了五神通。国王敬重他,他飞行往来的时候,国王都是手捧仙足,吃饭时,国王亲手供奉,这样做了很多年。
  有一次国王有事远行,交待一位美丽的宫女说:“我奉事仙人,向来很小心,现在我要远行,你供养时也要如我一样。”这样仙人飞来,宫女以双手接足,仙人触到女人柔软的手,爱欲就萌发、增上,神通很快丧失,再也不能飞行,只能步行走出王宫。
  以上的仙人们都是以淫欲心而堕落的。“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所以,应当首先对邪淫的意乐严密地防范。《大宝积经》说:“大王当知,丈夫亲近女人时,即是亲近恶道之法,此是丈夫第一过患。”《四十二章经》上说:“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小心,不要与异性接触,接触即会引生过患。)《大智度论》上说:“淫欲为诸结之本。佛言,宁以利刃割截身体,不与女人共会。刀截虽苦,不堕恶趣,淫欲因缘,于无量劫数,受地狱苦。人受五欲,尚不生梵世,何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邪淫中有一条是教他邪淫,当今时代,这是流行性的业,为什么呢?因为当今是鼓吹性解放的浊恶时代,充斥着大量的色情小说、色情影视等,出版、传播淫秽物,实际是教人邪淫,使人沉溺在欲海之中自我毁灭,所以罪业无量无边。影视报刊网络的传播面极大,由此造业极重,譬如将一种色情资料传播给一万人,这一万人都会深受其害,这些罪过统统归在传播者身上,所以极为可怕。
-----益西彭措堪布
---------
佛陀为什么把亲人之爱叫饿鬼爱(道证法师讲述)
问:佛陀为什么把亲人之间的爱,叫“饿鬼爱”,有没有说得太夸大?
  答:在《未曾有说因缘经》中, 佛说:“母子恩爱,欢乐须臾,死堕地狱,母之与子,各不相知,窈窈冥冥,永相离别,受苦万端,后悔无及”。
  《楞严经》中也说,父母子女夫妻的关系,本质上就是“汝负我命,我还汝债”,是生生世世的纠缠,没完没了。尤其是自以为有恩于亲人时的那种索求,真是一付讨债鬼的模样。
  讨债鬼的模样,就是饿鬼相,饿鬼永远要吃、要喝,却永远吃不饱,永远在饥渴之中。那种永远满足不了的贪欲,就叫 “饿鬼爱”。
  攀缘不舍饿鬼爱,使我们百劫千生轮回六道。譬如今世互为母女,来世不一定还是母女,下辈子或互为主仆、互为人畜,彼此奴役驱使,彼此都不相知。就如同现在,一点也想不起我们与亲人前世的关系。
  但有一事可以确定,那就是——若前世不造恶业,今世不会纠缠得这么悲惨;今世不造恶业,彼此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恶性互动;而今世所造,有的还要转到来世才报,这是最基本的“六道轮回”造业受报的观念。
  饿鬼爱的另一个大麻烦和过患,就是它会把好事变坏事。
  例如:父母对儿女的养育之恩及种种付出,都是一个佛子对众生所作的善业,本是很大的法财、资粮和福报,若能把这经验提升扩大,把善意布施回向出去的话,是了不起的事情,是极大的善业。但是我们若攀缘饿鬼爱不舍,就一定要去贪功受福德。这一贪功受福德,便成了饿鬼讨债时的账本,立刻把施受的关系变成了债权人和债务人,把好事变成了坏事。
  学习大乘佛法,就是要学诸佛菩萨如何“转*轮”。转*轮就是把最苦、最坏、最恶的事,转成最乐、最好、最善的事。而不是“倒转*轮”,把自己和亲人,变成饿鬼、讨债鬼、冤屈鬼;把原本美好善良的事,变成“汝负我命,我还汝债”的丑陋邪恶的事。所以,佛陀把亲人之间的爱叫饿鬼爱,一点儿也不夸张,实在是最慈悲的提醒,让我们不得不小心警惕饿鬼爱的过患啊!
  问:佛陀要我们出离饿鬼爱,但在《盂兰盆经》中,又说要孝顺“七世父母”,这里不是很矛盾吗?
  答:佛教讲孝顺“七世父母”,七世不是指祖宗七代,而是指今世加过去生的六世在六道轮回时,各道的父母,故是“一切众生”的代名词。
  我们轮回地狱、畜生、饿鬼、人、天、阿修罗道六道,每一道受生都各有父母,这就说明了我们对父母的孝顺,一定要扩大提升;对子女的慈爱,也一定要扩大提升。
  因为“一切众生”都曾经作过我们的父母、子女、夫妻眷属,如果我们现在不能正确地去爱今生的父母、子女以外的人,则下辈子也不能够认识并像今生一样的去爱自己的父母、子女,所以,只有爱“一切众生”,才能爱到一切过去的父母、子女。
  这就是大乘菩萨道要发愿度尽一切众生的原因及宗趣。也是《盂兰盆经》的宗旨精神——要我们孝顺自己的父母如六道众生,视六道众生如自己的父母。也就是佛陀对我们的告诫——爱罗睺罗如六道众生,爱六道众生如罗睺罗。
  看经时,千万不能看窄、看偏了,一看窄、看偏,就陷在饿鬼爱的纠缠中,则把好事变成坏事了:
  问:既然饿鬼爱不好,但我们已经都是亲人了,该怎么办呢?
  答:去扩大提升对父母儿女的饿鬼爱!
  如何扩大提升呢?
  佛在《大乘大般涅槃经》中说,要“爱罗睺罗(佛的亲生儿子)如六道众生,爱六道众生如罗睺罗。”儿女就是我们的“罗睺罗”。我们既然能够对自己的儿女作出善良的布施,就表示也能够对一切众生作出同样的布施;既然能够对自己的儿女发出善良的意愿,就表示也能够对一切众生发出同样的善意。剩下的,只是我们愿不愿意的问题了!
  问:在《未曾有说因缘经》中,有一段关于耶输陀罗和罗睺罗之间的母子之情纠缠难舍的描述:佛叫耶输陀罗放舍罗睺罗,让他出家跟佛学法修道,佛陀的理由是:“母子恩爱,欢乐须臾,死堕地狱”,为什么母子恩爱,死后会堕入地狱?
  答:“母子恩爱”并不一定是直接的地狱因。但是若因“母子恩爱”而不出家修道,则定作地狱因。
  何以故?不修道者,不能免生死,亦不能究竟止恶行善。而生死是轮回因;作恶是地狱因。
  再说,“男女恩爱”、“母子恩情”的纠缠,于不见佛、不闻法、不识僧等未皈依三宝者而言,常作败坏事业、学业、名利、道德、法律之因,虽属恶因,尚非甚恶。但若于佛弟子而言,作败坏修道、成道之因,则是大恶,以其“恶”故,亦能直接作地狱因。
  出家修道成道是天上天下至善之行,所以者何?此行能令自身及一切众生终究永断八苦,永离生死,入于究竟安隐快乐之处,故名至善。
  而母子恩情、男女恩爱,若能直接伤毁、败坏此至善之行者,则为至恶之因,亦即地狱直接之恶因也。


IP属地:吉林1楼2025-03-30 15:31回复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31 12:2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