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半塔镇的简史:
地名由来
半塔镇原名白塔集,因镇西北角光山(今塔山)上曾有一座白塔寺得名。据来安县志记载,“白塔集有一砖塔,雷电摄击三层,遗于泗州优虎山,今存半塔,刻有赤乌元年(公元238年)字样”。明朝初年,因雷击三层,仅存半个塔,故改名半塔。
历史沿革
- 建国前:1939年秋,新四军第五支队开辟了以半塔集为中心的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1940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皖东地区实行东西夹击,路东部队在艰苦条件下进行了半塔保卫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击退顽军多次进攻,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建国后:1949年设半塔乡,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镇。1996年,半塔镇辖25个行政村。2007年,撤销邵集乡、兴隆乡,并入半塔镇,形成了如今的行政区域规模。
红色文化建设
解放后,在半塔集西的光山上,先后兴建了烈士纪念塔和“刘少奇在皖东”“半塔革命纪念馆”两座纪念馆舍。半塔保卫战旧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烈士陵园已成为半塔镇标志性场所,每年接待周边地区大量群众前往参观。
现代发展
半塔镇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全国生态文明先进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等20多项荣誉称号。如今,半塔镇依托红色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同时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推动农业、工业等多领域发展,成为来安县副县级重点建制镇之一。
地名由来
半塔镇原名白塔集,因镇西北角光山(今塔山)上曾有一座白塔寺得名。据来安县志记载,“白塔集有一砖塔,雷电摄击三层,遗于泗州优虎山,今存半塔,刻有赤乌元年(公元238年)字样”。明朝初年,因雷击三层,仅存半个塔,故改名半塔。
历史沿革
- 建国前:1939年秋,新四军第五支队开辟了以半塔集为中心的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1940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皖东地区实行东西夹击,路东部队在艰苦条件下进行了半塔保卫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击退顽军多次进攻,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建国后:1949年设半塔乡,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镇。1996年,半塔镇辖25个行政村。2007年,撤销邵集乡、兴隆乡,并入半塔镇,形成了如今的行政区域规模。
红色文化建设
解放后,在半塔集西的光山上,先后兴建了烈士纪念塔和“刘少奇在皖东”“半塔革命纪念馆”两座纪念馆舍。半塔保卫战旧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烈士陵园已成为半塔镇标志性场所,每年接待周边地区大量群众前往参观。
现代发展
半塔镇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全国生态文明先进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等20多项荣誉称号。如今,半塔镇依托红色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同时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推动农业、工业等多领域发展,成为来安县副县级重点建制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