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0歌曲《巴比倫河》(Boney M.)簡介
1.Rivers of Babylon Lyrics
主歌(Verse)
By the rivers of Babylon
There we sat down
Yeah, we wept
When we remembered Zion
By the rivers of Babylon
There we sat down
Yeah, we wept
When we remembered Zion
副歌(Chorus)
Let the words of our mouth
And the meditation of our hearts
Be acceptable in thy sight
Here tonight
橋段(Bridge)
When the wicked carried us away in captivity
Required from us a song
Now how shall we sing the Lord's song
In a strange land
2. 《Rivers of Babylon》歌詞改編自《聖經.詩篇.第137篇》:
King James Bible
Psalm 137:1
By the rivers of Babylon, there we sat down, yea, we wept, when we remembered Zion.
Psalm 19:14
Let the words of my mouth, and the meditation of my heart, be acceptable in thy sight, O LORD, my strength, and my redeemer.
Psalm 137:3
For there they that carried us away captive required of us a song; and they that wasted us required of us mirth, saying, Sing us one of the songs of Zion.

《詩篇137》描述了古猶太人被擄至巴比倫後的哀傷和對故土錫安(今耶路撒冷Jerusalem)的思念。
2.1. 新巴比倫王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是擄掠古猶太人的主導者。
公元前597年和前586年,兩次攻陷猶太王國首都耶路撒冷,摧毀聖殿,並將大批猶太人強行遷徙至巴比倫(今伊拉克中南部)為奴,史稱‘巴比倫之囚’,成為猶太民族集體記憶的核心創傷,深刻影響了其民族性格與復國意識。

2.1.1.公元前597年(魯宣公十二年齊頃公二年):Nebuchadnezzar II首次攻陷耶路撒冷,擄走猶太王室成員和精英階層。
2.1.2.公元前586年(魯成公五年):耶路撒冷徹底淪陷,聖殿被毀,大部分平民被強制遷徙至巴比倫。
2.1.3.公元前538年(魯昭公四年):波斯國王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Cyrus II), King of Persia)滅亡新巴比倫王國(Neo-Babylonian Empire(The Chaldean Empire(迦勒底帝國)),允許猶太人返回故土重建聖殿。
考古證據顯示,巴比倫遺址中曾存在猶太奴隸社區,進一步印證了《聖經.詩篇》第137篇描述的歷史真實性。
3. Boney M樂隊簡介
Boney M是前西德於1970-1980年代風靡全球的迪斯可樂隊,由製作人弗蘭克.菲林(Frank Farian(19410718-20250314))於1975年組建。其音樂融合迪斯可(disco)、流行(pop)和雷鬼(reggae)元素,曾雄踞歐洲音樂排行榜首位,成為迪斯可時代的標誌性符號。
3.1.成員構成
(主唱)莉茲.米切爾(Liz Mitchell(1952-now),牙買加( Jamaica))。
瑪西亞.巴雷特(Marcia Barrett(1948-now),牙買加),
瑪伊茲.威廉姆斯(Maizie Williams(1948-now),蒙哲臘(西印度群島蒙塞拉特島(Monserrat, West Indies))),
男舞者波比.法瑞爾(Bobby Farrell(1949-2010),阿魯巴(阿魯巴奧拉涅斯塔德(Oranjestad, Aruba)))。
1970年代末,打入美國市場,契合當地迪斯科風潮,演出反響熱烈。同期,《巴比倫河》通過錄音帶傳入中國,催生了迪斯科文化的公開化。
1978年,《Rivers Of Babylon》創下歐洲多國排行榜冠軍。
1985年,歌曲《Rivers Of Babylon》被電影《回到未來》用作插曲。
Boney M的迪斯科旋律至今仍被視為時代經典,其音樂不僅定義了1970-1980年代的舞曲潮流,更成為跨文化傳播的典型案例。
4.雷鬼風格
4.1.Reggae定義
Reggae音譯‘雷鬼’,源自牙買加的雷鬼音樂(Reggae)中標志性的藝術特徵與表現手法,涵蓋節奏、樂器編配、文化符號等多個維度,具有鮮明的風格辨識度。以‘反拍重音’為核心,強調每小節第二、四拍(即“one drop”節奏),鼓點常突出第三拍,形成獨特的“一顛一顛”聽感。
吉他掃弦多用斷奏(Staccato),在弱拍上彈奏,配合慵懶的節奏營造鬆弛感。
BPM(每分鐘節拍數)通常為80-100,慢於斯卡(Ska)和洛克斯代迪(Rocksteady)等前身風格。
4.2.雷鬼音樂誕生背景
歐洲4/4拍傳統音樂的重音,在第一和第三拍。牙買加作為英國殖民地(1655-1962),其貧民窟的底層民眾,為了表達反抗壓迫、種族歧視,反其道而行之,將歐洲傳統音樂的重音改置於第二和第四拍,形成了獨特的reggae風格(類似於‘正曲歪唱’的意思)。
而鮑勃.馬利(Bob Marley(1945-now))通過《No Woman, No Cry》等作品,傳遞社會關懷、強調和平、愛和團結,1978年,更是通過演唱會,促成牙買加政敵握手,成為歷史性事件。雷鬼音樂成為牙買加文化象徵,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5.rivers of babylon創作起源
原曲由牙買加雷鬼樂隊The Melodians於1970年創作,Boney M的翻唱版本通過迪斯科節奏與和聲編排,將原本憂傷的文本轉化為富有動感的舞曲,成為全球流行經典。
1.Rivers of Babylon Lyrics
主歌(Verse)
By the rivers of Babylon
There we sat down
Yeah, we wept
When we remembered Zion
By the rivers of Babylon
There we sat down
Yeah, we wept
When we remembered Zion
副歌(Chorus)
Let the words of our mouth
And the meditation of our hearts
Be acceptable in thy sight
Here tonight
橋段(Bridge)
When the wicked carried us away in captivity
Required from us a song
Now how shall we sing the Lord's song
In a strange land
2. 《Rivers of Babylon》歌詞改編自《聖經.詩篇.第137篇》:
King James Bible
Psalm 137:1
By the rivers of Babylon, there we sat down, yea, we wept, when we remembered Zion.
Psalm 19:14
Let the words of my mouth, and the meditation of my heart, be acceptable in thy sight, O LORD, my strength, and my redeemer.
Psalm 137:3
For there they that carried us away captive required of us a song; and they that wasted us required of us mirth, saying, Sing us one of the songs of Zion.

《詩篇137》描述了古猶太人被擄至巴比倫後的哀傷和對故土錫安(今耶路撒冷Jerusalem)的思念。
2.1. 新巴比倫王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是擄掠古猶太人的主導者。
公元前597年和前586年,兩次攻陷猶太王國首都耶路撒冷,摧毀聖殿,並將大批猶太人強行遷徙至巴比倫(今伊拉克中南部)為奴,史稱‘巴比倫之囚’,成為猶太民族集體記憶的核心創傷,深刻影響了其民族性格與復國意識。

2.1.1.公元前597年(魯宣公十二年齊頃公二年):Nebuchadnezzar II首次攻陷耶路撒冷,擄走猶太王室成員和精英階層。
2.1.2.公元前586年(魯成公五年):耶路撒冷徹底淪陷,聖殿被毀,大部分平民被強制遷徙至巴比倫。
2.1.3.公元前538年(魯昭公四年):波斯國王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Cyrus II), King of Persia)滅亡新巴比倫王國(Neo-Babylonian Empire(The Chaldean Empire(迦勒底帝國)),允許猶太人返回故土重建聖殿。
考古證據顯示,巴比倫遺址中曾存在猶太奴隸社區,進一步印證了《聖經.詩篇》第137篇描述的歷史真實性。
3. Boney M樂隊簡介
Boney M是前西德於1970-1980年代風靡全球的迪斯可樂隊,由製作人弗蘭克.菲林(Frank Farian(19410718-20250314))於1975年組建。其音樂融合迪斯可(disco)、流行(pop)和雷鬼(reggae)元素,曾雄踞歐洲音樂排行榜首位,成為迪斯可時代的標誌性符號。
3.1.成員構成
(主唱)莉茲.米切爾(Liz Mitchell(1952-now),牙買加( Jamaica))。
瑪西亞.巴雷特(Marcia Barrett(1948-now),牙買加),
瑪伊茲.威廉姆斯(Maizie Williams(1948-now),蒙哲臘(西印度群島蒙塞拉特島(Monserrat, West Indies))),
男舞者波比.法瑞爾(Bobby Farrell(1949-2010),阿魯巴(阿魯巴奧拉涅斯塔德(Oranjestad, Aruba)))。
1970年代末,打入美國市場,契合當地迪斯科風潮,演出反響熱烈。同期,《巴比倫河》通過錄音帶傳入中國,催生了迪斯科文化的公開化。
1978年,《Rivers Of Babylon》創下歐洲多國排行榜冠軍。
1985年,歌曲《Rivers Of Babylon》被電影《回到未來》用作插曲。
Boney M的迪斯科旋律至今仍被視為時代經典,其音樂不僅定義了1970-1980年代的舞曲潮流,更成為跨文化傳播的典型案例。
4.雷鬼風格
4.1.Reggae定義
Reggae音譯‘雷鬼’,源自牙買加的雷鬼音樂(Reggae)中標志性的藝術特徵與表現手法,涵蓋節奏、樂器編配、文化符號等多個維度,具有鮮明的風格辨識度。以‘反拍重音’為核心,強調每小節第二、四拍(即“one drop”節奏),鼓點常突出第三拍,形成獨特的“一顛一顛”聽感。
吉他掃弦多用斷奏(Staccato),在弱拍上彈奏,配合慵懶的節奏營造鬆弛感。
BPM(每分鐘節拍數)通常為80-100,慢於斯卡(Ska)和洛克斯代迪(Rocksteady)等前身風格。
4.2.雷鬼音樂誕生背景
歐洲4/4拍傳統音樂的重音,在第一和第三拍。牙買加作為英國殖民地(1655-1962),其貧民窟的底層民眾,為了表達反抗壓迫、種族歧視,反其道而行之,將歐洲傳統音樂的重音改置於第二和第四拍,形成了獨特的reggae風格(類似於‘正曲歪唱’的意思)。
而鮑勃.馬利(Bob Marley(1945-now))通過《No Woman, No Cry》等作品,傳遞社會關懷、強調和平、愛和團結,1978年,更是通過演唱會,促成牙買加政敵握手,成為歷史性事件。雷鬼音樂成為牙買加文化象徵,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5.rivers of babylon創作起源
原曲由牙買加雷鬼樂隊The Melodians於1970年創作,Boney M的翻唱版本通過迪斯科節奏與和聲編排,將原本憂傷的文本轉化為富有動感的舞曲,成為全球流行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