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面就是清朝区别于其他朝代的方面——清朝宗室的政治待遇(实权)与贪墨所得是其他朝代远不能比的。还是拿明朝作比,表面上清朝宗室与明朝差不多,也是“圈养”,只不过不是圈养于封地,而是圈养于京师。但其实此“圈”非彼“圈”。人家大清宗室真的才是京师“权贵圈”。大清宗室不仅可以做外官武职正一品将军,可以做大买办,还可以垄断官场卖官鬻爵的“政务生意”,我大清终究还是只信任自家人(反观大明,宗室藩王根本不受信任,遑论把持朝政卖官鬻爵)。清代有“满洲、蒙古无微员,宗室无外任”的说法。所谓宗室无外任,指的是道以下官员不授予宗室。乾隆甚至规定,只要是康熙一脉子孙,闲散宗室也可着四品顶带,宗禄之外再拿一份官俸。
以下仅列举三位典型。
奕山,康熙帝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玄孙,道光帝族侄,先后就任伊犁将军、黑龙江将军,私自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割让大清100多万平方公里,忽悠咸丰同意签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让沙俄打开了中国西北大门。而奕山由于是皇室宗亲,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只不过不再受到重用,还保留镇国将军爵位寿终正寝。
晚清海军大臣载洵,此公也是大清宗室郡王,去英国商谈购买新式军舰,不问兵舰,第一个问题居然是英方能给多少回扣,结果是“声名狼藉,贻笑中外”,据说载洵在汇丰银行有相当于700万两白银的存款。大明宗室可没有这种捞钱的机会,他们只能去向地方官乞讨那点可怜的宗禄,还要经常被亏欠。
庆亲王奕劻,乾隆曾孙,光绪年加恩获封TMZ王,但他也是大清首席军机大臣,在清末裁撤军机处后又任首任“皇族”内阁总理大臣,把邮传部尚书一职炒到30万两白银,卖给了盛宣怀,一场寿宴敢收属下50万两“礼金”,其买卖官帽的政务“生意”做的风风火火,被时人称为“庆记公司”,风传在“老庆记公司”,只有出不起的钱,没有买不到的官。“内而侍郎,外而督抚,皆可用钱买得。”奕劻执掌军机处,专门有一个册子用朱笔标明天下官缺的优劣肥瘦,官职大小,价钱各异。根据英国《泰晤士报》和各方面估计,其在汇丰银行存款应该有700-800万英镑,合白银近一亿两。然而这只是其一处存款,其还在如美国花旗银行,英国麦加利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俄国道胜银行,日本正金银行有存款。御史蒋式瑆曾弹劾奕劻,称其一次性将私产120万两送往东交民巷英商汇丰银行收存,“自简任军机大臣以来,细大不捐,门庭如市,是以其父子起居饮食、车马衣服异挥霍,尚能储蓄巨款"。弈劻的存款总额估计养大明宗室一两百年不成问题。弈劻的劣迹还不止这些,据《光宣小记》中说,武昌起义后原四川总督锡良曾自告奋勇帅兵督陕,一向卖官敛财的奕劻竟仍向其索贿八万两,这简直就是大清都要亡了还在不忘发“国难财”。还有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发行公债筹集军费,居然发行失败,富可敌国的奕劻一毛不拔,忙着逃往天津。我想清末如果也有一位李自成,他在京师从这些满清亲王、郡王和贪官污吏身上榨出的银两应该十倍于明末吧?所以对于我大清某些宗室贵胄来说,那点宗禄只能算“毛毛雨”。

以下仅列举三位典型。
奕山,康熙帝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玄孙,道光帝族侄,先后就任伊犁将军、黑龙江将军,私自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割让大清100多万平方公里,忽悠咸丰同意签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让沙俄打开了中国西北大门。而奕山由于是皇室宗亲,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只不过不再受到重用,还保留镇国将军爵位寿终正寝。
晚清海军大臣载洵,此公也是大清宗室郡王,去英国商谈购买新式军舰,不问兵舰,第一个问题居然是英方能给多少回扣,结果是“声名狼藉,贻笑中外”,据说载洵在汇丰银行有相当于700万两白银的存款。大明宗室可没有这种捞钱的机会,他们只能去向地方官乞讨那点可怜的宗禄,还要经常被亏欠。
庆亲王奕劻,乾隆曾孙,光绪年加恩获封TMZ王,但他也是大清首席军机大臣,在清末裁撤军机处后又任首任“皇族”内阁总理大臣,把邮传部尚书一职炒到30万两白银,卖给了盛宣怀,一场寿宴敢收属下50万两“礼金”,其买卖官帽的政务“生意”做的风风火火,被时人称为“庆记公司”,风传在“老庆记公司”,只有出不起的钱,没有买不到的官。“内而侍郎,外而督抚,皆可用钱买得。”奕劻执掌军机处,专门有一个册子用朱笔标明天下官缺的优劣肥瘦,官职大小,价钱各异。根据英国《泰晤士报》和各方面估计,其在汇丰银行存款应该有700-800万英镑,合白银近一亿两。然而这只是其一处存款,其还在如美国花旗银行,英国麦加利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俄国道胜银行,日本正金银行有存款。御史蒋式瑆曾弹劾奕劻,称其一次性将私产120万两送往东交民巷英商汇丰银行收存,“自简任军机大臣以来,细大不捐,门庭如市,是以其父子起居饮食、车马衣服异挥霍,尚能储蓄巨款"。弈劻的存款总额估计养大明宗室一两百年不成问题。弈劻的劣迹还不止这些,据《光宣小记》中说,武昌起义后原四川总督锡良曾自告奋勇帅兵督陕,一向卖官敛财的奕劻竟仍向其索贿八万两,这简直就是大清都要亡了还在不忘发“国难财”。还有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发行公债筹集军费,居然发行失败,富可敌国的奕劻一毛不拔,忙着逃往天津。我想清末如果也有一位李自成,他在京师从这些满清亲王、郡王和贪官污吏身上榨出的银两应该十倍于明末吧?所以对于我大清某些宗室贵胄来说,那点宗禄只能算“毛毛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