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说:我在朝廷时,听到修道人说:西方的国家(是印度,非极乐),有位大圣人(即释迦牟尼佛),不用言语就能自然感化众生,不用法律就能自然治理国家。以慈悲为主导,以方便为法门。以整洁身心为入手,以离一切相,灭贪瞋痴,入于本体寂静,不生不灭的最高境界为法乐。视生死为朝暮,视恩仇为梦幻。不因外境干扰,而生忧喜悲愤之情。因知人生短促,故求无生无灭。我曾经很敬仰这位圣人,向往学习这些道理。等到我辞退官职,荣归故里时,在路上遇到一位隐居的人,他在闹市中唱歌,歌中的意思与我的心意很吻合。于是我下车礼拜,诚心请教他。唱歌的人仰天叹息,把心印指示给我,把要诀教导给我,说:“这是西方圣人归向本体寂静的大法,你能够记住它学习它,可以解脱生死轮回,寿命无限。如果能走到大道的彼岸,就能觉悟一切而成佛。如果中途停了,也不失做神仙。”我接受他的教导后,就知世间的缘份已尽,把一切想法都放下了。时值中秋,汇集亲朋,留下遗言就去世了(遗言记载在化书上)。〖按〗有人认为佛教从东汉明帝时才传到中国,就会怀疑文昌当时从什么地方听到僧道中人的话。但是,只要普遍地考察一下历史记载,就知道西周的时候,我们这里已经有了佛法。周昭王二十六年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圣诞,这时只见太阳出现双轮,五色祥光,射向太微,遮没了星光,光明遍照四方,宫殿震动,河井之水猛涨。昭王叫太史苏由占卜,得乾卦九五,说:“这是西方圣人诞生之相,千年以后,教法将传到我国。”昭王叫人刻石记下这件事,放在南郊祠前(出自《周书异记》及《金汤编》)。到周穆王时,西方国家有神人来到中国,他能够出入水火,击穿金石,翻转山河,移动城邑。周穆王建造中天台让他住在那里(出《列子》)。因此,山西五台山,陕西终南山,苍颉造书台(在秦地都城南二十里),檀台山(在唐时玉华宫南),几个地方,都有穆王所建造的佛寺古迹。《列子·仲尼》引孔子的话说:“我听说西方有大圣人,不用治理而天下太平,不用劝说而自有信仰,不用教化而自然实行,广大无边啊,俗人无法来说明(孔子又有一本书,叫作《三备卜经》,次篇几章,也说西方圣人事,唐敬宗时还见有人引用这本书)。又曾考证秦缪公时,陕西扶风发现一座石像,缪公不识,放到马棚里,缪公就得病,梦见天神谴责,醒来后就问身边的臣子。大臣由余回答说:“我听说周穆王的时候,有神人来到我国,说是佛神。穆王信奉他,在终南山做中天台,高千多尺,基址现在还在。又在苍颉台建造三会道场。大王今天得病,原因是在这里吗?”缪公说:“最近发现一个石人,衣帽不是现在的样式,丢在马棚,难道是因它引起的吗?”由余一见,惊骇地说:“正是佛神啊!”(朝鲜、日本往年佛法没有传去时,土中有祥云涌出,挖开获得阿育王塔)缪公恭迎到清净的地方,石像忽然放光。缪公误以为石神发怒,就杀三牲祭拜它。这时出现一位善神,托起祭品高高地抛向远处。缪公非常恐惧,就问由余。由余说,“我听说佛喜好清净,不吃酒肉。爱惜物命,就如保护自己刚生的孩子。大王想要祭祀他,果饼就可以了。”缪公非常高兴,想要塑佛像,却找不到人。由余说:“从前穆王建造寺庙的旁边,应该有工匠。”就在苍颉台南村,寻找到一位老人,叫作王安,已经有一百八十岁。他说曾经在三会道场,看见有人塑佛像,但现在自己年纪大了,已经无力承担塑像任务了。再到其他村子,悬赏征招,找到了四个人,塑造了一尊铜像。缪公看了很欢喜,在土台上建楼阁,高三百尺,来供养铜像,当时叫作高四台(出自《天人感通记》和《法苑珠林》)。从前杨雄、刘向,寻找藏书,常常看见佛经。这样看来,则孔子所说,及文昌所闻,就有来历了。可惜当时佛教还未东传,说得比较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