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女儿能否分得老人现有遗产的70% - 80%,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与建议:
一、法律依据与分配原则
1.法定继承顺序 在老人未订立遗嘱的情况下,其遗产将按照法定继承进行分配。法定继承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鉴于老人的父母和老伴均已去世,所以此处的继承人主要是儿子和女儿。
2.多分或少分的情形
尽主要扶养义务可多分:女儿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女婿共同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直至老人离世,这种行为符合“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的规定,因此在遗产分配时可以主张多分。
有能力却不履行赡养义务应少分或不分:儿子身体健康,具备赡养老人的能力,但却没有尽到赡养义务,还存在打骂老人的行为,极有可能被认定为“有扶养能力而不尽扶养义务”,在分配遗产时会少分或者不分。
特殊照顾弱势继承人:女儿身为残疾人且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属于“生活有特殊困难且缺乏劳动能力”的情况,在分配遗产时应当给予特殊照顾。
二、具体分配比例分析
1.女儿一方的优势
赡养事实:女儿和女婿长期精心照顾老人,直至老人安然离世,这种“尽主要扶养义务”的行为是她主张多分遗产的有力依据。
特殊弱势身份:女儿的残疾人身份需要法律给予特别的保护和关注,法院在分配遗产时很可能会向她倾斜。
未分得老伴遗产的历史情况:如果老人老伴遗产分配时存在不公平的现象,比如女儿未获得相应份额,那么在本次遗产分配中,女儿可以主张得到一定的补偿。
2.儿子一方的劣势
不赡养且有虐待行为:依据《民法典》第1130条的规定,儿子这种不赡养老人且有虐待行为的情况,很可能会导致他少分或者不分遗产。
已分得老伴遗产:虽然这并不影响他在本次继承中的权利,但法院可能会考虑到他已经获得过一部分财产,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从而适当减少他的份额。
3.可能的分配比例 如果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如赡养记录、邻居的证言等,法院大概率会将大部分遗产分配给女儿,分配比例可能在50% - 80%之间。至于能否达到70% - 80%,需要结合当地的判例以及具体证据的强度来判断。如果能够有力地证明儿子长期拒绝赡养老人,而女儿承担了全部的照料责任,那么法院有可能支持较高的分配比例。
三、行动建议
1.收集证据
收集老人的医疗费用单据、居住证明以及邻居或社区的证言等,以此证明女儿实际赡养老人的情况。
收集儿子不赡养老人的相关证据,如打骂记录、社区调解记录等。
准备好女儿的残疾证明以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文件。
2.法律程序
优先进行协商:可以尝试与儿子进行协商,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女儿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协商过程需要由她的法定代理人,如女婿,参与。
选择诉讼途径: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那么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多分遗产,并提交相关的证据。
3.申请遗产管理人制度 可以向法院申请指定遗产管理人,这样能够确保遗产分配过程合法、公正、有序,避免儿子擅自处置财产。
四、风险提示
-举证责任:女儿需要充分证明自己赡养老人的事实以及儿子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否则遗产可能会按照均等份额进行分配。
-女婿的贡献:女婿对老人的赡养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协助”,在法律上他并不直接享有继承权,但会对女儿的份额产生影响。
-历史分配影响:虽然老人老伴遗产分配不公可以作为辅助理由,但本次遗产继承是独立进行处理的。
结论: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女儿一方非常有希望获得显著高于均等份额的遗产,例如60% - 70%,但这需要通过诉讼途径来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