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597贴子:2,996,452
  • 24回复贴,共1

从礼者政体看道者德者仁者义者的涵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这里的道德仁义礼,都是指什么?


IP属地:北京1楼2025-03-29 04:55回复
      众所周知,帛甲《五千言》道论,第一章就先提出了道德仁义礼5个概念。那么,这五个概念的涵义到底是什么呢?这其实就是读懂五千言道论全文的关节点!而儒家篡改儒释的歪曲和误导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其实,原文:“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这句话就是铁证,证明作者姬昌所说的道德仁义礼都是特指社会政治体制:道,“以道立天下”的道者政体或曰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以为也”的上德政体,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的儒家下德政体,仁:儒家的仁政政体,义:见义勇为治恶的义者政体,礼: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的奴隶制“夫礼者”礼制政体。
      因此,正确原文开篇就是“上德否下德,是以有上德;下德不失下德,是以无上德”!明确道者礼者互绌,上德道者政体否定下德礼者政体!可谓是立场、旗帜鲜明,开宗明义吧?也恰因为此,儒家的篡改也是从这里开始的,不惜自相矛盾:上德否德而自我否定,下德不失下德却无德,篡改原文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如其代表作王弼注道德经开篇就置德为得的偷换概念的指鹿为马栽赃陷害所论:
      “德者,得也。常得而无丧,利而无害,故以德为名焉。”
      由此拉开了儒家剽窃道学本体论以为己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用以弥补儒术有术无道的绝症的大幕!



    IP属地:北京3楼2025-03-29 07:03
    收起回复
      这道德仁义礼,其实都是规矩。只不过熵增,这些规矩越来越不适应环境。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3-29 07:06
      收起回复
        就是越来越卷。也可能,原来的规矩服务人,慢慢反客为主,人服务规矩了。大道至简,原始人的规矩少。现代人花花肠子多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3-29 07:12
        回复
          从结绳记事到茴字有一万种写法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3-29 07:17
          回复
            最糟糕的就是规矩的异化。本来原始人对望一眼就可以表达友好。后来需要撅屁股躬身,什么角度,什么姿势,那只手心朝上,表情怎么拿捏,已经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符合标准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3-29 07:27
            收起回复
                其实,原文:“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失道(上德)矣而后德(下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德仁义礼政体都是丢失了道者政体之后的产物。可儒家为了剽窃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然不能原文照本宣科,去替道学作宣传推广!怎么办呢?办法就是把道德仁义礼的内涵都偷换为论述个人品德之争。如王弼指鹿为马之注:
                “是以上德之人,唯道是用,不德其德,无执无用,故能有德而无不为。不求而得,不为而成,故虽有德而无德名也。下德求而得之,为而成之,则立善以治物,故德名有焉。”
                就这样,原本论述“故:去皮取此”,要去礼者下德政体,取道者上德政体,不欲见贤也、复结绳而用之的五千言治世道论,就变身成了儒家论述个人修德以服务于“为政以德”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路线的补充营养液道德经!其用心之险恶,手段之恶毒,可谓是无出其右吧?!



              IP属地:北京8楼2025-03-29 07:29
              收起回复
                这道相当于原人,干细胞,元婴期。每个人儿童期,什么都不懂,朋友无数。到了老年,好像什么都知道,白首相待犹按剑。已经没有什么快乐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3-29 09:52
                回复
                  这婆罗门掌握道,胡说八道。这刹帝利掌握德,能抢能偷。这吠舍掌握仁,互通有无。这首陀罗掌握义,制作物品。这达利特,掌握礼,纯粹工具人。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3-29 10:34
                  回复
                    对应的历史就是古典神棍时期,军事帝国时代,商业社会,工业文明,奴隶社会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3-29 10:42
                    回复
                      如果将来的科技进步有益于人类,人类与古典时期神棍们幻觉出来的诸神有什么不同吗?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3-29 11:17
                      回复
                        仁义道德—靠自律、别人管不着、约法规则被架空。对确定不仁不义—靠吹捧、乞怜、谩骂、诅咒…替代实质惩处、精神胜利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3-29 15:18
                        回复
                           从礼者政体看道者德者仁者义者的涵义——兼证“儒者伪辞”

                           众所周知,帛甲《五千言》道论,第一章就首先提出了道德仁义礼5个概念:“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那么,这五个概念的涵义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这一点就是读懂五千言道论全文的关节点!而儒家篡改儒释的歪曲和误导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实际上,原文:“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这句话就是铁证,证明作者姬昌所说的道德仁义礼都是特指治理社会的政治体制:道,“以道立天下”、“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的“损有余而益不足”道者政体或曰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以为也”的上德政体,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的儒家下德政体,仁:儒家的仁政政体,义:见义勇为治恶的义者政体,礼:“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的奴隶制“夫礼者”礼制政体。
                            因此,正确原文开篇就应是逻辑自洽的“上德否下德,是以有上德;下德不失下德,是以无上德”!用以明确道学的道者与礼者互绌,和上德道者政体否定下德礼者政体!可谓是立场、旗帜鲜明,开宗明义吧?!却也恰因此,儒家的篡改也是从这里开始的,不惜自打嘴巴而自相矛盾地篡改原文为:上德否德而自我否定,下德不失下德却无德,导致原文成为逻辑矛盾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又为了逻辑上能自圆其说而不得不偷换概念,如其代表作王弼注道德经开篇就指德为得的指鹿为马栽赃陷害所论:
                            “德者,得也。常得而无丧,利而无害,故以德为名焉。”致使“上德不德”质变成了“上得不得”等等!并由此而拉开了儒家剽窃道学本体论为己所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以弥补儒术有术无道的胎里带绝症的大幕!
                            其实,原文:“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失道(上德)矣而后德(下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就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德仁义礼政体都是丢失了道者政体之后的产物,这才最终沦落到了“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的社会动乱不治的地步。可儒家为了剽窃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然不可能原文照本宣科,去替罢黜对象道学治世学说作宣传推广!怎么办呢?儒家苦思冥想到的阴损办法就是把道德仁义礼的原有内涵都偷换为论述个人品德之论。如王弼指鹿为马之注:
                            “是以上德之人,唯道是用,不德其德,无执无用,故能有德而无不为。不求而得,不为而成,故虽有德而无德名也。下德求而得之,为而成之,则立善以治物,故德名有焉。”
                            就这样,帛甲《五千言道论》原本论述“故:去皮取此”——要去“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礼者下德政体,而取“损有余而益不足”的道者上德政体,不欲见贤也、复结绳而用之的五千言治世道论,就被变身成了儒家论述个人修德以服务于“为政以德”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路线的补充营养液和伪道学书<道德经>!并由此而致使美国人都要烧掉所有书而唯一保留的中华文明道学明珠“帛甲《五千言》道论”蒙尘,伪道学真儒术书<道德经>成唯一流传,儒家得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蒙骗、误导、荼毒了中华民族两千余年!终致中华民族沦落到了落后挨打、割地赔款、黄赌毒泛滥和东亚病夫的令人惨不忍睹的悲惨境地!儒术配合封建专制王朝,这用心之险恶,手段之恶毒,可谓是举世无出其右吧?!

                            还有, 俯首拜西华,那个儒家的孝子贤孙,比王弼更卑鄙无耻!他采用偷天换日移形换位的主客颠倒办法,寡廉鲜耻,竟然直接把我批驳王弼的观点说成是抄袭王弼,并用以反驳。这是否足证儒家伪辞、心中根本无黑白的唯利是图恶棍本性?他为达目的,竟然颠倒黑白寡廉鲜耻到了这样无极限的高度!是否正如易中天评儒家:穷则摇尾乞怜,达则为非作歹?


                          IP属地:北京14楼2025-03-29 17:13
                          回复
                              还不得不补充一点题外话,就是庄子对于儒家的定性评论:“儒者伪辞”的
                            无比正确性!
                              还真有个对儒家俯首帖耳的孝子贤孙儒粉儿,比王弼的卑鄙无耻有过之而
                            无不及,从而为庄子的“儒者伪辞”定论提供了最新鲜的活证据!他竟偷天换日,
                            指鹿为马,采用移花接木、主客易位的无耻办法,完全无视白纸黑字的原文和
                            铁证,直接把我批驳王弼的观点,说成是抄袭王弼,并且还用来反驳我本人!
                            大家可曾见过这样当面说假话,从而寡廉鲜耻到了无耻之极地步的人吗?为了
                            维护王弼和儒篡儒释,竟然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不要脸地步!这是否足证
                            儒家伪辞、心中根本没有黑白是非的唯利是图恶棍本性?他为达个人目的,竟然
                            能够颠倒黑白、当作者面,胡说八道到了这样无极限的无耻高度!只可惜,其
                            所作所为除了自证理屈词穷,无言以对,只能靠妖言惑众来搅混水以外,恰恰
                            证实了易中天评儒家的一针见血结论:穷则摇尾乞怜,达则为非作歹!
                              因此,对于伪辞的儒家本质,有诗为证:
                                  修齐治平窝里反,
                                  犯上作乱儒术管,
                                  三纲五常奴才相,
                                  邪说误国两千年!


                            IP属地:北京15楼2025-04-11 17:00
                            回复
                              黄姬道学五千年,
                              中华文明从此传,
                              大秦雄起商鞅变,
                              可恨汉武儒鞋穿!
                              从此:
                                    修齐治平窝里反,
                                    犯上作乱儒术管,
                                    三纲五常奴才相,
                                    邪说误国两千年!


                              IP属地:北京16楼2025-04-12 05: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