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吧 关注:41,806贴子:1,686,639

帝汶斧螳Hierodula timorensis饲养记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来今年的第一篇饲养记录没打算写帝汶而是准备从宽翅斧、红肘斧和肯尼亚巨螳里挑一个着手开始写的,毕竟这仨里面已经有两个繁殖成功出苗另一个也已经成功配上的。但机缘巧合之下近日得到一只帝汶斧螳的成体母虫,同时家里的公虫眼下也要羽化,于是本着“如果进程顺利的话或许可以尝试繁殖一波”的这种想法就先写帝汶吧,正好手机里也有一点点之前帝汶到手后各龄期的记录,虽然不多但是也够用。
感谢同城大佬拍摄的神图,用来作为该帖的封面(已获得对方授权)。同时本帖中记录的成体母虫亦是来自于这位朋友。同时也感谢@親见 在饲养过程中给出的宝贵意见指导。
因为是第一次饲养这个种类,或许有诸多做的不太好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正和包涵。楼下正式开更,当然,也做好了随时翻车断更跑路的准备。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3-28 22:48回复
    前言:
    作为斧螳亚科元年,在2024这一年里有太多过去大家从未接触过的新种类被引入国内市场,尤其下半年,简直可以说是大绿盛宴。而在国庆前后被引入国内的帝汶斧却是所有这些种类里面人气最旺,讨论度最高的一个。这不仅一方面是因为在当时的各种传闻里都将帝汶斧螳描述为体形足以突破110mm+的超级巨兽,更是因为帝汶斧这个东西它外观形态本来就长得比较怪
    我记得好像最早我知道这个种类是因为有人跟我说帝汶的腹部间节膜形态非常奇特,是类似于正统斧那样的两节,但是带红。以及当时我跟群友的讨论里更是曾有人说要是不看产地,没见过以克盾为代表帝汶系生物的话他会无脑把这个东西鉴定为巨螳属。还有人把这玩意儿和菱螳系的马尼拉斧的成体图片发出来对比然后发现从背面看几乎完全一致的。当然,实际上尽管帝汶外形再怎么诡异它都是跟克盾近缘,跟广斧啊菱螳啊什么的关系不太近。
    帝汶这个东西和克盾进入国内市场的经历其实也不太一样,克盾是在当初翻遍全网都找不到几个资料的情况下无任何预兆直接降临,而帝汶斧则是在很早之前就有人放出小道消息说帝汶斧要引入的。当然这也不影响帝汶斧这个东西在引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以及比较drama的是因为一些乌龙事件国内最早的一批“帝汶斧”其实是另一批被新引入国内的野血克盾,以及引入的时候还带来了一个在当时稀有度可以说是金色传说级别的帝汶高海拔中小型斧螳,也就是现在风靡一时的“红肘斧”。帝汶三杰这下真携手一起进入国内市场了属于是
    而我们的故事开始于一只6l的帝汶斧螳公虫,由去年十一月中旬一位即将出国留学的朋友所赠送。即使成体形态再怪体形再大,此刻这只小公却看起来如此的普通,似乎是深藏功与名。然而其捕捉足上一点如同血渍般的艳红色斑块却预示着它本不平凡…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3-28 23:26
    回复
      11月12日拿到6l公虫,一直到11月30日才蜕皮进入7l,不知道是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导致我没有挤出那么多精力去饲喂螳螂,还是因为帝汶斧这个种类本身龄期就比较长,总之6-7这个龄期至少憋了20天才进的龄。甚至这玩意儿蜕皮时间也很长,从蜕皮开始到结束整整用了一个小时。
      7l虫比起6l是要明显大了一圈的,但实际上要较真的话涨幅也并不算很多,不过捕捉足上的红斑是真的比之前要明显不少了,背板比起之前也是更具形态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3-29 00:11
      回复
        12月18日晚,帝汶蜕皮进入8l,7-8l龄期一共用时18天。然而这段时间不仅由于室内供暖温度比起之前有所上升且对于螳螂的喂食频率也比之前更勤,可见帝汶的龄期确实不短。
        这次蜕皮确实可以说是爆炸涨幅,让当时目睹蜕皮全程的我开始以为这个东西和它的亲戚克盾一样都是前期涨幅不大后期开始发力的那种类型。而8l的体态已经非常接近于成体,这也使得我确认该种类是8l次末10l成体的。不过说真的定型后再看真的……怎么看怎么像绿巨
        多说一句,帝汶斧在野外生存的原生境是那种热带,低海拔,偏干旱的地方,灌丛较多的植被环境也很像是稀树草原,和绿巨的野外生境极其相似。所以某种意义上这玩意儿大概真的和sv沾点趋同,进化上八竿子打不着,但是在差不多的环境里进化出了差不多的结构这样的……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3-29 00:23
        收起回复
          2025年1月7日,进末。所以这货还真是到后面平均19天一龄……
          这次的涨幅是真的可以说相当惊人了。同一个大饲养盒,蜕皮进次末时整个身体拉直了倒挂排气最多到盒子高度的1/2,而进末时甚至前半个身体刚刚出壳还没蜕出四肢就已经轻松超过这个高度,完全拉直排气的时候更是几乎达到盒子高度将近3/4的位置。然而尴尬的是在硬化后体型的缩水实在是有点太严重,最后粗略一量体长甚至只有55mm+不过这都不重要了毕竟这东西翅膀长,成体确实没有传说中吹的那么玄乎但保底是个宽背级别的体型肯定有了。
          另外在硬化后其体色也迅速变成了和之前的纯绿色截然不同的一种类似于焦糖色的淡棕褐色,当然,看起来也是真的更像sv了,要不是捕捉足上那个明显的大斑块这下还哪里分得清谁是谁(不是)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3-29 07:46
          回复
            这位同城大佬是谁想必不用多说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3-29 08:12
            收起回复
              次末20多天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3-29 08:17
              收起回复
                1月底,变故。由于家里饲料似乎有点问题导致家里大量螳螂消崩死亡,这其中也包括这只倒霉的帝汶,甚至都起了一点点翅芽,如果它能活下来的话大概能成为全网最早羽化的公虫了不过尸体拿去给朋友留标本也算是它最后的贡献了……
                2月过年的时候发现市面上的帝汶已经普遍到达中龄且价格比起先前开始下跌不少,后来也送给同城小学弟一对6l作为某种意义上的新年红包…然而也就是这次契机让我意识到果然还是得有一只帝汶,于是在2月中下旬终于从上海一位商家那里用100出头的价格买下一只次末公虫。现在来看的话这个价格买贵了点,但倒也不是不值。
                北京时间2月23日,在到家后没几天这只新的公虫立马蜕皮进入末龄,涨幅依旧足够大,在网箱的衬托下甚至视觉效果可能得有接近70mm然而结局依旧是来了一发猝不及防的缩水,尽管比上一只要略微大一些,但依旧只是在尴尬的60mm上下。
                定色后依旧是绿色,没有像上一只一样触发体色改变。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5-03-29 08:26
                回复
                  最蚌埠住的一集,还记得我之前一直在说帝汶和sv外观上相似度很高么,三月初的时候我还专门拿了个末公sv来和帝汶同框拍照对比
                  然后结果就是…这几张图虽然能看出这俩东西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但依然是看了就想笑像啊真的是像啊,俩虫侧影都能重合贴上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5-03-29 08:32
                  回复
                    3月20日左右的时候帝汶翅芽开始逐渐鼓起,不过距离羽化还有段距离。因为之前不幸见识过大量虫友手中的帝汶蜕皮失败的案例且无一例外最终失败原因全都是因为捕捉足卡在旧皮里没有抽出。而成功蜕皮的帝汶又是极少的,于是要怎样才能让帝汶成功羽化呢?随着翅芽不断增厚,这道难题也是摆在了我面前。
                    后来受高人@親见 指点,如何解决这个眼下棘手的问题也是渐渐有了眉目。概括来说就是:高温,低湿度,顺便给斜面方面帝汶借势完成蜕皮。在几天内这位大佬手中更是有一对帝汶成功完成羽化,帝汶卡刀之谜似乎开始逐渐告破,当然当务之急是我手里这只也得顺利完成羽化。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5-03-29 08:45
                    收起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3-29 09:28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3-29 09:53
                        收起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3-29 18:05
                          回复
                            3月26日,帝汶翅芽进一步增厚并出现非常明显的紫色纹路,此时的帝汶已经处于完全拒食的状态,看起来随时等待羽化,但离真正羽化还要再憋两天;
                            3月29日,帝汶背板变软表皮变皱,翅芽俨然是鼓得要爆炸的状态,摆出非常标准的蜕皮姿势严阵以待它螳生中的最后一次蜕变;
                            3月30日上午六点半,帝汶已经蜕出旧壳进入倒挂展翅阶段。在羽化的整个过程中我实际上是把湿度控得非常低的,尽管还没有像肯尼亚巨羽化的时候那样真·一滴水都不给但也差不多了,但在温度方面我却是下足了功夫,甚至在北京新一波大幅降温的影响下不得不想出洗澡的时候开浴霸顺便把帝汶拿进去晒的招儿,毕竟外面温度实在是有点太低而就在这种高温度低湿度顺便创造斜面角度方便螳螂进行蜕皮的环境下这只帝汶羽化的相当成功,都不用说卡刀问题了,这只个体末龄时期不成样子的触角都让我多次担心会不会在蜕皮的时候卡头,然而事实上连断掉的触角在羽化后都能完全修复成型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5-03-30 06:40
                            回复
                              然后再说说封面这只也就是前两天刚收到的母虫吧,感谢同城一位朋友的慷慨赠予和拍摄的超高质量照片,当然也感谢把它养到成体的另一位上海朋友,后来低价售出了从上海发到北京。当时交接的时候问起来得知“啊?你居然是从他手里买的啊”这件事真的不由得感叹世界真小
                              帝汶这种生物吧,在不适应周边环境的时候会嘎嘎乱拱,因此这只母虫到家后其实也是稍微磨损了一点触角部分,但一旦适应了新环境会马上安静下来,老老实实地在顶部倒挂一动不动。当初我朋友说帝汶简直是先天进货圣体,特别老实,在小圆盒子里往盖子上一挂就不动弹了
                              然后再说帝汶的体型吧,因为我不是专门冲大体型的那种玩家所以就随口一说你们别较真……这东西尽管没有吹的那么玄乎,什么体型比肩清迈啥的都是胡吹,但也绝非什么弱鸡。在第一眼看到这只个体的时候我多少还是有被震撼到,即使确实比我想的要纤细不少但基本的体积还是有的,不算很壮硕,但确实足够大。
                              后来回去量了一下,95mm,这个体型大概是目前已知成功羽化的帝汶斧里面偏小的一个了,而目前有记录的最大帝汶斧体长则是在106mm-107mm之间,平均下来确实是比宽背或者泰盾这些要稍大一些,就是样本量还是太少…
                              不过这些都无所谓了,最后能繁殖就行。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5-03-30 08: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