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铢吧 关注:3,747贴子:67,238
  • 13回复贴,共1

剪边五铢的祖范是如何制作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28 19:21回复
    铜范为阳文范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28 19:22
    回复
      浇铸铜范所用的陶范为阴文范,这种阴文范范文都是残缺的,也是匠人人工写上去的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28 19:24
      回复
        手工写这种半边字的话,为什么不写的小一点,写全呢?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3-28 19:28
        收起回复
          有没有可能使用已经剪边的五铢作为母制作出阴文剪边范,再浇铸成阳文剪边铜范?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3-28 19:29
          回复
            或者用木头刻个剪边五铢钱模用来压印钱腔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3-28 19:53
            回复
              我觉得是先有名
              民间剪边钱,后有的官方剪边钱。
              这是一种使用习惯和民间既定事实。
              试想一下。用现代模拟一下古代,让我们代入一下。
              二十年前,我国是没有网络支付的,那时候物价也还不高。
              五毛钱在民间,并不像现在一样,哪怕一块掉地很多时候都没人想拾,更别说五毛。
              那时候无论大人找零,还是孩童买零食,五毛很多时候都是买零食后要找零的。
              因此,那时候,基于中国五千年历史和经验。
              国家发行了一角,五角硬币。和二角纸币。
              作为元之下的最基础货币。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二角纸币。
              那么在需要找零剩余2,4,就只能堆积一角。
              非常不便。
              对比古代,我们可以大概粗略的类比,五铢就相当于五角,鸡木五铢就相当于一角。
              汉以前的半两无论是虚值或者叫缺斤少两。还是过于大的钱。
              前者自不必说,就像800一克的黄金,国家硬生生把他造成含一克黄金的硬币,上面写价值一万。
              换老百姓的钱币,或者当工资发给你。
              这种完全违背黄金价格,和国家信誉就完全靠不住,只发不收情况下。自然是老百姓不认的。
              但大额足份钱。就相当于拿一斤黄金造成面值40万的货币。虽然没有欺负老百姓。但远高于一般普通百姓的流动资金和储蓄,老百姓别说用,根本拥有不起。只能富人之间使用。
              这也是为什么汉初半两不断减重,被淘汰原因。
              因为高于老百姓收入和经济水平。
              五铢是符合汉老百姓收入和经济,物价的。
              但在当时,类比于20年前我国物价情况下。汉朝有相当于一毛的鸡目五铢,有相当于五角的五铢。
              却唯独缺少了相当于二角这种功能和中间货币的大小单位货币。
              就相当于二十年前我国,货币无论纸币还是硬币,都不存在二角一样。这会给生活带来多大不便可想而知。
              事实上,在那个时代,我国发行二角面值钱币,就证明了有发行的必要性,和社会需要性。
              汉朝就相当于是没有二角的20年前我国。
              于是老百姓为了方便使用,自发钱边,毕竟当时铜是类似现在黄金白银一样的贵金属,其价值在其本身。
              五铢不过是阐述其贵金属的重量单位。
              老百姓自发通过剪边,创造了“二角”,当然可能还有别的原因和利益因素。
              剪边和延环,成了弥补五铢和鸡目之间的便利单位和铜重量。
              久而久之这种自发造币值行为,显现出方便和经济的自我完善,用现代话说就叫市场自我调节,自由市场。
              后面又由于战争,动荡,货币贬值,偷铜等等。导致剪边钱不断出现,成为百姓生活一部分。
              于是,为了顺应这种经济和社会现实,汉朝朝廷才在既定事实上,顺应了这种行为,政策才跟上社会现实和需求,开始由政府自发官铸剪边钱。
              并且为了适应民众习惯,故意仿造剪边钱,从范和模上,就刻的不完整。
              因为民众已经习惯和熟悉这种剪边了。
              此时铸造“二角”币值,完整的钱,不但民众不习惯,而且推行落实还麻烦。而且会冲击已经大家习惯的五铢。造成社会动荡,恐慌。权贵和不法商贩必定会利用这空隙炒作,牟利。
              最终结果还是害民,加大阶级和贫富分化,造成政府巨大成本开销。
              汉朝前面是实权的500年夏,600年商,和被架空但形式上国祚八百年的周。
              已经实打实见到的500多年的秦,八百年的楚和齐。
              对汉来说,历史周期律不存在,阶级矛盾和贫富分化固化。
              是可以通过效仿夏商周的中兴,迁都,来作为标志,查贪腐,再分配。可以通过秦的变法,改革,通过新生产力和科技,来进行财富重新分配,打击权贵和富人的。
              哪怕亡国也是可以效仿少康中兴复国的。
              王朝衰败,兴衰并不是不可逆,起落,步入落后就只能抵抗和减缓落的速度的。汉也没有想躺平。
              前面王朝证明了可以涅槃重生,后面的唐宋元明清,汉人自然不知道,也不会觉得三百年国祚是历史周期律。人家对标追比的是三代和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所以在民生和财富重分配,阶级打散这块,其实汉是和前面比,最垃圾一个,却是和后面比最强的一个。
              从范开始铸造剪边五铢,无疑是最不害民,又最顺应社会和经济需求的方法。
              虽然可能不好看,今人看着剪边范,觉得既然已经官造为什么还刻意造的和剪边一样,为什么不写小一点,不造完整的。
              我觉得这正是适应社会现实,和为民生百姓着想的考量。哪怕同样乱世,虐夺民财。汉的上限和良心上,也比后世王朝强多了。
              后世王朝一个比一个没下限。尤其体现在所拥有的资源,明明不至于对老百姓如此。和明明资源还够,却偏要如此无下限。
              最卑劣的,不是五千工资的家庭,工资变三千,伙食于是肉变少。
              而是盈利三百亿的公司,变成盈利200亿,于是裁员一半,还把工人工资从五千变三千。这就是无下限。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3-29 14:34
              收起回复
                用钱币做“母”压印到祖范上然后刻制的技术西汉时期就在用了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3-29 21:2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