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举行2025年度春茗晚宴。男演员古天乐作为会长,与一众演员共同出席。接受访问时,面对记者关于行业寒冬的追问,古天乐表达了对前景的担忧。
古天乐还自曝已带头砍片酬,他表示,现在不是减薪的问题,是没人投资。

看看当年香港人是怎么把内地当凯子玩的!2011年,陈可辛执导电影《武侠》,光是一顶草帽,就报账6000美金,还振振有词:「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当世纪之交,香港电影市场包括海外市场,彻底完蛋后,陈可辛曾一度去过好莱坞,根本吃不开。此时内地的电影市场,自2002年张艺谋导演《英雄》之后,开始飞速发展,陈可辛看到了救命稻草,大喊「内地市场是华语导演的最终归宿」,成为率先北上打工的港导之一。然而,当时北上的这群港台导演,以在好莱坞重金投拍一部大制作电影,亏死一家老牌电影公司的吴大导演为代表,清一色是利用内地的资金和市场资源,用内地的一线演员演配角,力捧港台明星,迅速提升他们的咖位和市场价值,陈可辛此后执导或监制的《投名状》《血滴子》《十月围城》《神奇侠侣》《武侠》等合拍电影,同样如出一辙,用港台明星担任第一导演。吴大导与多次担任台湾金马奖主席的台湾朱导演,这两人在公开采访中,甚至直接了当的说:他们就是要利用执导合拍片的机会,利用香港金像奖与台湾金马奖的提名与获奖机会,去诱骗功成名就的内地明星,去给港台演员作配抬轿,直接打压内地演员的咖位和前途。如陈可辛监制的电影《血滴子》,让文章和黄晓明去演男配,男一号给了刚出道不久的台湾艺人阮经天,同样是计划用两个内地当红男星,把阮经天直接抬到一线咖位。好在这片子票房扑惨了,影响力微乎其微,港台资本的如意算盘也就落空了。
当吴、朱二人的一系列公开访谈和视频被曝光后,一度引发全网哗然,被当时最火热的天涯论坛颁发了【金乌鸦奖】,陈可辛倒是直接隐身了。不过这一时段的陈可辛,业内口碑也并不好,出了名的眼高手低,大把烧钱,监制与执导电影几乎部部亏钱,少有盈利,敷衍一句「这是市场决定的」,《武侠》6000美金的一顶“古董草帽”。类似的巧立账目多报开支,坑投资方的钱,不知还有多少。
刘德华制片并主演的电影《桃姐》,其中有个片段,就是制片人刘德华、洪金宝和徐克两位港导,联手宰内地投资人,用他们的行话叫“扎钱”,还洋洋得意的在小吃摊上炫耀:「 刚才的戏演得好」。而被他们宰的,就是某内地电影公司的老总,本色出演这个片段。
2008年初的票房大战,冯小刚力排众议,不用港台大牌,而是让此前只是“无名配音演员”的张涵予,领衔主演《集结号》,击败陈可辛执导,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三位大牌明星主演的《投名状》。
当《画皮》票房大爆时,气急败坏的吴大导演,破口大骂该片导演陈嘉上,指责他破坏了“北上港台导演的统一立场”,居然「让内地演员有了出头机会,将来占据合拍片的主演,都是你的责任!」2012年,又有徐峥自导自演《泰囧》大爆12亿票房,将中国电影送入“10亿票房时代”,三剑客(徐峥/黄渤/王宝强)横空出世,哪怕拆伙单飞后,也能分别打下一片江山,证明自己的超高票房号召力。证明了广大内地观众,同样更喜欢的是这些陪伴我们童年成长起来的演员,而不是随便什么在内地毫无人气基础的港台艺人,就可以靠媒体包装和港台导演力捧,就宣传成所谓“国际巨星”,让观众心甘情愿买账。

而这之后内地资本还是投资了很多港片,但是大部分都扑街了!所以内地资本近些年才大量减少投资港片!

古天乐还自曝已带头砍片酬,他表示,现在不是减薪的问题,是没人投资。

看看当年香港人是怎么把内地当凯子玩的!2011年,陈可辛执导电影《武侠》,光是一顶草帽,就报账6000美金,还振振有词:「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当世纪之交,香港电影市场包括海外市场,彻底完蛋后,陈可辛曾一度去过好莱坞,根本吃不开。此时内地的电影市场,自2002年张艺谋导演《英雄》之后,开始飞速发展,陈可辛看到了救命稻草,大喊「内地市场是华语导演的最终归宿」,成为率先北上打工的港导之一。然而,当时北上的这群港台导演,以在好莱坞重金投拍一部大制作电影,亏死一家老牌电影公司的吴大导演为代表,清一色是利用内地的资金和市场资源,用内地的一线演员演配角,力捧港台明星,迅速提升他们的咖位和市场价值,陈可辛此后执导或监制的《投名状》《血滴子》《十月围城》《神奇侠侣》《武侠》等合拍电影,同样如出一辙,用港台明星担任第一导演。吴大导与多次担任台湾金马奖主席的台湾朱导演,这两人在公开采访中,甚至直接了当的说:他们就是要利用执导合拍片的机会,利用香港金像奖与台湾金马奖的提名与获奖机会,去诱骗功成名就的内地明星,去给港台演员作配抬轿,直接打压内地演员的咖位和前途。如陈可辛监制的电影《血滴子》,让文章和黄晓明去演男配,男一号给了刚出道不久的台湾艺人阮经天,同样是计划用两个内地当红男星,把阮经天直接抬到一线咖位。好在这片子票房扑惨了,影响力微乎其微,港台资本的如意算盘也就落空了。

当吴、朱二人的一系列公开访谈和视频被曝光后,一度引发全网哗然,被当时最火热的天涯论坛颁发了【金乌鸦奖】,陈可辛倒是直接隐身了。不过这一时段的陈可辛,业内口碑也并不好,出了名的眼高手低,大把烧钱,监制与执导电影几乎部部亏钱,少有盈利,敷衍一句「这是市场决定的」,《武侠》6000美金的一顶“古董草帽”。类似的巧立账目多报开支,坑投资方的钱,不知还有多少。

刘德华制片并主演的电影《桃姐》,其中有个片段,就是制片人刘德华、洪金宝和徐克两位港导,联手宰内地投资人,用他们的行话叫“扎钱”,还洋洋得意的在小吃摊上炫耀:「 刚才的戏演得好」。而被他们宰的,就是某内地电影公司的老总,本色出演这个片段。

2008年初的票房大战,冯小刚力排众议,不用港台大牌,而是让此前只是“无名配音演员”的张涵予,领衔主演《集结号》,击败陈可辛执导,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三位大牌明星主演的《投名状》。

当《画皮》票房大爆时,气急败坏的吴大导演,破口大骂该片导演陈嘉上,指责他破坏了“北上港台导演的统一立场”,居然「让内地演员有了出头机会,将来占据合拍片的主演,都是你的责任!」2012年,又有徐峥自导自演《泰囧》大爆12亿票房,将中国电影送入“10亿票房时代”,三剑客(徐峥/黄渤/王宝强)横空出世,哪怕拆伙单飞后,也能分别打下一片江山,证明自己的超高票房号召力。证明了广大内地观众,同样更喜欢的是这些陪伴我们童年成长起来的演员,而不是随便什么在内地毫无人气基础的港台艺人,就可以靠媒体包装和港台导演力捧,就宣传成所谓“国际巨星”,让观众心甘情愿买账。

而这之后内地资本还是投资了很多港片,但是大部分都扑街了!所以内地资本近些年才大量减少投资港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