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运动战在二战大显神威,一度被英国媒体称为“闪电战”。
闪电战强调空地一体协调,多兵种协同作战。通过工兵,步兵,炮兵,坦克和飞机的配合,在局部集中压倒性兵力优势,用飞机提供近地支援,以坦克作为矛头突破,步兵巩固防线,再打击纵深瓦解对手的通讯指挥体系,虽然前期被认为无懈可击,但随着战争局势的恶化,兵力和技术兵器对比的巨大差距,闪电战也“不灵”了。
苏联也发展了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大纵深体系,强调在防线上多点突破,利用步兵和炮兵试探敌方防线弱点,然后再以步兵配合一些坦克突破,随后扩大的缺口由坦克预备队长驱直入,瓦解敌人的防线,这个概念在巴格拉季昂等战役里取得明显战果。
很多人评价闪电战过于强调单点突破,被认为其理念仅停留在战术层面而没有战略层面的抉择,从而觉得大纵深更优秀。甚至有人说,大纵深就是无数个闪电战同时发生,是闪电战的组合。
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呢?德军是否适合大纵深战术?

闪电战强调空地一体协调,多兵种协同作战。通过工兵,步兵,炮兵,坦克和飞机的配合,在局部集中压倒性兵力优势,用飞机提供近地支援,以坦克作为矛头突破,步兵巩固防线,再打击纵深瓦解对手的通讯指挥体系,虽然前期被认为无懈可击,但随着战争局势的恶化,兵力和技术兵器对比的巨大差距,闪电战也“不灵”了。
苏联也发展了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大纵深体系,强调在防线上多点突破,利用步兵和炮兵试探敌方防线弱点,然后再以步兵配合一些坦克突破,随后扩大的缺口由坦克预备队长驱直入,瓦解敌人的防线,这个概念在巴格拉季昂等战役里取得明显战果。
很多人评价闪电战过于强调单点突破,被认为其理念仅停留在战术层面而没有战略层面的抉择,从而觉得大纵深更优秀。甚至有人说,大纵深就是无数个闪电战同时发生,是闪电战的组合。
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呢?德军是否适合大纵深战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