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4月04日
漏签
0
天
哲学吧
关注:
2,479,560
贴子:
16,760,804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游戏
首页
上一页
1
2
61
回复贴,共
2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哲学吧
>0< 加载中...
回复:哲学著作的难懂是否在于逻辑混乱,请举出反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uddhbg
好奇者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关键是,不是哲学家按逻辑推论,逻辑本身就是哲学家总结出来的。中国古代就没有逻辑这门学科,一样有“哲学”。你要是大哲学家哲学史会学你,会有人专门研究你,你的逻辑会新编入逻辑学教材的。
IP属地:黑龙江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20楼
2025-03-29 11:10
回复
收起回复
uddhbg
好奇者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而且那些人早都被批判了,哲学著作难懂在于你没有那个头脑,哪个哲学家会说另外的哲学家的书我看不懂,所以他肯定是逻辑混乱,他肯定不对,他能批判说明是相当了解的,然后才能指出逻辑混乱。要不是某个哲学家的后人指出他逻辑混乱你能知道?你要真知道你不可能在这,你肯定在批判和发展当代哲学。你说,我没那个追求,就喜欢自娱自乐,那你干嘛要发这个贴呢?
IP属地:黑龙江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23楼
2025-03-29 11:29
回复
收起回复
常州嘉啸网络科技
测测你是那种人格? 九型人格 1号完美主义者、2号给予者、3号实干者、4号悲情浪漫者、5号观察者、6号怀疑论者、7号享乐主义者、8号保护者、9号调停者…
2025-04-04 05:48
广告
立即查看
神马浮云路人神
小吧主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关于范畴的先验演绎,deepseek说的:
好的!我尽量用简单的比喻来解释康德这个复杂的概念。
**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你新买了一台电脑,但发现里面没有装任何操作系统(比如Windows)。这时候无论你往电脑里塞多少电影、游戏、文档,电脑都无法正常运行——因为缺少一个处理信息的基础框架。
**康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 **电脑 = 人类的心灵**
2. **电影/游戏 = 我们通过感官接收的外界信息**(比如颜色、声音、触觉)
3. **操作系统 = 康德说的"范畴"**(比如因果关系、时间、空间、数量、质量等12个基本概念)
**关键论证:**
- **没有操作系统(范畴)**,电脑(心灵)根本无法处理任何数据(经验)。
- 我们之所以能理解"太阳晒热了石头"(因果关系),不是因为这个关系真的存在于自然界,而是因为人类心灵里自带"因果关系"这个操作系统!
- 这些范畴是所有人先天自带的"认知滤镜",我们透过它们才能组织混乱的感官信息,形成有逻辑的世界认知。
**举个现实例子:**
你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自然认为"闪电导致雷声"。但休谟说这不过是习惯性联想,康德反驳:如果人类心灵里没有"因果关系"这个预装程序,我们连"因为...所以..."这种概念都不会有!
**结论:**
这些范畴不是学来的,而是人类理性的底层操作系统。没有它们,我们连"一个苹果"这样的简单认知都无法形成——就像没有操作系统的电脑无法运行任何软件。这就是为什么康德说"人为自然立法"。
**(补充提示:这相当于说我们戴着"认知隐形眼镜"看世界,虽然看不到镜片本身,但看到的一切都已经被镜片加工过了)**
IP属地:广东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24楼
2025-03-29 21:45
回复(1)
收起回复
神马浮云路人神
小吧主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接上。
**康德范畴先验演绎的核心论证(简化重构):**
1. **经验知识的必然性前提**
人类所有经验知识(如科学规律、日常判断)都包含**普遍性与必然性**(例如“所有事件必有原因”),而单纯感官刺激(如颜色、声音)本身是杂多、偶然的,无法提供这种必然性。
2. **必然性只能来自主体**
若知识中的必然性不是来自外部对象(经验无法保证普遍必然),则必然源于认知主体自身的先天形式。
3. **范畴是经验可能的条件**
要形成任何有意义的经验(例如“太阳晒热石头”),必须通过**先验范畴**(如因果关系、实体属性、时间空间等)对感官杂多进行综合统一。
- *例证*:若没有“实体”范畴,我们无法将不同时刻感知的“白色”“坚硬”“甜味”综合为“一块糖”的对象;若没有“因果”范畴,我们只能观察到事件相继(闪电→雷声),无法形成“因为…所以…”的判断。
4. **结论:范畴的客观有效性**
范畴并非从经验中归纳而来,而是经验成为可能的先天条件。它们构成人类理性的“认知语法”,使自然界的规律性认知成为可能,故“人为自然立法”。
**关键逻辑链**:
必然性存在 → 必然性不可源于经验 → 必然性必源于主体 → 范畴是主体赋予经验的必然形式 → 范畴使经验知识成立
(*回应休谟怀疑论:通过先验论证证明因果等范畴的客观必要性*)
IP属地:广东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25楼
2025-03-29 21:45
回复(2)
收起回复
神马浮云路人神
小吧主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继续接上。
康德的范畴先验演绎论证虽然深刻,但仍存在一些争议和反驳,以下是主要漏洞及批评者的观点:
---
### **1. 经验主义的反驳:范畴并非先天,而是后天习得**
- **核心质疑**:经验主义者(如休谟、现代科学取向的学者)认为,即使我们使用因果、实体等范畴,这些结构可能是通过**经验积累或生物演化**形成的,而非先天存在。
- **例证**:儿童通过反复观察事件关联(如开关与灯亮)形成因果概念,而非依赖先天范畴。
- **康德的回应**:范畴是经验成为可能的**逻辑前提**,而非时间上的“出生即有”。即使儿童需要时间掌握因果语言,其认知底层仍需因果范畴才能组织经验。
---
### **2. 蒯因对分析/综合区间的消解**
- **核心批评**:蒯因在《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中提出,分析命题(如“单身汉是未婚男性”)与综合命题(如“太阳从东方升起”)之间并无明确界限,所有知识最终依赖经验整体网络。
- **影响**:若分析性(先验知识的基础)不存在,康德的先验范畴(如因果性)可能只是经验中高度稳定的规律,而非必然的先天形式。
- **康德的立场**:范畴是经验结构的必要条件,不依赖具体经验内容。但蒯因的整体论削弱了这一主张的独立性。
---
### **3. 科学革命的冲击:范畴的“非普遍性”**
- **核心质疑**:现代科学(如相对论、量子力学)挑战了康德预设的某些范畴(如**绝对时空**)。
- **例证**:在量子力学中,“实体”范畴(物体具有确定属性)在微观尺度失效;相对论中时空成为动态实体,而非固定直观形式。
- **康德的辩护**:范畴是人类经验的**现象界框架**,不涉及物自体。科学揭示的是现象界的更精确结构,但时空和因果性仍是人类认知现象的必要条件。
---
### **4. 文化相对主义的挑战**
- **核心批评**:人类学研究表明,某些文化可能缺乏康德式范畴(如线性时间、严格因果性)。
- **例证**:部分原住民语言中,时间表达以事件关系而非线性序列呈现;某些宗教世界观中,因果性被超自然力量主导。
- **康德的回应**:即使表达方式不同,任何可交流的经验必然隐含范畴的运用(如将事件置于时间序列)。文化差异可能体现范畴的**应用方式**,而非其存在本身。
---
### **5. 现象学的批评:脱离具体经验**
- **胡塞尔的质疑**:康德的范畴是**形式化抽象**,忽视了意识活动的动态综合过程。
- **例证**:实际感知中,对象并非通过“实体-属性”范畴被动综合,而是意识主动构造的意向性结果。
- **现象学的替代方案**:主张从具体经验出发描述意识的构造活动,而非预设先验形式。
---
### **6. 自然主义与认知科学的挑战**
- **核心观点**:认知科学(如联结主义、神经网络模型)表明,复杂认知能力可通过**经验学习**实现,无需预设先天范畴。
- **例证**: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训练识别因果模式,无需编程“因果范畴”。
- **康德的辩护**:即使机器学习模拟了类似功能,仍依赖于人类设计者预设的数据结构和目标,这间接反映了认知的规范性框架(类似范畴)。
---
### **总结:康德论证的潜在漏洞**
1. **先验性的来源问题**:若范畴是经验可能的条件,如何证明它们并非经验演化或生物适应的产物?
2. **普遍性危机**:科学革命与文化差异显示,某些范畴(如绝对时空)并非普遍必然。
3. **分析/综合区间的崩塌**:蒯因的批评动摇了先验知识的根基。
4. **现象学的补充需求**:需更细致描述经验构造过程,而非依赖形式化范畴。
---
### **康德支持者的可能回应**
- **修正先验性**:将范畴视为人类认知的**物种特有结构**(如色觉基于视网膜构造),而非绝对真理。
- **动态框架论**:承认范畴随科学和文化调整,但其功能仍是组织经验的必要框架。
- **现象学兼容**:吸收胡塞尔对意识活动的分析,将范畴视为意识综合的动态规则,而非静态形式。
康德的论证在哲学史上影响深远,但其漏洞促使后世哲学家不断修正先验哲学,使其与科学、文化多样性及意识研究相协调。
IP属地:广东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26楼
2025-03-29 21:46
回复(1)
收起回复
斯瓦迪亚
求索者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以中国哲学举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句话继承了“有的”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仿佛一句话只要押韵而对仗,这句话的真理性就已经不用证明了。(我说“有的”,别说我看不起中国哲学,我没这意思)
逻辑相当混乱,蚯蚓能挖土在于用心专一?螃蟹不能挖土在于用心浮躁?而这混乱的逻辑影响你理解它了吗?
这篇文章逻辑混乱而易懂,即难懂不在于逻辑混乱。
IP属地:山西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27楼
2025-03-30 12:06
回复
收起回复
作用学
辨识者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逻辑的根源,是限制与支持的辩证关系,这种顶级智慧,很少在哲学中出现,大部分用在编程和计算机算法上了,,,
IP属地:吉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28楼
2025-03-30 12:49
回复(1)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懂王力推的对等关税是啥
2461290
2
索尼借机推销PS5
2202086
3
清明档电影有没有能打的
1769656
4
任天堂游戏涨价引网友不满
1485432
5
SU7事故副驾男友称相信小米
1311518
6
马斯克在重压之下只能开撤
975025
7
奥美迦奥特曼是双男主设定
708816
8
《我的世界》真人版口碑如何
692185
9
继种田后玛修CV也倒下了
649198
10
北美男枪路易吉或被判死刑
467292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