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吧 关注:4,342,812贴子:27,813,389
  • 1回复贴,共1

关闭手机推送通知,真的有益健康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手机推送通知常常打断我们本来想做的事,令我们无法逃离互联网。一种直截了当的建议是关掉这些通知,然而,这种做法真的有效吗?美国期刊《媒体心理学》刊登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等机构研究者的一项研究,他们对205名18~30岁参与者开展了为期三周的干预实验。
第一周:基线测量,参与者每晚20点填写简短的日记调查。
第二周:参与者被随机分配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参与者需要禁用除当前研究APP以外的所有APP的所有通知,禁用时长为1周。对照组不需要做任何改变。两组参与者同样每晚接受调查。
第三周:参与者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管理APP通知,不再需要遵从任何实验指令、不再需要填答任何调查,但是,当前研究APP仍然监视着他们在手机上的一举一动,直至第三周结束时他们卸载该APP。(然而,第三周收集的数据不在本文中报告。)
结果发现:
①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关闭了手机推送通知的参与者:
- 检查手机的频率没有显著差异。
- 每天看屏幕的时长没有显著差异。
- 可控感没有显著差异(“今天,我感觉可以控制自己的智能手机使用”)。
- 过度使用感没有显著差异(“今天,我在手机上花了太多时间”)。
- 智能手机警惕性没有显著差异(“今天,我很难从智能手机上的在线内容中解脱出来”,“今天,我不断地在智能手机上监控网上发生的事情”)。
- 被智能手机分心的程度也没有显著差异(“今天,我觉得我的手机分散了我的注意力”)。
②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干预组受访者在主观上感觉自己的习惯性检查显著更少。
③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干预组受访者显著更加强烈地害怕错过通知和内容(“今天,我觉得我错过了手机上的重要通知”,“今天,我觉得我错过了网上发生的事情”)。
研究者指出,禁用APP推送通知,并不能有效地减少人们查看手机的频率或刷手机的时长,对于一系列主观感受也没有显著影响,但却导致用户对于错过重要信息感到更强烈的恐惧,因此,这可能不是改善手机用户福祉的有效方法。
来源:Dekker, C. A., Baumgartner, S. E., Sumter, S. R., & Ohme, J. (2025). Beyond the buzz: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a notification-disabling intervention on smartphone behavior and digital well-being. Media Psychology, 28(1), 162–188. doi: 10.1080/15213269.2024.2334025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28 11:17回复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4-03 21: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