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浪新闻》2025年3月15日报道,南昌市几家采耳馆推出了一些“新型采耳项目”,其中不少项目名字听上去还有些暧昧,比如怀抱式采耳、柔式采耳、躺采等等。这些采耳店表面上是传统养生,但实际上却打着采耳的幌子,干着“采花”的事情。
此事一出,便迅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有网友在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搜索“采耳”时发现,超过60%的店铺在用户评价中出现了“手法特殊”“服务贴心”等隐晦描述。记者暗访进一步揭露,某些店铺将298元的“经络疏通”套餐细分为“玉女心经”“罗汉推拿”等项目,技师在服务过程中不断试探顾客底线。更有甚者,部分店铺推出“私人订制服务”,使用“金箍棒”等充满性暗示的器具名称作为营销噱头,令人瞠目结舌。
这种行业乱象的根源,归根结底是暴利的驱使。正规采耳服务的单次价格通常在68-128元之间,而含有擦边服务的套餐价格则高达598-1298元。某被查处会所的流水单显示,其擦边服务收入占总营收的72%,纯利润率高达65%。在暴利的诱惑下,部分从业者甚至总结出一套“三摸两问”的话术:通过触摸肩颈观察顾客反应,试探性地询问“要不要试试更解压的项目”,逐步突破消费者的心理防线。
这种行业畸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还给社会带来了多重创伤。首先,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数据显示非专业采耳导致的外耳道损伤病例在过去三年中增长了240%,而擦边服务更可能传播性疾病,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
其次,对传统技艺的冲击尤为严重。川渝采耳非遗传承人李师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痛心疾首地表示,过去拜师学艺需要三年时间学习耳部解剖和技艺,而现在的培训班仅需七天就能发证。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使得真正具有治疗价值的采耳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消费者调查显示,78%的年轻人已将采耳馆与“***服务”挂钩,行业信任度已跌破警戒线。
面对这种行业乱象,相关监管部门曾多次“重拳出击”,但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是因现行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将采耳归类为“美容美发服务”,但对其具体服务内容缺乏明确界定。市场监管部门2023年专项检查数据显示,35%的采耳馆存在超范围经营问题,但其中被实质处罚的不足12%。某地卫生监督所负责人坦言:“除非抓到现行,否则很难界定是‘治疗耳疾’还是‘变相***’。”
若要遏制这种畸形发展,扭转行业风气,就必须建立多维治理体系。首先,法律和规范的完善是关键。2023年深圳推出的《特色理疗服务规范》值得借鉴,该规范将采耳细分为“器械消毒”“操作流程”“服务边界”等23项标准,明确规定服务过程中技师与顾客的身体接触禁区。杭州某区试点的“阳光采耳”工程也颇具创新性,要求所有包间安装可追溯的声光监控系统(隐私部位自动打码),既保障消费者隐私,又杜绝违规行为。
其次,行业自律和价值观的重塑同样重要。成都采耳协会联合非遗中心推出的“金耳勺”认证计划,通过技术考核、伦理培训、飞行检查等方式,将正规从业者与违规者区隔开来。这种行业内部的自我净化机制,有助于恢复消费者对采耳行业的信任。
唯有让监管的阳光照进隐秘的包厢,让匠人精神重归行业本质,才能阻止更多传统文化在资本狂欢中变质异化。毕竟,真正的放松从来不需要依靠游走法律边缘的“特殊服务”,而是源自对技艺的专注与对职业的尊重。
《非遗技艺不应沦为“桃色温床”》首发文韵坊阅读网,推荐你来看看,原文地址: https://www.wenyunfang.com/grwj/zw/239094.html
此事一出,便迅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有网友在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搜索“采耳”时发现,超过60%的店铺在用户评价中出现了“手法特殊”“服务贴心”等隐晦描述。记者暗访进一步揭露,某些店铺将298元的“经络疏通”套餐细分为“玉女心经”“罗汉推拿”等项目,技师在服务过程中不断试探顾客底线。更有甚者,部分店铺推出“私人订制服务”,使用“金箍棒”等充满性暗示的器具名称作为营销噱头,令人瞠目结舌。
这种行业乱象的根源,归根结底是暴利的驱使。正规采耳服务的单次价格通常在68-128元之间,而含有擦边服务的套餐价格则高达598-1298元。某被查处会所的流水单显示,其擦边服务收入占总营收的72%,纯利润率高达65%。在暴利的诱惑下,部分从业者甚至总结出一套“三摸两问”的话术:通过触摸肩颈观察顾客反应,试探性地询问“要不要试试更解压的项目”,逐步突破消费者的心理防线。
这种行业畸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还给社会带来了多重创伤。首先,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数据显示非专业采耳导致的外耳道损伤病例在过去三年中增长了240%,而擦边服务更可能传播性疾病,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
其次,对传统技艺的冲击尤为严重。川渝采耳非遗传承人李师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痛心疾首地表示,过去拜师学艺需要三年时间学习耳部解剖和技艺,而现在的培训班仅需七天就能发证。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使得真正具有治疗价值的采耳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消费者调查显示,78%的年轻人已将采耳馆与“***服务”挂钩,行业信任度已跌破警戒线。
面对这种行业乱象,相关监管部门曾多次“重拳出击”,但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是因现行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将采耳归类为“美容美发服务”,但对其具体服务内容缺乏明确界定。市场监管部门2023年专项检查数据显示,35%的采耳馆存在超范围经营问题,但其中被实质处罚的不足12%。某地卫生监督所负责人坦言:“除非抓到现行,否则很难界定是‘治疗耳疾’还是‘变相***’。”
若要遏制这种畸形发展,扭转行业风气,就必须建立多维治理体系。首先,法律和规范的完善是关键。2023年深圳推出的《特色理疗服务规范》值得借鉴,该规范将采耳细分为“器械消毒”“操作流程”“服务边界”等23项标准,明确规定服务过程中技师与顾客的身体接触禁区。杭州某区试点的“阳光采耳”工程也颇具创新性,要求所有包间安装可追溯的声光监控系统(隐私部位自动打码),既保障消费者隐私,又杜绝违规行为。
其次,行业自律和价值观的重塑同样重要。成都采耳协会联合非遗中心推出的“金耳勺”认证计划,通过技术考核、伦理培训、飞行检查等方式,将正规从业者与违规者区隔开来。这种行业内部的自我净化机制,有助于恢复消费者对采耳行业的信任。
唯有让监管的阳光照进隐秘的包厢,让匠人精神重归行业本质,才能阻止更多传统文化在资本狂欢中变质异化。毕竟,真正的放松从来不需要依靠游走法律边缘的“特殊服务”,而是源自对技艺的专注与对职业的尊重。
《非遗技艺不应沦为“桃色温床”》首发文韵坊阅读网,推荐你来看看,原文地址: https://www.wenyunfang.com/grwj/zw/239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