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吉思汗(蒙古)
歼敌效率:蒙古帝国征服欧亚,歼灭数百万敌军,机动战术效率极高。
战略贡献:开创游牧民族统一战争模式,建立横跨欧亚的帝国框架。
历史影响:重新定义东西方文明交流,后世军事家奉为“战争之神”。
战役质量:野狐岭之战(10万破50万)、花剌子模闪击战等。
败绩:无重大败绩(晚年西征受阻非亲征)。
2. 白起(中国·战国)
歼敌效率:战国歼敌总数超百万,长平之战坑杀40万。
战略贡献:奠定秦统一基础,首创歼灭战思想。
历史影响:后世称“人屠”,成为歼灭战代名词。
战役质量:伊阙之战(12万破24万)、鄢郢之战(破楚都)。
败绩:一生无败,被赐死非战之罪。
3. 李舜臣(朝鲜)
歼敌效率:鸣梁海战12舰击沉日舰130艘,抗倭救朝鲜。
战略贡献:扭转壬辰倭战局势,保东亚地缘平衡。
历史影响:朝鲜民族精神象征,现代海军研究典范。
战役质量:玉浦、闲山岛、鸣梁三次大捷均以少胜多。
败绩:无败绩,阵亡于露梁海战(仍胜)。
4. 韩信(中国·西汉)
歼敌效率:灭项羽主力,垓下围歼10万楚军。
战略贡献:助刘邦统一中国,战术理论影响后世。
历史影响:“兵仙”之称,暗度陈仓等成兵法经典。
战役质量:井陉之战(3万破20万)、潍水之战(半渡而击)。
败绩:无败绩,被诱杀非战败。
5. 速不台(蒙古)
歼敌效率:横扫东欧,歼敌数十万,远程奔袭无短板。
战略贡献:蒙古西征核心执行者,奠定四大汗国版图。
历史影响:欧亚“上帝之鞭”代名词,骑兵战术巅峰。
战役质量:迦勒迦河之战(2万破8万联军)、里格尼茨战役。
败绩:无重大败绩,晚年败于窝里朵河(非决定性)。
6. 霍去病(中国·西汉)
歼敌效率:漠北之战歼匈奴9万,歼敌/自损比史上一流。
战略贡献:打通河西走廊,匈奴“漠南无王庭”。
历史影响:闪电战鼻祖,后世骑兵战术模板。
战役质量:河西之战(1万迂回歼敌4万)、封狼居胥。
败绩:24岁病逝,生涯无败。
7. 纳迪尔沙(波斯)
歼敌效率:重振波斯帝国,东征印度歼敌20万+。
战略贡献:结束奥斯曼-莫卧儿对波斯压制,短暂中兴。
历史影响:波斯最后军事强人,掠夺莫卧儿改变南亚格局。
战役质量:卡尔纳尔战役(5万破18万象军)。
败绩:晚年叛乱被杀,但无决定性战败。
8. 李世民(中国·唐)
歼敌效率:虎牢关之战3500精骑破窦建德10万。
战略贡献:奠定唐初统一,开创贞观之治基础。
历史影响:帝王兼名将典范,军事思想影响东亚。
战役质量:浅水原之战(疲敌战术)、灭王世充窦建德。
败绩:亲征高句丽未全功,但无惨败。
9. 帖木儿(中亚)
歼敌效率:征服西亚歼敌超百万,德里战役屠10万。
战略贡献:重建中亚霸权,短暂整合波斯-印度。
历史影响:突厥化军事帝国模板,文艺复兴前欧洲阴影。
战役质量:安卡拉战役(15万破奥斯曼20万)。
败绩:征明途中病逝,生涯无败。
10. 源义经(日本)
歼敌效率:源平合战以少胜多,坛之浦海战灭平氏。
战略贡献:结束日本贵族时代,开启武士幕府政治。
历史影响:日本悲剧英雄,军事神话化代表。
战役质量:一之谷奇袭(山地迂回)、屋岛之战(海陆协同)。
败绩:无战场败绩,遭政治清算自杀。
落选争议人物
岳飞:郾城大捷以少胜多,但受“十二金牌”召回,未竟全功。
亚历山大(若计入西亚):主要战绩在欧洲,亚洲部分较短。
东乡平八郎:对马海战影响大,但近代战争维度不同。
总结
此榜单兼顾东西方视角,侧重战役创新性、文明转折点及“无败神话”。蒙古与中国将领因史料完整、规模宏大占比较高,但李舜臣、源义经等凭借传奇色彩与民族影响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