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6,296贴子:73,648,917

回复:为什么二战末期西线德军的伤亡远不如东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二战末期德国那些人已经在找退路了,西线当然烈度不高。刚开始打法国战役时,那烈度才离谱。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5-03-27 19:19
回复
    战打到反攻阶段时,连白军、匪兵都拿起武器为卫国战争拼命了,你指望白军、匪兵这些能给你留好果子吃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25-03-27 19:28
    回复
      我认识你嘴里的正义之师,他们都倒在了列宁格勒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25-03-27 20:09
      回复
        冷知识,德国还没投降的时候,丘吉尔已经在策划对苏联的进攻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25-03-27 20:12
        收起回复
          不知道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25-03-27 20:27
          回复
            因为盟军主动不搞像市场花园行动那种激进行动德军基本是没任何机会,不像东线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25-03-27 21:37
            回复
              ### **一、意识形态与士兵心理**
              1. **对苏联的极端恐惧**
              - **纳粹宣传的“东方野蛮人”叙事**:戈培尔政权长期渲染苏军会“屠杀所有德国人”,尤其强调红军对妇女儿童的暴行(部分源于德军在东线自身的罪行)。这种宣传加深了东线德军的绝望感,认为投降即等于死亡。
              - **德军的战争罪行包袱**:东线德军参与过大规模屠杀平民(如巴巴罗萨计划中的“政委命令”)、焚毁村庄和集中营管理,士兵普遍担心投降后会被苏联清算。
              2. **西线盟军的“可预测性”**
              - 西线德军清楚英美盟军遵守《日内瓦公约》,战俘待遇相对人道(死亡率仅1%-4%),投降被视为生存的理性选择。例如,1945年鲁尔战役中,50万德军集体投降,几乎无人抵抗。
              ---
              ### **二、战略优先级与资源分配**
              1. **希特勒的“东线优先”政策**
              - 纳粹将东线视为“种族生存之战”,认为苏联占领德国意味着“雅利安文明的终结”。1944年后,德军精锐部队(如党卫军装甲师)和资源(虎式坦克、喷气战机)大量调往东线,西线多为二线部队、老人和少年兵(人民冲锋队)。
              - 希特勒在1945年3月下达“焦土命令”(尼禄指令),要求东线部队“战至最后一人”,而西线则允许“弹性防御”。
              2. **西线盟军的快速推进与德军崩溃**
              - 盟军拥有绝对制空权和机械化优势(如巴顿第3集团军日推进50公里),西线德军难以组织有效防线,溃败速度远超东线。士兵意识到抵抗无意义后,成建制投降成为常态。
              ---
              ### **三、战场环境与地理因素**
              1. **东线的“无路可退”困境**
              - 东线战场背后是德国本土核心区(如柏林、萨克森),苏军1945年1月已推进至奥得河,距柏林仅60公里。德军失去战略纵深,陷入“本土保卫战”的绝境。
              - 西线战场纵深较浅,盟军从法国、比利时快速突入德国西部,但莱茵河以西的失守对德国心理冲击较小(纳粹宣传淡化西线重要性)。
              2. **苏军的复仇与作战风格**
              - 苏军在东线承受了2700万军民死亡的代价,对德军怀有强烈的复仇情绪。斯大林要求“以血还血”,朱可夫在柏林战役中动用203毫米重炮无差别轰击,加剧了德军的伤亡。
              - 相比之下,艾森豪威尔在西线更注重减少盟军伤亡,采取围困而非强攻策略(如对鲁尔区的包围)。
              ---
              ### **四、数据对比与典型案例**
              - **东线死亡高峰(1945年1-5月)**:
              - 德军死亡约110万人,平均每月22万(柏林战役单月死亡12万)。
              - 苏军俘虏德军约220万,其中至少50万死于战俘营(饥饿、疾病或处决)。
              - **西线同期数据**:
              - 德军死亡约16万人,被俘超200万。
              - 典型战例:鲁尔包围战(1945年4月),莫德尔元帅自杀后,32万德军未经激战集体投降。
              ---
              ### **五、深层次历史逻辑**
              1. **战争伦理的崩塌**
              东线的高伤亡本质是纳粹种族战争的反噬——德军在东线的系统性暴行(如屠杀平民、虐待战俘)摧毁了双方妥协的可能,迫使士兵在“战死”或“战后被处决”之间选择。
              2. **现代战争形态的转变**
              - 西线盟军依赖空中优势、机动突破和心理战(如撒传单劝降),体现了“低成本胜利”的现代战争思维。
              - 东线则残留着“总体战”的野蛮性,双方以人命填平战线,最终演变为意志与恐怖的较量。
              ---
              ### **结论:绝望与理性的分野**
              东线德军的高伤亡是意识形态恐惧、战略误判和战争罪行反噬的结果,而西线的低伤亡则源于理性选择、盟军政策和战场条件的综合作用。这一对比不仅揭示了战争的复杂性,也印证了克劳塞维茨的论断:“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当政治目标扭曲为种族灭绝时,军队和民众终将付出惨痛代价。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38楼2025-03-27 21:42
              回复
                比一下这时候东西线反法西斯阵营军队的伤亡比就能看出来了,苏联更舍得为了战果填人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25-03-27 21:42
                回复
                  还不是怪小胡子自己,他在东线干了什么事他自己最清楚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25-03-27 22:57
                  回复
                    只看李德哈特等人的台湾翻译版,以及欧美人写的书的翻译版。其他关于二战的资料不看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41楼2025-03-28 00:12
                    回复
                      对于轴心三国的战俘而言,落到苏联手上确实是无可争议的最糟糕的结局。毕竟就算没有虐待这些的。光是在西伯利亚那个鬼环境就跟在地狱没区别啊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25-03-28 00:22
                      收起回复
                        打毛子不需要理由不需要动员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25-03-28 08:02
                        回复
                          因为东线德军都知道自己在苏联境内干了什么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25-03-28 09:13
                          回复
                            lz大脑我真是佩服,正常人想到都是先问为啥东线规模比西线大,你倒好,来一句“为啥东线德军如此玩儿命”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45楼2025-03-28 10:04
                            收起回复
                              好人都死光了政委也死光了,后期都劳改犯还要怎么样的要求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25-03-28 16: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