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中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什么意思?
这就是说,当我们在军事上处于劣势时,我们应当先稳固防守,以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而后,再伺机寻找敌人的破绽,战胜敌人。先守而后战,或是打防守反击,自古以来,这就是弱势一方战胜强敌的不二法门。
看看袁崇焕是怎么做的?宁远一战,凭坚城,用大炮,击败敌人的进攻,正是先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先稳固防守。
然而,袁崇焕并不是只知道“凭坚城,用大炮”这一招。
崇祯元年8月,袁崇焕被二次起用,一到任,即平定宁远兵乱,紧接着,便开始着手更定关内、外营制、分战、守兵,编练兵马,训练士卒。局势初定,遂于年底又上疏:“战兵则为马兵、步兵、车兵、水兵,共二十四营。...辽东,战冲,骑地也,故设骑兵,中、前、后、左、右五部,每部三营。辽东往时有降丁营,为战最利,曰“平夷左营”、“平夷右营”,又立招练一营...”
此骑兵五部十五营即后来所谓的“关宁铁骑”。
袁崇焕正在积极筹备,一边整训兵马,又一边联络朝鲜,准备发起反击。
谁说袁崇焕只会“凭坚城,用大炮”呢?世人不知崇焕之谋,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
恢复辽东需要骑兵,打造骑兵必得要有战马,你总不能让骑兵骑着兔子去冲锋吧?然而,袁崇焕想要获得战马却困难重重。很多人以为,崇祯信任袁崇焕,要什么给什么,事实上,这纯粹就是想当然!真实情况恰恰相反!
袁崇焕刚一上任,即向朝廷请“马价银”,以购买战马,然而,8月,太仆寺卿涂国鼎却上疏说,“祖宗设立太仆寺马政,乃专为京城团营、骑操,为防守都城、拱卫陵寝而设,非为边镇,如将马价尽付辽东,倘京城一旦有险,如嘉靖庚戌年间,俺答入犯京师,京城用马,又将从何而调?现在督师向太仆寺索要马价,只考虑自己一地之需,而独不为京师设想,实是令人寒心。”崇祯闻奏,深以为然,当即命太仆寺停发了辽东所需的四万两马价银,给了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