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竞速瓜车(high-speed gravel bike),因为我用的是公路车套件,外胎胎宽32-35不算太宽,没有用纯正的瓜车套件与思路来组瓜车。本文对于新手来说略生涩,对于老手来说可能觉得配置太一般,我也只入坑一年的新老手,适合自己的就好,后面就不多琢磨组车了,开始享受骑行本身。
1,为何组瓜车:自己第一辆车是白泽蓝图GR7瓜车,在通勤路上得心应手。
2,为何组竞速瓜车:骑第一辆瓜车第一次去昆明池和公路车拉扯后,发现公路车确实快;之前把自己公路车换瓜胎,感受也不错,而且没有越野需求,没有重装游骑需求,只有快速通勤需求,所以组车向轻量化、速度性、舒适性的方向走。
3,为何是自组车而不是买瓜车成品:因为之前给我的rs500公路车升级碳轮、坐垫、脚踏等,余下一些闲置配件,不想浪费,也觉得自己可以动手一试。
4,组车思路:前面提到的竞速瓜车亦或高速轻瓜,是之前把瓜胎塞到公路车前叉和车架上,间隙很极限,35C的胎宽不能再多了,也怕外胎是如果带起来个什么物体就直接打在前叉或车架上了。所以整体思路为瓜车车架、前叉+公路配件。
5,车架是一个车的灵魂,所以一开始就在各种平台是找瓜车车架与前叉。考虑过的车架有雷纳克、izip、gascycle、timetry,甚至美利达的kingD。最后蹲到🐟上有一家自行车工厂的店,老板还是老乡,聊的来,网上也有很多买他家这个active之前出口芬兰的车架来组车,有很多实例和配置单可以参考,价格也香就先买了组车的第一个零件。我的身高卡在49和52码之间,因为车架小偏竞技,车架大偏舒适,就选了49码。
6,然后是轮组,是自有公路车拆车超轻铝轮,前轮外胎是咸鱼淘的35C朝阳折叠胎,后轮外胎是阿里巴巴买的建大32C半光头钢丝胎。为什么前宽后窄,前宽是为了有更好的通过性和舒适性,后窄是因为后轮驱动,为了起步更快,不拖脚。
7,其他心得:虽说车架与轮组是铝,为了提高一丢丢舒适性,配了碳前叉,碳坐管,碳弯把。之前骑过一次朋友三万多的闪电,碳把的滤震性真舒服。这次淘了个二手的碳的破风宽弯把,非常满意。
8,因为自己时间问题,也不愿买过多工具,组了一半不组了,花了300请了技师装好了。这次的花费总价是2200,算上清单里没算上的得2900。
最后想说,组车的乐趣在于组一辆适合自己在特定时间特定路段的车,这个车重量大概在9.5kg。通勤骑了一周的感受,真的特别爽,40t带11-34t的飞轮,除了不能爬我们西安周边的骊山啊,分水岭啊,远距离游骑是够了。





1,为何组瓜车:自己第一辆车是白泽蓝图GR7瓜车,在通勤路上得心应手。
2,为何组竞速瓜车:骑第一辆瓜车第一次去昆明池和公路车拉扯后,发现公路车确实快;之前把自己公路车换瓜胎,感受也不错,而且没有越野需求,没有重装游骑需求,只有快速通勤需求,所以组车向轻量化、速度性、舒适性的方向走。
3,为何是自组车而不是买瓜车成品:因为之前给我的rs500公路车升级碳轮、坐垫、脚踏等,余下一些闲置配件,不想浪费,也觉得自己可以动手一试。
4,组车思路:前面提到的竞速瓜车亦或高速轻瓜,是之前把瓜胎塞到公路车前叉和车架上,间隙很极限,35C的胎宽不能再多了,也怕外胎是如果带起来个什么物体就直接打在前叉或车架上了。所以整体思路为瓜车车架、前叉+公路配件。
5,车架是一个车的灵魂,所以一开始就在各种平台是找瓜车车架与前叉。考虑过的车架有雷纳克、izip、gascycle、timetry,甚至美利达的kingD。最后蹲到🐟上有一家自行车工厂的店,老板还是老乡,聊的来,网上也有很多买他家这个active之前出口芬兰的车架来组车,有很多实例和配置单可以参考,价格也香就先买了组车的第一个零件。我的身高卡在49和52码之间,因为车架小偏竞技,车架大偏舒适,就选了49码。
6,然后是轮组,是自有公路车拆车超轻铝轮,前轮外胎是咸鱼淘的35C朝阳折叠胎,后轮外胎是阿里巴巴买的建大32C半光头钢丝胎。为什么前宽后窄,前宽是为了有更好的通过性和舒适性,后窄是因为后轮驱动,为了起步更快,不拖脚。
7,其他心得:虽说车架与轮组是铝,为了提高一丢丢舒适性,配了碳前叉,碳坐管,碳弯把。之前骑过一次朋友三万多的闪电,碳把的滤震性真舒服。这次淘了个二手的碳的破风宽弯把,非常满意。
8,因为自己时间问题,也不愿买过多工具,组了一半不组了,花了300请了技师装好了。这次的花费总价是2200,算上清单里没算上的得2900。
最后想说,组车的乐趣在于组一辆适合自己在特定时间特定路段的车,这个车重量大概在9.5kg。通勤骑了一周的感受,真的特别爽,40t带11-34t的飞轮,除了不能爬我们西安周边的骊山啊,分水岭啊,远距离游骑是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