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碑与王义和造桥
那么王义和为什么要造这座石桥呢?盖因“河伯秉澜,□夷驾浦,浪涌盘蛇之阜;祭马谅孰云能止于是。蒲轮拥盖,驻骏□之,桑根驲辂,停轩憩长。驱之骥骊□路,鼋梁叵讬,竹杖难依。非黄龙之可凭,岂白龟之能渡”。前面我们已经知道,河伯和冯夷其实就是一个人。那么,碑文之中的“河伯秉澜,□夷驾浦。”缺字也就可以肯定是一个“冯”字了。由于溎河泛滥成灾,驿路在这里被冲毁,不管是谁的马,还是多好的车,在这里都只能干等着而望洋兴叹不能通过。
石桥在今天昌乐县朱刘西村的向阳桥以东约100米处,随着世易时移,已经被埋在三米深的地下。桥为两孔,是滚水桥,遇上大雨滂沱、山洪泛滥的季节,大水可以漫桥而过,却一般不会影响车马通行。桥横跨在溎河上。关于溎河,是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的: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之二子。相传其父孤竹君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后来兄弟二人在首阳山不期而遇,跪在一块大石头上相抱而哭。跪的时间长了,大石头上就印上了四个深深的膝盖窝。据说这四个膝盖窝至今还在呢。二人的泪水不断地淌下来,流到石窝里,就渐渐成了一条河,这就是跪河。这种传说倒是和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有些相似。查《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首阳山,在山东昌乐县东二十里,接潍县界,跪河出焉,一名凤山。跪河后人讹作溎河。
王义和所造桥面用的石板均为20公分厚,60公分宽,1、5米长,1500斤重。整个桥面不过2米多宽。1937年,日本鬼子侵入昌乐,一辆汽车在经过此桥时,正赶上溎河发大水。鬼子的司机从朱刘西村找来一个青年领路指挥过河,由于汽车两轮间的宽度大于桥面,车轮有一部分就不得不悬空在桥面外。所以尽管鬼子小心翼翼,汽车还是跌落河中。2003年有人在桥附近的河滩里挖宝石,曾挖出不少光滑的桥板,一看就知道是使用过很久的,说明此桥在历史上被大水冲毁过,并经过了重修。
那么王义和为什么要造这座石桥呢?盖因“河伯秉澜,□夷驾浦,浪涌盘蛇之阜;祭马谅孰云能止于是。蒲轮拥盖,驻骏□之,桑根驲辂,停轩憩长。驱之骥骊□路,鼋梁叵讬,竹杖难依。非黄龙之可凭,岂白龟之能渡”。前面我们已经知道,河伯和冯夷其实就是一个人。那么,碑文之中的“河伯秉澜,□夷驾浦。”缺字也就可以肯定是一个“冯”字了。由于溎河泛滥成灾,驿路在这里被冲毁,不管是谁的马,还是多好的车,在这里都只能干等着而望洋兴叹不能通过。
石桥在今天昌乐县朱刘西村的向阳桥以东约100米处,随着世易时移,已经被埋在三米深的地下。桥为两孔,是滚水桥,遇上大雨滂沱、山洪泛滥的季节,大水可以漫桥而过,却一般不会影响车马通行。桥横跨在溎河上。关于溎河,是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的: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之二子。相传其父孤竹君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后来兄弟二人在首阳山不期而遇,跪在一块大石头上相抱而哭。跪的时间长了,大石头上就印上了四个深深的膝盖窝。据说这四个膝盖窝至今还在呢。二人的泪水不断地淌下来,流到石窝里,就渐渐成了一条河,这就是跪河。这种传说倒是和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有些相似。查《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首阳山,在山东昌乐县东二十里,接潍县界,跪河出焉,一名凤山。跪河后人讹作溎河。
王义和所造桥面用的石板均为20公分厚,60公分宽,1、5米长,1500斤重。整个桥面不过2米多宽。1937年,日本鬼子侵入昌乐,一辆汽车在经过此桥时,正赶上溎河发大水。鬼子的司机从朱刘西村找来一个青年领路指挥过河,由于汽车两轮间的宽度大于桥面,车轮有一部分就不得不悬空在桥面外。所以尽管鬼子小心翼翼,汽车还是跌落河中。2003年有人在桥附近的河滩里挖宝石,曾挖出不少光滑的桥板,一看就知道是使用过很久的,说明此桥在历史上被大水冲毁过,并经过了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