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路披荆斩棘 探访无人山区
安阳县西部山区发现一神秘溶洞
“在安阳县都里乡的无人山区里,我们发现了几个山洞,山沟中还有石头磨盘、石头碾子,希望文物部门看看这些算不算文物或者古遗址?”11月26日,当地文保员路随林和张海生向安阳县文物部门反映。当天,省市媒体记者跟随文物部门的同志前往现场进行了勘察。
据介绍,现场位于好井村附近的北一交山,山势险峻,除了在此看山护林的南阳城村村民赵金德外,附近荒无人烟。进入山下的山谷中,就步入了无人区。当天10时40分,文保员路随林和张海生带上绳索、矿灯和柴刀等工具,陪同安阳县文物局副局长杨瑞新等文物工作人员进入了北一山下的峡谷。看山人赵金德和张海生两人手持柴刀,从荆棘丛中临时打开一条道路前往山顶洞穴。
在峡谷的北侧,大伙儿发现了一直径大约2.7米左右的磨盘,在离磨盘约四五米处发现了石碾,但年代无法确定。再往里走,不远处又发现两口水井,井口直径约2米多,其中靠里面的一口井中有水。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记者随同文物工作人员攀登上了一座500多米高的小山峰,在半山腰发现了这处神秘洞穴。石洞隐身在一片荆棘丛中,洞口高3米,宽约近2米,深约3米。里面约有四五平方米的空间,因常年遭到雨水冲刷,洞壁光滑。在洞内里左侧,有一个直径0.7米的井形坑,坑底有一个狭小洞口 ,必须头先进, 爬行5米后才能站立。进入洞中的赵金德和张海生两位老同志介绍,站起身后,眼前豁然开朗,里面是水溶洞,布满类似于兽牙的钟乳石。因害怕缺氧,出现危险,文物工作人员未让两位老同志继续深入。据介绍,洞内约有一两间房子那么大,高有三四米,洞口有自然形成的“石床”,该床长2米,宽0.6米,表面非常光滑。在小洞内还有几个更小的洞口。
第一个发现此洞的看山人赵金德说,他是以前进山寻找矿石时,偶尔发现此洞口的。当时,外面的洞和里面的洞中有很多骨头,但不知是不是人骨。在洞内,村民清理出了几袋骨头,这些骨头很多一碰就碎了,还有一些一碰就成了灰。
安阳县文物部门的同志表示,从现场情况来看,该洞是一处自然形成的溶洞,无法确定是一处文物遗址,暂时还没发现古人生活过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