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是啥东西?我们又要讲历史故事了~~~让我们回到1930年代... 1930年之前的引擎零件都是用巴氏合金(babbit)制成,巴氏合金在当时广为使用机械轴承上,主要成分是锡和铅为主。当引擎马力越来越大,巴氏合金也无法承受越来越高的压力,所以引擎零件开始用高硬度材质取代。但是这些高硬度的新材质却出现大问题,它们抗腐蚀性较差,酸化的机油会对引擎产生侵蚀。而且新材质硬度太高,机油的杂质和积碳无法像以前直接咬进巴氏合金里面...
所以在1941年路博润(Lubrizol)发明了一款神级添加剂:Zinc Dialkyl DithioPhosphates中文叫『二烷氧基二硫代磷酸锌』,现在的人直接简称Zinc,商人更取酷炫的缩写:ZDDP! !ZDDP原本是当作抗氧化剂,附着在金属表面避免酸性物质侵蚀金属,后来更发现可以当作抗摩剂,减少凸轮轴的磨损。
但是环保意识抬头,汽车的废气排放也成为社会议题专注的重点,
因此汽车开始强制加装触媒转换器。然而汽油和机油的一些成分例如铅、硫、磷等等会减少触媒转换器的寿命,所以机油也开始减少一些添加剂的比例,这包含ZDPP,因为它里面也有磷嘛....
就以API SN Resource Conserving为例,磷含量限制在600~800ppm没有Resource Conserving认证则是必须高于600ppm,一些低黏度机油像是10W30以下也是限制在600~800ppm。

这就是为何日本几个大厂的机车手册都叫你不要用
Energy Conserving或是Resource Conserving认证的机油。

ILSAC的GF-4、GF-5也是一样,磷含量也是限制在600~800ppm
(GF-4和GF-5差别是磷残留量,GF-5要求损耗测试后还要残留79%的磷,还好不是78%)

所以JASO一开始就直接叫你以上认证的机油就不要送来检验了,
因为一定是不合格的。但是ACEA认证就很麻烦了~~~首先是A字头(汽油引擎)和B字头(轻型柴油引擎)没有限制磷含量。

而C字头(加装DPF的轻型柴油引擎)虽然有标明磷含量限制,
C1是不得超过500ppm这没问题,C2、C3、C4、C5就有点尴尬了,因为是限制在700-900ppm。
所以C3机油是否有超过800ppm除非去做元素分析不然没人知道。

还好的是A3/B3、A3/B4是被定位为Full SAPS(高硫高磷)机油,
(A3/B3是从奔驰的MB229.3为基础修改过来,标准类似API SL) A5/B5则是Low SAPS(低硫低磷)。所以A3/B3、A3磷含量一定就足够。A5/B5就很不一定,有高有低,有些会超过1000ppm,有些甚至不到700ppm,主要专门对应车厂自行发布的标准而不同。C字头也是,因为它的标准是700~900ppm,所以还是会有低于800ppm的情况。除非你有去做元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