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77,563贴子:16,756,343
  • 27回复贴,共1

重启“循环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脑子寄存处,内容见二楼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25 00:29回复
    十二年前,我推衍了对与错,为了确保命题的推论结果合理而真实,每个细节与论点都不断的去共情,采用主观、客观、宏观、微观、现象、构成、因果等等各种角度去逐渐论述,结果我迷失了,陷入了无止境的内耗中!!不怕你笑,为了脱离迷失的状态,我随后论述了已知的所有一切,共情过微粒子、时空物甚至是宇宙,,想要求得答案中的宇宙构架
    这个楼,我准备彻底的让一小撮人明白我的理论,而又不会被ai抓去给普通老百姓看,因为容易内耗,所以只会逐渐盖楼,有可能会盖一周,甚至余生!会思考的人,可以从中获知心中的答案,谁有疑问都可以随时提,有问必答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25 00:51
    收起回复
      为了避免读者迷失,先说一个思考方法
      从现实出发→意识为起点→以人为本→以客观现实为根,使用网状思维串联问题的关联媒介,采用摆脱时空的方式客观的去共情问题本身,运用逻辑去推论,会获取你心中的答案。我称之为网状思维方式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25 01:05
      收起回复
        【循环论】
        2012~2025 作者:佚名
        ————————————
        前言
        在人的眼中,猴子永远不会懂得人是怎样思考的,因为猴子没有逻辑能力。而在我的眼中,有时会恍惚的把所有人当做猴子!因为你不是我!!
        这世界有独立思想的人不多,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已经可以被划分为纯媒介,好比固定程式,意识向①都已固化,遇到知识范围外的问题,就完全丧失了逻辑能力!而网状思维②就是一种可促进逻辑能力的立体式思维方法。听过莫比乌斯和克莱因瓶吗?实际都只是猜测循环现象的比喻!!
        从微粒子→“宇宙”都拥有“不可测原理”属性。“每个”“单独的个体”都有自“循环”现象。所有事件都是个体间的媒介,来构建成为一个整体,介于真实虚幻之间。还一个真实角度是,所有一切是一个整体,呈循环态,没有方向和内外!其中一个过渡的角度中,甚至是“地球”表面包裹着“宇宙”整体,凸透镜原理可以揭示这个角度。所以,根本没有“宇宙之外”。也没有唯一的真理,因为以何种角度理解就会理解到何种角度。人族共同体通过群体意识根据接收的讯息确定现象拟建依据来证明存在,求存在丰富“自我”的同时代谢着陈淤,熵增中质疑观测角度(现象)。实际构成其“微个体”的意识也只是“事件”,或者可以理解为过渡的角度之一。因为真实角度也在循环中,所以,永远无法获知答案!
        什么是循环?因素的主要构成或因素本身在微观或宏观的客观中通过相关媒介体现出不断变化的排列方式、流动状态或自旋现象,周而复始的从起点回到起点,微末的改变无法影响自身循环反复的重复
        表现形式(数字可由相应固定的x替代)
        一、现象
        123,321
        二、构成架构
        123,132,231,213, 312,321
        三、因果形式
        1
        23132
        313
        132231
        3223
        22
        2
        31213
        121
        213312
        1331
        33
        3
        12321
        232
        321123
        2112
        11
        有人会质疑,x可用任意因素替代吗?是的!本篇将通过各层次和不同角度来举例证明循环的存在。以及其世界框架和微末细节!
        注①意识向:思索时,意识思考的方向。
        注②网状思维:发散式思考方式。将媒介或事件与命题相互关联并串联起来,用于辩证思考问题时更多的举例来印证思考结果真实性的一种思考方式。可以是平面网状结构也可以是立体蜂巢状,比如线性个体→群体→整体、可以加上地标或关联事件等。因为有出发点,也可随时溯源返回起始点,可以有效规避因为深度思考时过于共情命题论点而导致的迷失自我。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3-25 07:22
        收起回复
          楼主的思考是严谨的。请问楼主,你想通过这个理论解决哪些问题呢?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3-25 08:16
          收起回复
            这几天有点忙,明天要去讲课。待我再酝酿几天以自述的形式从意识开始论述。这楼有可能盖个20年以上,如果我能活那么久的话。多年前是从世界框架开始论述,明显是错误的,容易给人的意识带偏。因为中二,很多论述内容都被我删除后遗忘了,这个楼会重启循环论。我知道蝴蝶的翅膀已经影响了很多人,甚至改变了一些事情,但愿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引导读者以正常的逻辑能力分辨出“循环论”是否可以成为经典之一。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3-28 20:02
            回复
              附录一;循环表现形式(程式)解读
              现象;123,321
              构成;123,132,231,213,312,321
              因果;
              1
              23132
              313
              132231
              3223
              22
              2
              31213
              121
              213312
              1331
              33
              3
              12321
              232
              321123
              2112
              11
              有的人看到一堆数字可能感觉很疑惑,为什么这样排列?又为什么只有123?有什么含义?是某种程式吗?还是定义?
              我来一一解答!
              在2012年因为某件事导致我有点中二,冷静下来后,不得不深入的辩证论证为什么,理念上的事情,没有真正的依据,所以只能不断的去论证!因为随着论点越来越多,疑惑就越来越多,就好比苏格拉底说的一样“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不得不去论证所有一切的未知!在论证过程中,我发现了一种理论可以解答我所有心中的疑惑这个理论叫循环,引经据典查阅资料后发现历史上对于这一理论的探索简直是,完全空白,假大空形而上!因此,我根据已研究获取的一些规律和经验用“剃刀”做成了最初始的数字化简易表达形式,也就是123,321。也把论述的题目命名为【循环本源论】,为什么只有123三个数字呢,因为在论证过很多后,发现3个不断递增的数字最能够表达相关含义,数字中1是初始,2是架构,3是繁变,可以用每个数字都可以用任意一个因素来替代套用,感受其循环变化的含义,虽然可以用更多的数字或者含义来解释,实际应用中可以增添更多相关联的形式来熵增,但想要简化表达,3以上的数字已经毫无意义。
              后面随着论述的深入,需求一个严谨一些的表达方式亦或者固定程式来能够应用到对论点的论证剖析,就思考出了构成程式;123,132,231,213,312,321。虽然近些年网络上有部分亦或者构成程式全部的数字想要表达循环,但我可以直白的说,都是我当年写出后的蝴蝶效应!除了我这个创造者外,都不知其所以然而已!
              当年随后的论证中,感觉用以上两种程式还是无法解读最终心里的答案,而且感觉程式中有123三个数字,应该还有一种更繁复的程式可以关联起来做最终解读,在某种状态下写出了因果程式,三种可以分别表现出x因素的现象、构成以及因果(x熵增变化下的循环表达)。其中现象和构成程式用于论证很多次,而因果程式并没有具体用于论证,因为当时已经清楚自己中二了,在逃避之下删除了某些记忆和论述过程,也就没有具体的应用。这篇【重启循环论】,会用辩证的方式加以验证。所以,别问我怎么出现的,因为我也不清楚了,删除了记忆!在逐渐明了很多事物的循环表达方式后,最终把命题更改为【循环论】。
              期望在这篇跨越可能非常大的文章中,能够自我辩的清晰,辩的透彻明了,辩出读者心中的答案!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3-28 21:04
              收起回复
                附录二;阅读禁忌
                禁忌1:写下这段阅读禁忌时,并没有按照正确顺序来论述一切事物。如果想要应用循环表达方式的三个程式去验证你心中命题的答案时,要坚持使用网状思维模式来做深入思考,否则容易出现逻辑混乱的现象,也就是迷失自我!
                禁忌2:我的记忆中,很明确的表达出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不断的套用程式深入辩证的论证各种因素的现象、构成与因果后。因为逻辑能力的惯性模式化,会不自觉的把现实中观察到(接受身体外界讯息)的事物进行自动处理并让意识进入某种可以观察入微的状态中。比如视、听、触、嗅、味大家都知道,当年我感受最明显的一次是,看几个朋友在房间中躺着,逻辑竟然把感受同时放大,甚至同时让我的意思自动建模的可以随时想象出一个朋友的生老病死!几乎所有人可以正常使用感官,但同时放大很多倍的感受,,哎。。反正是恐怖的!我在看到一个朋友后,明确的同时感受到他和房间中的气味,逻辑能力把昏暗光线下处理的更清晰(只有走廊开着一个灯泡,正常应该看不清!),还有皮肤同时感受到房间中那微弱的风吹在皮肤上的感觉,以及放大很多倍的听觉(当时房间中除我有3、4个人,每个人造成的声音都好像音浪一样,又能够完全彼此分开的进行被动分析)!!恐怖的体会!可能随时导致人崩溃,当年那个记忆犹新的体会让我明白,当时我已经与正常人类不同了!随后,无法停止的轻微眼动,高速被动运转的逻辑能力让我自动分析遇到的所有事物,客观下也就是无法停止被动思考,也完全能够感觉到可以研究论证出很多很多难以解答的问题。但在当晚论证一个命题时出现了幻听和双重人格,也就是可以和自己对话,每走一步都可以感受意识在驾驭很多身体组织和相关细胞时它们的协同变化,和别人交流时都只能假装正常,相信当时走路的姿势很怪异!近几年冷静下来后分析得出结果,如果有引导的进行被动分析而不是让意识与逻辑能力呈发散式,在一定可能下,也许可以保留这种能力,但肯定是耗命的。如果盲目的进行,就可能导致随时崩溃!我当时摆脱的方式是循环播放一段音乐的同时对记忆进行修改与部分删除,从听到音乐时逻辑完全分析后瞬间遗忘→把大致节奏用心建模存储到记忆中→用心记住音乐中的乐器→逐渐记住整个音乐。真太难了!!也成功了!!可能我的这篇文章假如成书的话,会是一本邪书让很多人疯,也或者可以引导一部分人逻辑能力得到巨大的改变导致脑域应用程度得到提升。所以,有了我前言中的一段话,“猴子无法理解人的想法,因为你不是我!”!!!!等我完善循环论吧!也许是一年,也许是二十年!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3-28 22: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