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你是故意来挑事儿的,你既然来了,那就给你扫扫盲。
袁崇焕主要战绩:
1. 天启六年元月,宁远大捷,击退奴酋努尔哈赤;
2. 天启七年五月,宁锦大捷,击退奴酋皇太极;
3. 崇祯二年十一月,北京保卫战,广渠门外,击退满蒙左翼四旗。
在宁远之前,努尔哈赤先后攻克抚顺、开原,铁岭、辽阳、沈阳、广宁等城,其一生征战四十余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唯宁远一城不下,最终抱憾而亡。
宁远大战前,明军与后金交战无不是节节败退,望风披靡,而唯独在宁远城下,使后金铩羽而归。
宁远战后,明朝上下,举国欢腾!
时任兵部尚书王永光盛赞袁崇焕的功绩,称“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八年来,贼始一挫也!此战实乃“遏十余万之强虏,振八九年之积颓”之大捷!”
天启帝亦下旨夸赞:“袁崇焕存城功高,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并擢袁崇焕升任辽东巡抚,时袁崇焕43岁。
谁的功劳更大,是文官还是武将?
袁黑们不服气,总想抹杀袁崇焕的功绩,那俺就好好给你们掰扯掰扯。
大明官制,以文制武,也就是说,总兵必须受督师、经略、总督、巡抚及兵备道等文官的节制和调遣,比如孙承宗、袁崇焕、洪承畴、孙传庭等,都是文官担任督师,作为集团军级别的最高统帅指挥几路、甚至是十几路总兵,宁远保卫战时,袁崇焕是以兵备道(宁前道)身份进行指挥,这些文官是战役的最高指挥者,也是第一责任人,战役取胜,功劳最大的当然是他们,而不是那些武将,这也就是为什么天启皇帝下旨夸奖宁远大战时会说“袁崇焕存城功高”,而不会说是“满桂存城功高”的道理,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就像我们把三大战役的功劳都归功于林、罗、刘、邓、粟等统帅,而不会归功于那些具体作战的纵队司令的道理是一样的
不惟明朝是这样,以文制武,清承明制,也是这样,比如湘军统帅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淮军统帅李鸿章等人,这都是文官,论平定太平军的功劳,他们封公、侯,伯,当然也是远高于那些具体作战的武将。
袁崇焕主要战绩:
1. 天启六年元月,宁远大捷,击退奴酋努尔哈赤;
2. 天启七年五月,宁锦大捷,击退奴酋皇太极;
3. 崇祯二年十一月,北京保卫战,广渠门外,击退满蒙左翼四旗。
在宁远之前,努尔哈赤先后攻克抚顺、开原,铁岭、辽阳、沈阳、广宁等城,其一生征战四十余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唯宁远一城不下,最终抱憾而亡。
宁远大战前,明军与后金交战无不是节节败退,望风披靡,而唯独在宁远城下,使后金铩羽而归。
宁远战后,明朝上下,举国欢腾!
时任兵部尚书王永光盛赞袁崇焕的功绩,称“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八年来,贼始一挫也!此战实乃“遏十余万之强虏,振八九年之积颓”之大捷!”
天启帝亦下旨夸赞:“袁崇焕存城功高,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并擢袁崇焕升任辽东巡抚,时袁崇焕43岁。
谁的功劳更大,是文官还是武将?
袁黑们不服气,总想抹杀袁崇焕的功绩,那俺就好好给你们掰扯掰扯。
大明官制,以文制武,也就是说,总兵必须受督师、经略、总督、巡抚及兵备道等文官的节制和调遣,比如孙承宗、袁崇焕、洪承畴、孙传庭等,都是文官担任督师,作为集团军级别的最高统帅指挥几路、甚至是十几路总兵,宁远保卫战时,袁崇焕是以兵备道(宁前道)身份进行指挥,这些文官是战役的最高指挥者,也是第一责任人,战役取胜,功劳最大的当然是他们,而不是那些武将,这也就是为什么天启皇帝下旨夸奖宁远大战时会说“袁崇焕存城功高”,而不会说是“满桂存城功高”的道理,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就像我们把三大战役的功劳都归功于林、罗、刘、邓、粟等统帅,而不会归功于那些具体作战的纵队司令的道理是一样的
不惟明朝是这样,以文制武,清承明制,也是这样,比如湘军统帅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淮军统帅李鸿章等人,这都是文官,论平定太平军的功劳,他们封公、侯,伯,当然也是远高于那些具体作战的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