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有一个地方叫甲村,在规划中有两条地铁线路A线和B线经过这里并分别设站(不换乘),但A线比B线要更早建设并进行站点命名,假设周边没有其它可供命名的地标,在一般情况下,较早建设的A线会将此处的站点命名为“甲村”,较晚建设的B线则会在命名时加上方位词等前后缀以与A线车站区分,这是大部分线路站点命名的普遍规律,即“先建线路使用原名,后建线路添加前后缀”,如南京奥体中心周边,先期建成的老1号线(今10号线)站点被命名为奥体中心站,后期建成的2号线站点则被命名为奥体东站
不过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况,即较晚建设的B线在此处的站点被命名为了“甲村”,反而是较早建设的A线站点被加上了前后缀,如香港荃湾线和观塘线的旺角站(建成于1979年)和东铁线的旺角东站(建成于1910年)
那么还有哪些符合这种“后建线路使用原名,先建线路添加前后缀”的站点命名呢(包括后期改名的)
不过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况,即较晚建设的B线在此处的站点被命名为了“甲村”,反而是较早建设的A线站点被加上了前后缀,如香港荃湾线和观塘线的旺角站(建成于1979年)和东铁线的旺角东站(建成于1910年)
那么还有哪些符合这种“后建线路使用原名,先建线路添加前后缀”的站点命名呢(包括后期改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