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兄吧 关注:206,974贴子:2,890,838
  • 14回复贴,共1

一公里直径的陨石是否能造成生物大灭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一篇正经的科普文,不为吵架而生)原因是我之前发表的一篇关于白洞的文章,引发了我的朋友“雨落”的怀疑,因此我决定单独为他写一篇文章,叙述:我并不是危言耸听
我的结论为,直径1公里以上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足以造成生物大灭绝,而对我决定从三个方面分别叙述这个观点
plan1:直接撞击地球造成的力度(冲击力与速度直接关系,因此我们取一个最能令人接受的速度即7公里/秒)
注:在太阳系内,小行星的速度范围大致是每秒11 -72公里。比如,在地球轨道附近的小行星, 相对太阳的平均速度约为每秒29.8公里,因此取7公里/秒速度为极起低条件的速度
事实上,撞击威力相当于1000亿吨TNT爆炸,相当于650万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威力
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会形成一个直径可能达到10-20公里甚至更大的陨石坑。例如,巴林杰陨石坑直径约1.2 公里,是由一个直径约50米的小行星撞击形成的。(按比例推算,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形成的陨石坑规模要大多)
之后强大的冲击力将席卷摧毁这个范围内的一切物体,若撞击的为沙漠,高原,山峰该灾害造成的危害会有所下降,
但事实上,真正摧毁生态并非冲击力,而是连锁反应,正如:路易斯·阿尔瓦雷茨(Luis Walter Alvarez)和沃尔特·阿尔瓦雷茨(Walter Alvarez)在自己的论文《Extraterrestrial cause for the Cretaceous-Tertiary extinction》(《白垩纪-第三纪生.物灭绝的地外原因》)所指出的那样,事实上,撞击之后极端恶劣天气,列如:①大量的埃土遮蔽阳光 ②气候极端下降 ③全球性火灾等。在生物灭绝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plan2:天灾将频繁光顾
①若小行星 撞击在海洋或靠近海洋的区域,会产生巨大的海啸,在摧毁了海洋生态之后,滔天的巨浪将直接摧毁人类核心国家的经济命脉城市,进而引发金融危机,甚至该危机将超过2007-2008年的第五次世界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将对人类经济造成灾难性迫害,若受害区域包括美利坚合众国的硅谷,波士顿,旧金山,日本的东京,中国的上海,深圳,韩国的首尔等东半球沿海城市,那么世界很有可能陷入短期的科技停滞(注:时间虽然很短,但就在自然灾害频发的这段时间)
②若小行星撞击大陆架,:小行星的撞击动能与它的质量和速度相关。根据动能公式E=1/2mv的平方,可大致估算其能量,一颗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球体, 体积约为5.23亿立方米,排除特殊情况,以普通岩石小行星,密度按常见的3吨/立方米计算,其质量约为15.69亿吨。以每秒7公里的速度撞击,很有可能引发“里氏十级甚至更高的地震”
这种规模的地震又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列如火山喷发,海啸等,举一个列子,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上的坦博拉火山爆发,直接导致了“无夏之年” 的出现,无夏之年的恶劣天气直接导致全球各地粮食减产,出现大规模饥荒,如中国云南,欧洲本土,美国东北部等。若发生里氏十级地震,不排除将出现超过坦博拉火车喷发的情况,我认为这个情况不可忽视
plan3:化学有毒物质的滋生
我们在排除小行星自身所携带的列如“诱发辐射”即伽马射线和放射性元素,如铀、 钍、钾-40、铀-238等物质之后进行论述
撞击产生的高温高压环境会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氮氧化物 也就是化学中的固氮反应,这种物质本身并不可怕,可怕是它升入高空导致的酸雨,小行星撞击后,可能引发数千里的空前巨大的森林火灾,这些火灾又会为氮气和氧气发生反应提供便利,换句话说,人类将在失去接近地球之肺森林面积的前提下,面临一场酸雨风暴,而且这场风暴过后,由于海洋生态和森林生态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人类或将面临呼吸危机。
综上所述,在我们排除连锁反应引爆核弹和小行星本体携带的放射性元素和极大低俗速度和质量的前提下。
撞击地球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将共同作用于地球上生态,那时不仅天灾频发,经济崩溃,科技停滞,甚至连最基本的原始社会农耕种植都将成为奢侈,即使排除呼吸和酸雨危机, 稀少的粮食减量和剩余肥沃的土地或将引发残余人类的内战,寒冷的冬天将在一年后光顾,失去阳光生态失去能量的源泉,谁也不知道这场冬天将在什么时候结束,也许当它结束的时候,地球上可能还会留着最后一个正在蚕食同类腐肉的人类。@雨落v依然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22 23:58回复
    @数理化灰仔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22 23:59
    收起回复
      嗯,不过话说你用不用百度网盘?我tm开了会员极速下载不到1mb每秒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23 00:20
      收起回复
        有几个字写错了,还有那个森林火灾的面积是千万里,不是千里,我少打了一个字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3-23 00:21
        收起回复
          算上后续的连锁效果大概率可以 但是目前人类有气象武器可否在未来改变自然是个问题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3-23 00:34
          收起回复
            量变引起质变,1公里陨石量都不够吧,真正砸下来感觉和沙皇氢弹差不太远。


            IP属地:墨西哥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3-24 11:18
            回复
              一公里直径的陨石撞击地球的潜在影响需要从多个科学角度分析,以下是关键结论:
              ---
              ### **1. 撞击能量与破坏范围**
              - **能量估算**:假设陨石密度为3克/立方厘米,速度为20公里/秒,其撞击释放的能量约为 **4.3×10^4 兆吨TNT当量**,相当于数百万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
              - **直接破坏**:
              - 撞击坑直径约 **10-15公里**,深度约2-3公里。
              - 冲击波可摧毁方圆数百公里内的地表结构,引发区域性火灾。
              - 若撞击海洋,可能生成高达数百米的海啸,威胁沿海地区。
              ---
              ### **2. 气候与环境影响**
              - **尘埃与气溶胶**:撞击会向平流层喷射大量尘埃和硫酸盐气溶胶,可能遮蔽阳光数月,导致全球气温下降 **5-10°C**(短期“撞击冬季”效应)。
              - **光合作用中断**:阳光减少可能扰乱植物生长,威胁食物链基础。
              - **酸雨与臭氧层破坏**:高温下生成的氮氧化物可能导致酸雨,并暂时削弱臭氧层。
              ---
              ### **3. 生物灭绝的可能性**
              - **区域性灾难**:撞击点附近生态系统可能被彻底摧毁,导致局部物种灭绝。
              - **全球性影响**:气候扰动可能引发农业崩溃、生态系统失衡,但规模可能不足以触发**全球性生物大灭绝**(如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中75%物种消失)。
              - **历史对比**:
              - **希克苏鲁伯陨石(10公里)**:引发大灭绝的主因是长期气候效应(如持续数十年的寒冷与酸化)。
              - **一公里陨石**:其尘埃沉降可能在数年内恢复,气候冲击相对短暂,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显著小于10公里级天体。
              ---
              ### **4. 关键变量**
              - **撞击位置**:陆地撞击释放更多尘埃,海洋撞击则引发巨型海啸。
              - **成分与速度**:金属质陨石穿透更深,释放能量更高;速度每增加1倍,能量翻4倍。
              - **地球敏感期**:若撞击时生态系统已脆弱(如冰期或大规模火山活动期),叠加效应可能加剧危机。
              ---
              ### **结论**
              一公里直径的陨石**可能引发区域性灾难与短期全球气候异常**,但**不足以单独导致生物大灭绝**。其影响介于通古斯事件(局部破坏)与白垩纪大灭绝之间,更可能造成**显著但不完全的生物损失**(如部分物种区域性灭绝或短期生态崩溃)。真正的全球大灭绝通常需要更大天体(直径≥10公里)或多重环境压力共同作用。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3-27 20: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