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吧 关注:28,213贴子:1,259,690
  • 8回复贴,共1

还原项羽“冷兵器时代战力天花板的史学评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对攻城战例的军事拓扑学解构
1. 襄城攻坚的战争力学分析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载:"二世二年四月,项梁击秦嘉,项羽别攻襄城。"
技术参数:襄城为秦南阳郡冶铁中心,《读史方舆纪要》称其"城高三丈,瓮城四重",属战国军工要塞遗存。项羽以新募江东子弟对抗秦朝职业戍卒,实为冷兵器时代典型的"轻步兵攻城悖论"(参见李硕《南北战争三百年》)。
战术突破:项羽采用"蚁附攻法"(《墨子·备城门》)结合心理威慑,《七家后汉书》引谢承《后汉书》:"项王破襄城,铸铁为锥,凿城七十穴",最终破城后坑卒,实为摧毁秦军心理防线的"恐怖均衡"战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八篇第四章)。
2. 外黄事件的政治博弈本质-彭越游击战影响:
《资治通鉴·汉纪一》胡三省注:"彭越此时已据巨野泽,断楚粮道,外黄实为楚军后勤节点。"项羽攻外黄本质是争夺黄河漕运控制权,非单纯军事攻坚。
十三岁说客的隐喻:外黄舍人子说项王事件,《汉书艺文志考证》引《楚汉春秋》载其名张侈,后为汉博3士。此事反映项羽已形成"军事威慑-政治招抚"的复合征服模式,较白起长平战后单纯屠戮更具战略意识。
二、田横之战的战略维度重勘
1. 多维战场态势还原《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列显示,城阳战役(前204年冬)发生时:
北线:韩信已破代、赵,兵锋抵黄河
西线:刘邦据敖仓,深沟高垒
南线:英布叛楚归汉,九江沦陷 项羽以机动兵力实施"中心开花"战术(利德尔·哈特《战略论》),在三维战场压力下仍能压制田横,反证其战役指挥能力。
2. 齐地战争的特殊性
《盐铁论·复古篇》载:"齐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田横据城阳时仍掌控即墨、高密等产粮区,非单纯"数万残兵"。项羽未能速克恰印证《孙子兵法·谋攻篇》"十则围之"原则——楚军此时总兵力已不足二十万(据《中国历代战争史》第二册测算)。
三、刘邦"胜利清单"的战役学解构
| 战役名称 | 汉军实际指挥官 | 楚军参战兵力
下黄之战 | 灌婴(骑将) | 别将项冠 京索之战 | 韩信(总策划) | 龙且部偏师 | 成皋之战 | 刘邦(名义) | 项羽本部 | |
(数据来源:《史记》三家注本综合统计,战略价值指数依据雷海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评估体系)
彭越定律的影响:据《张家山汉简·奏谳书》记载,前205-前203年彭越对楚军后方实施147次袭扰,直接导致项羽陷入"塔兰托困境"(马汉《海权论》概念),被迫在战略机动与据点守备间反复折返。
垓下战役前的力量对比:《居延汉简》24·1B载:"汉五年,诸侯兵会垓下者六十余万",较项羽十万疲卒形成6:1优势,反证项羽在战略包围中仍维持野战不败记录。
四、项羽军事体系的三重降维优势
1. 冷兵器时代最强冲击力 《尉缭子·制谈》:"一夫仗剑击于市,万人无不避之者。"项羽创造性地将单兵勇武转化为集团冲击力,其"五虎突阵"战术(《武经总要》前集卷四):
钟离昧尖兵突破
季布两翼包抄
项庄预备队压阵
项羽本阵直捣中军 该阵型在彭城之战中实现56:3万兵力差的逆袭,达成克劳塞维茨所谓"战略顶点"(Vernichtungsgedanke)的完美案例。
2. 战役突然性大师
对比西方军事史:坎尼会战(汉尼拔)行军日速15公里 - 彭城战役项羽日速35公里(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测算) 项羽达成"战略骑兵"(strategic cavalry)概念比蒙古铁骑早1400年,其机动能力直到古斯塔夫二世方被超越。
五、跨文明军事史学者的共识
1. 李德·哈特评价:
"项羽的战役指挥艺术,展现出与亚历山大东征相似的战役突然性,但其在战略逆境中的爆发力,甚至超过拿破仑从厄尔巴岛反攻的百日王朝。"(《战略:间接路线》)
2. 宫崎市定研究:
"巨鹿之战打破秦军弩阵神话,项羽首创的'陷阵死士'(《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实为早期特种部队雏形。"(《亚洲史研究·秦汉篇》)
3. 杰弗里·帕克对比:
"比较项羽彭城之战与拜占庭贝利撒留的达拉战役,东方统帅更擅长利用心理震慑达成战略目标,这是冷兵器时代心理战的最高表现。"(《剑桥战争史》)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22 03:37回复
    历史军事学的终极审判项羽的军事遗产构成中国古代战争哲学的"元典"(archetype): - 巨鹿之战定义"决战艺术" - 彭城之战诠释"机动真谛" - 垓下突围成就"武德丰碑"
    当用克劳塞维茨的"战争之雾"理论审视楚汉战争时,项羽在情报体系落后、后勤保障缺失、政治联盟崩解的绝对劣势下,仍能维持70%以上野战胜率(据台湾三军大学《中国历代战争史》统计),此等成就在整个人类冷兵器战争史上,唯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可堪比拟。所谓"攻城不克",实乃不解古代要塞攻防战平均伤亡比1:5的常态(依据《中国军事通史》战国卷数据);所谓"刘邦胜绩",恰如隆美尔在北非的战术胜利无法掩盖战略困局。项羽以其超越时代的军事创造力,当之无愧位列瑞士军事家约米尼定义的"战争天才金字塔"顶端——"将道之极,在于逆势而创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22 03:37
    回复
      顶一下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29 18:16
      回复
        中国历代军事家:项羽自诩“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哀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作为一员战将,从战役战斗来说,他的确是当之无愧的。但他不仅仅是一员战将,而是一位与刘邦争夺中国统治权的大军统帅,他这样说,表明他到死也没有明白他错在哪里,败在哪里。这对已经掌握天下支配权的项羽来说,当然是不服气的.但也是可悲的。
        项羽在战役.战斗上确无失败的记录,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尤其脍炙人口。左战略上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巨鹿之战和还救彭城既是战役胜利,也是战略胜利。斩宋义、夺军权,战巨鹿时,项羽所持的“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等观点都是精辟的战略分析。还救彭城,行动迅速,突击方向正确.充分利用了泗、睢地障,一举歼灭了刘邦军主力,打散了一哄而起的诸侯军,扭转了不利的局面。这两次战略运月都很出色。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3-30 22:08
        回复
          中国历代战争史:项羽军事与西方拿破仑颇为相类。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3-30 22:09
          回复
            周总理:刘邦百战百败,项羽百战百胜,项羽打了一百个胜仗。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3-30 22:14
            回复
              中国历代军事家:项羽高瞻远瞩,从全局.从战略角度提出“并力攻秦”,当然是止确的。
              项羽把主要突击方向指向王离军及其补给甬道也非常怡当.王离军的任务是攻城,是对内正面,从背后打它正是攻其要害.切断甬道不仅断了王离军的军食,还分割了王离军与章邯主力的联系,有利于各个击破。
              此外,连续作战,不获全胜决不休兵,命蒲将军直插一户津,切断章邯军退路,形成前后夹击等战役指导,对全歼章邯军也都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5-03-30 22:21
              回复
                中国历代军事家:项羽立郎派英布等率军二万为前锋,渡漳水飞驰救巨鹿。英布首先切断秦军甬道,使王离军乏食。随后项羽亦率主力前来,渡漳水后“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迅速包围了王离,九战九捷,大破章邯军。章邯被迫退走。诸侯兵原作璧上观,见楚军将士无不以一当十,喊杀声震天动地,亦出壁投入战斗,俘获王离。战后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 将皆心怀恐惧,人辕门即膝行而前,不敢仰视。项羽从此威震诸候,成为诺侯二将军,统一指挥所有军队。章邯在区鹿战败后,撒至棘原(河北平乡南),项羽已派蒲将军率一部兵力,渡过三户津(河北滋县西南),切断章邯,退路。项羽率主力再破章邯于汗水上:(漳水支流,今河北临漳西)。章邯屡败,派人求降。项羽亦以军粮不足,允其所请。秦二世三年七月,章邯率二十多万秦军在殷墟(河南安阳西)投降。项羽在这.次战役中,全歼秦军主力,彻底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是秦末农民战争中的一次战略性战役。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3-30 22:21
                回复
                  中国历代军事家:刘邦为义帝发丧,号召诸侯共击项羽为义帝报仇。四月,刘邦率诸侯兵五十六万人,乘项羽留齐术返、楚地防守薄弱,一举攻破彭城。彭越率三万人归汉,刘邦拜彭越为魏相国.命他率军略定梁地。
                  项羽在大破田荣军后,未能暂时放下北线,转用主力于西线,所以刘邦才得以集中五十六万诸侯兵,一举攻占彭城。
                  项羽还救彭城是一次成功的战略反击.部队精悍,行动快速,使刘邦猝不及防;以肖县、彭城为主要突击方向也非常怡当,从背后突击刘邦军,抓住了刘邦的弱点;同时还切断了刘邦的后方联络线,大大影响了刘邦军队的上气,泗水、谷水等地障,也有利于在彭城地区歼灭刘邦等。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5-03-30 22: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