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佛吧 关注:11,194贴子:156,177
  • 5回复贴,共1

谛深大师开示:什么是不淫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智依代声闻问:1、与妻子同床,是否违不淫戒。2、父亲春节杀鸡算不算杀生人等;什么是共住;母亲信耶稣算不算外道等。
坐下弟子及初发心声闻:汝等能以是问我,为师甚感高兴。佛法末世众生因是等问,能于诸多罪孽海中获劫尽前解脱。邪魔外道为获弟子故,破佛所说,将是等戒律,以种种执见说,兴灭度法。汝等谛听当为汝说。
善者,众生世界,皆诸业相缠,所谓相缠成情,情为罪根,譬如,有人帮你或骂你,你终身不忘,不忘为缠,缠者成业,转世为情,以是因缘成父母兄弟姐妹善缘恶缘。
所谓转世情缘,由胎卵湿化应境而生,男女交媾,造转世境,互为不忘,成缠缚种。父本为被骂之不忘因,母本为骂之不忘因。父本种子,直入母本恨或思体,父母二本相互缠缚成就胎儿。虽胎卵湿化皆由同体缠缚生,异体缠缚生,或单体分段生,单体分化生。其缘分,皆为缠缚而成。
所谓淫心,实则引发诸业之本,交媾之时多有业应。于是,父母兄弟姊妹缘分,实则罪孽之表。是故,修行之者,若欲出离五浊恶世,不断淫心,即为六道,谈何出离。如是,与父母兄弟姊妹相处,实则善恶业之为根,若不与父母兄弟姊妹情愿分离,不能获得出离苦海实证。所谓情愿分离即是不共住体相。
基督教属外道典籍,不能共住。譬如,梵众天内无人知晓基督教名相,因梵众天无基督教。若与基督教共住,必受其习气熏染,而遭染污,此即是六道谈何出离。是故,不与外道典籍共住。
善者。欲入佛门,修出离法,是等戒当持,若现前缘分不能持,可暂且不持,等缘分成熟,再求此戒。另外,于和尚求戒,需受教授阿闍梨讲戒,若未讲戒,称为相戒或妄戒,与无戒等同。
祝修行者,早证佛道。
谛深2014,10,19因弟子智依代声闻弟子问。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21 19:18回复
    悲悯人间、清越乐心、孤独泓锐追武.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阿弥陀佛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21 19:18
    回复
      佛需不需要供养?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22 22:43
      收起回复
        谛深大师开示:什么是供养
        坐下弟子,所谓供养三宝是为结佛法僧缘以求度脱。师父已有开示中做过机缘开示,今因声闻善知识有问:如何如法供养,再为汝等讲说供养。
        坐下弟子,供养之本为自之因业或罪耳有求所行结善缘起。是故,供养实则为与佛法僧三宝结缘之作。如何才能如法供养,若欲与三宝结缘,须知三宝之本,佛法二宝须遇佛住世,或遇佛之藏身住世,或遇圣僧住世方能正结善缘,或当下解脱、或转世解脱。下尊佛出世须大劫之后,故,遇佛出世实为甚难;佛之藏身多于种种形象藏于法界而不说法,故,欲遇佛之藏身住世,须有大修行与大因缘,若无修行,佛之藏身比甚难遇之更难,若为语言说之称不能遇。欲遇圣僧住世,需累劫缘分,若有人以自己执见判定僧众,不能见贤圣。
        善知识,欲如法供养,若无法眼、佛眼能知圣贤,当依戒律行于供养或布施,所谓布施乃自行缘分,始于慈悲种子。如若不能依于戒律,所行供养多为做自己累劫佛法正象末缘分之有业、有罪缘分,难于成就。
        善知识,当如是知入供养或布施法,称为如法。谛深2015,8,27日应群中声闻问。
        因有修行问盂兰盆法会如何如法供养师父僧众,谛深大师作如上开示。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3-22 23:43
        回复
          谛深大师开示:什么是供养、布施?(第二品)
          坐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众,所谓供养与布施分尘缘供养与布施与佛门供养与布施。尘缘供养与布施乃:以自身愿望为依,或自身目的为导力所能及之为称为尘缘供养;无目的、因某种缘分偶遇之给予,称为尘缘布施!
          所谓佛门供养与布施乃指:皈依佛后,以佛为自己生命所依,将一切奉献于佛之为,佛门供养有诸多类别;而不以佛法为命,以自己某种职业为目的和终身追求之愿,仅因所需、有求、有用、有想等,或因感召等给予钱财者,称为佛门布施!
          是故,善知识,佛门供养获福,布施有罪得消!
          善知识,譬如:有人不皈依三宝,予僧财物,称为佛门布施!有人出家为僧一生一文不耗,严净毗尼,菜叶不弃,延佛慧命,称为佛门供养!
          善知识,汝等当知佛法难闻,莫自狂为!
          谛深2016,9,4日因有重罪之网站示!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3-22 23: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