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传菩萨道思想的起源
南传佛教有关菩萨道思想的经典,主要收录于巴利语三藏圣典《经藏·小部》中的《本生经》《佛种姓经》《所行藏经》及其批注。其中:
1、《本生经》(Jàtaka)讲述了佛陀在过去无量劫生死轮回中行菩萨道、修行巴拉密的故事;该经共分为22集,收录了547个佛本生故事。
2、《佛种姓经》(Buddhavaüsa),又可译为《佛史》。共分为二十八品,主要内容讲述了包括佛陀在内的二十八位过去诸佛。
3、《所行藏经》(Cariyàpi?aka),分为三品,用偈颂体裁讲述了佛陀过去生行十巴拉密的三十五个本生故事。
据《佛种姓经》中记载,佛陀在成道后的第二年,回到了祖国咖毕喇瓦土(Kapilavatthu,迦毗罗卫城),住在尼拘律陀园。佛陀为了降伏因出身高贵而骄傲自大的释迦皇族,特地显现了双神变。沙利子(Sàriputta,舍利弗)尊者知道事由经过后,带着五百位常随阿拉汉来到佛陀面前,请求佛陀讲述其过去生中行菩萨道及圆满巴拉密的故事,于是佛陀讲述了其从燃灯佛时代的苏美塔智者(Sumedha,善慧,妙智)一直到维山达拉王时代漫长时间中修行菩萨道的《佛种姓经》。南传佛教的菩萨道思想即源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