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吧 关注:21,983贴子:155,315
  • 0回复贴,共1

耳聋耳鸣的中医辨证与调理方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耳聋和耳鸣是常见的耳部疾病,它们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症状表现多样,治疗方法也因具体病因和病情而异。以下是对耳聋和耳鸣的详细介绍,包括中医辨证及调理方法。
实证
1. 风热侵袭
辨证要点:耳鸣如吹风样,听力下降,伴有耳内胀闷感,常伴有发热、恶风、头痛、鼻塞、流涕、咽痛等外感风热症状,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对于风热侵袭所致的耳鸣耳聋较为明显。
2. 肝火上扰
辨证要点:耳鸣如潮声,或如雷鸣,听力下降,每因情志抑郁或恼怒而发作或加重,伴有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胸胁胀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开郁通窍。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对于肝火上扰型耳鸣耳聋,效果显著。
3. 痰火郁结
辨证要点:耳鸣如蝉鸣,或如机器声,听力下降,耳内闷胀堵塞感,伴有胸闷痰多、口苦、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散结通窍。
中成药:礞石滚痰丸,牛黄清心丸,黄连上清丸对于痰火较盛,舌苔黄厚腻的耳鸣耳聋患者效果较好。
4. 气滞血瘀
辨证要点:耳鸣耳聋经久不愈,耳内有堵塞感或刺痛感,或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活络。
中成药:血府逐瘀丸,通脉颗粒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耳鸣耳聋
虚证
1. 肾精亏损
辨证要点:耳鸣如蝉鸣,昼夜不息,安静时尤甚,听力逐渐下降,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健忘、遗精、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肾填精,滋阴潜阳。
中成药:参鹿膏,全鹿大补丸是治疗肾精亏损型耳鸣耳聋的常用药物
2. 气血两虚
辨证要点:耳鸣声低,劳累后加重,听力逐渐下降,伴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和胃。
中成药:人参归脾丸,十全大补丸,对于气血两虚较为明显,面色苍白、身体虚弱的耳鸣耳聋患者较为适用。
3. 脾胃虚弱
辨证要点:耳鸣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听力逐渐下降,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四肢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缓。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通窍。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健脾丸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耳鸣耳聋。
其他调理方法
1. 食疗方法
a. 枸杞干柿粥:枸杞子20克,干柿3枚,黑米100克,煮粥食用,可补肾健脑。
b. 菊花葛蒲饮:菊花30克,菖蒲15克,车前草30克,水煎代茶饮,适用于肝火上炎型耳鸣。
c. 黑木耳大枣粥:黑木耳40克,大枣5枚,粳米100克,煮粥食用,可补充铁元素,预防耳鸣。
2. 针灸治疗
根据耳鸣耳聋的证型,选取相应的穴位,如听宫、听会、翳风、太溪、太冲等。急性期建议每周针灸2-3次,慢性期每周1-2次。
3. 日常保健
a. 按摩耳朵:如鸣天鼓、摩耳轮、揉耳垂等,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内耳血液供应。
b. 保持良好心境: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平和心态,减少耳鸣发作。
c. 避免噪音刺激:减少暴露于高分贝噪音环境,保护听力。
4. 生活方式调整:
a. 保持健康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b. 饮食调理: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
c. 放松身心:通过听轻音乐、自然声音(如海浪声、雨声)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耳鸣。
d.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
耳鸣耳聋的中医调理需要根据具体证型进行辨证施治,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理。


IP属地:辽宁1楼2025-03-21 16:2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