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ple生活吧 关注:87贴子:11,899
  • 7回复贴,共1

不管你学的是什么专业,你都应该多少懂些管理学的东西(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南1楼2010-12-20 12:01回复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景象学家在说明空气体系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然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渺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宏大的差异。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度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今天的企业,其命运同样受“蝴蝶效应”的影响。花费者越来越信任感觉,所以品牌花费、购物环境、服务态度……这些无形的价值都会成为他们选择的因素。所以只要稍加留心,我们就不丢脸到,一些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公司在他们的公司理念中都会涌现这样的句子:
         “在你的统计中,看待100名客户里,只有一位不满足,因此你可骄称只有1%的不及格,但对于该客户而言,他得到的却是100%的不满足。”
         “你一朝对客户不善,公司就须要10倍甚至更多的尽力去补救。”
         “在客户眼里,你代表公司”。
         今天,能够让企业命运发生转变的“蝴蝶”已远不止“打算之手”,随着中国联通参加电信竞争,私营企业承包铁路专列、南京市外资企业参与公交车竞争等消息的呈现,企业坐而无忧的垄断位置日渐势微,开放式的竞争让企业不得不斟酌各种影响发展的潜在因素。
         精简机构、官员下岗、撤消福利房等办法,让越来越多的人阔别传统的保障,随之而来的是依附自己来决议命运。而组织和个人自由组合的成果就是:谁能捕捉到对性命有益的“蝴蝶”,谁就不会被社会摈弃。
    


    IP属地:河南2楼2010-12-20 12:01
    回复
      猴子与表的故事】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天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庸而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聪慧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处,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请教确实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计划。“猛可”逐渐树立起权威,当上了猴王,魔兽私服论坛。
           做了猴王的“猛可”以为是腕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它天天在森林里巡视,盼望能够拾到更多的表。工夫不负有心人,“猛可”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表。
           但 “猛可”却有了新的麻烦:每只表的时间唆使都不尽雷同,哪一个才是确实的时间呢?“猛可”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当有下属来问时光时,“猛可”支支吾吾答复不上来,全部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因此变得凌乱。过了一段时间,猴子们起来造反,把“猛可”推下了猴王的宝座,“猛可”的珍藏品也被新任猴王据为己有。但很快,新任猴王同样面临着“猛可”的迷惑。
           这就是有名的“手表定律”:只有一只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只或更多的表,却无法断定几点。更多钟表并不能告知人们更正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精确时间的信念。
           手表定律带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示:
           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使人无所适从;对于一个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凌乱。
           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以上的人来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人无所适从;对于一个企业,更是不能同时采取两种不同的管理办法,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法发展。
           在这方面美国在线与时期华纳的合并就是一个典范的失败案例。美国在线是一个年青的互联网公司,企业文化强调操作机动、决策敏捷,请求一切为快速抢占市场的目标服务。时代华纳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树立起强调诚信之道和创新精力的企业文化。
           两家企业合并后,企业高等治理层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两种价值尺度的冲突,导致员工完整搞不清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终极,时期华纳与美国在线的世纪联姻以失败告终。这也充分辩明,要搞明白时光,一块走时正确的表就足够了。
           只选择你认为准确的
           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任的一只,尽量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尺度,听从它的指引行事。
           尼采有一句名言:“兄弟,如果你是荣幸的,你只要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会更轻易些。”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适从,心力交瘁,不知自己该信哪一个。
           还有人在环境或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爱好的途径,并因此而郁郁毕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标成绩,也领会不到胜利的快活。
           在现实生涯中,我们也经常会碰到相似的情形。比如两门选修课都是你所感兴致的,但是授课时光重合,而且你又没有足够的精神学好两门课程,这个时候你很难做出选择。在面对两个同样优良、同样倾心于你的男孩子时,你也必定会苦恼许久,不知该如何做出决断。
           择业时,地点、待遇不分伯仲的两家单位,你将何去何从?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我们都要面对“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苦恼。
           在面对抵触选择的时候,我们推举应用“隐约心理”,镜湖边的许愿树。所谓“含混心理”,就是在一个很难决策的情况下,以潜意识的心理为重要基调,做出符合潜意识心理的选择。
           心理学研究表明,“隐约心理”实际上是人在成长进程中不断积聚的一种心理沉积。也许你并不能说出一条明白的原因,但是通过心理的潜意识,一般情况下可以做出最符合个体心理需求的决定。这里说的潜意识,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含混心理”在抵触选择眼前,能够提供应我们最安全的心理维护,因而是值得倡导的。
           核心理念:更多选择、更多尺度会让人无所适从。
           利用要诀:明白目的、不受干扰;理解取舍,该放则放。
      


      IP属地:河南4楼2010-12-20 12:02
      回复
        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是非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需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水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水桶理论”也即“水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依据这一核心内容,“水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干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IP属地:河南5楼2010-12-20 12:02
        回复
          晕轮效应】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分歧。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奢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美丽的女人也必定有非凡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来往中,人身上表示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饰了其他特点,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在日常生涯中,“晕轮效应”往往在静静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毛病,或衣着装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以为他们必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爱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过错在于:第一,它轻易捉住事物的个别特点,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接洽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接洽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定会有另一种特点;第三,它说好就全都确定,说坏就全体否认,这是一种受主观成见安排的尽对化偏向。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来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战胜晕轮效应的副作用。
          


          IP属地:河南6楼2010-12-20 12:02
          回复
            【破窗理论】
                 也称“破窗谬论”,源于一个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在一本小册子中的一个譬喻(也有人认为这一理论是法国19世纪经济学家巴斯夏作为批驳的靶子而总结出来的,见其有名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这位黑兹利特说,假如小孩打破了窗户,必将导致破窗人调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进社会就业。
                 在这里,学者是为了阐明孩童的行为与政府的行为所能产生的成果,从而彻底地否认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涉政策。“破窗理论”就是典范的“损坏发明财富”。把这样的谬论放之于洪灾,放之于地震,放之于战斗,似乎都很适合。
                 破窗理论:一个屋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涌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标东西;一个很清洁的处所,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呈现之后,人就会绝不犹疑地抛,丝绝不觉羞愧。
            


            IP属地:河南7楼2010-12-20 18:56
            回复
              生活啊 把这个帖子写成日志放到我空间 明天告诉你我密码


              10楼2010-12-20 20:27
              回复
                好的


                IP属地:河南11楼2010-12-20 20: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