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4月12日
漏签
0
天
闪电战吧
关注:
8,726
贴子:
108,894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玩乐
1
2
下一页
尾页
21
回复贴,共
2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闪电战吧
>0< 加载中...
德战之巅—东线第五章攻占克里米亚(GZM11.3+真实性补丁+速攻流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烽火铁十字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经过北集在波罗的海的围歼战、南集在杜布诺的极限防御、中集攻克斯大林防线后向斯摩棱斯克的闪电狂飙、党卫军“帝国”师和第10装甲师在莫扎伊斯克的钳形攻势,德战迎来其巅峰时刻—攻占克里米亚。
送TA礼物
IP属地:辽宁
1楼
2025-03-20 22:19
回复
烽火铁十字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主要地区:
“Deutschland”(德国)、“Norwegen”(挪威)、“Finnland”(芬兰)等 ,还有 “ATLANTIK”(大西洋)和 “MITTELMEER”(地中海)
IP属地:辽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2楼
2025-03-20 22:30
回复
收起回复
烽火铁十字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对勾代表德国占领的区域,准星代表本章的作战区域—克里米亚
IP属地:辽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3楼
2025-03-20 22:37
回复
收起回复
烽火铁十字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蒂佩尔斯基希所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关于克里米亚战役的描述:
当德国军队在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进攻做准备,进行兵力补充和重组时,在克里米亚发动了两次强大的攻势,目的是消除对德军南部侧翼的威胁,并解放第 11 集团军。
自1942年 1 月以来,俄国人在刻赤半岛的西端大力加强了他们的阵地,并在那里部署了大量兵力。
因此,德国军队的推进首先要突破敌人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以便为歼灭敌人创造先决条件。
5 月 8 日,德军在右翼发起主要攻击,部队在炮兵和轰炸机的强力支援下,深入楔入敌人的防御,并在第二天突破了防线。
随后,突进的德军向北转向,包围了仍坚守防御阵地右翼的俄军。
与此同时,德 - 罗机动部队继续向东推进,阻止敌人重新组织防御。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剩余俄军的顽强抵抗被粉碎。
5 月 15 日,刻赤市被攻占。
虽然,俄军在半岛上部署了 17 个步兵师、3 个步兵旅、2 个骑兵师和 4 个坦克旅。
德军的攻击遭到了俄军机动编队的反击。
但德军取得了胜利。
德军俘虏了 15 万人,缴获了 1113 门火炮、255 辆坦克和 323 架飞机。
而后,克里米亚仅剩下塞瓦斯托波尔这个坚固的要塞,而其从1941年 9 月中旬起被德 - 罗军队包围。
这个要塞由众多长期和野战类型的防御工事掩护,只有在经过密集的航空轰炸和炮兵压制后才能发起攻击。
德军集中了强大的攻城炮兵,包括 600 毫米迫击炮,首先于1942年 6 月 3 日在赛瓦斯托波尔的北部地段展开攻击。
6 月 7 日,德 - 罗军队发起进攻。他们花了两周时间突破坚固的阵地,到达北部海湾。
关键的阵地被突破,因为德军控制了海湾和港口,能够阻止塞瓦斯托波尔通过海路获得补给。
6 月 10 日,在东部地区的南部发起了第二次进攻。
到 6 月 29 日,德军到达了北部海湾的东端,并也向城市南部的西部推进。
7 月 1 日,在经过强大的炮兵和航空兵火力准备后,从东部和南部对城市的中心部分发起了攻击。
第二天,德军从敌人手中夺取了刻松内索斯海角。
这标志着战役结束
德军总战利品为 10 万名俘虏、622 门火炮、26 辆坦克和 141 架飞机。
克里米亚完全落入了德国人手中。
IP属地:辽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6楼
2025-03-20 23:05
回复
收起回复
烽火铁十字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第一节 “追捕德鲁夫” 行动(攻占刻赤半岛)
IP属地:辽宁
7楼
2025-03-21 04:48
回复
收起回复
烽火铁十字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地图左上角是德国陆军元帅埃里希・冯・曼不群,其负责克里米亚战役的指挥。
蓝色箭头代表德军,红色箭头代表苏军。
右上角的小地图对局部战况进行了更详细的展示。
右下角是纪念克里米亚战役的“盾”章。
在二战中,克里米亚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德军希望通过占领这里,控制黑海的重要港口,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德军进行了较为复杂的军事调动和进攻部署,他们试图通过多方位的行动来包围和击败苏军,从而实现对克里米亚的控制 。
IP属地:辽宁
8楼
2025-03-21 05:11
回复
收起回复
烽火铁十字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关键词:
“BLACK SEA”:黑海
“KRIM”:克里米亚(德语)
IP属地:辽宁
9楼
2025-03-21 05:13
回复
收起回复
烽火铁十字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在 1942 年春天,克里米亚地区的战斗,如同苏德战线的其他地段一样,进入了阵地战阶段。击败克里米亚地区苏联军队的任务,最初于 2 月 12 日被提上日程,当时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在冬季结束时对东线战事进行了部署。
东线德军三个集团军群的主要指导性文件是 1942 年 4 月 5 日的第 41 号指令。该指令确定了 1942 年战役的主要目标 —— 高加索和列宁格勒。为了推进该计划的实施,有必要消除苏联冬季攻势的影响,稳定并加强整个东部战线, 并借此释放更多兵力以执行主要作战任务。
为了解放被牵制在克里米亚前线孤立地段、陷入阵地战的第 11 集团军的主力部队,第 41 号指令中设定了任务:“肃清克里米亚的刻赤半岛上的敌军,并占领塞瓦斯托波尔”。
在接到肃清刻赤半岛敌军的任务后,第 11 集团军司令冯・曼施坦因上将留下五个师围困塞瓦斯托波尔,将主力部队集中在阿克 - 莫奈前线。很快,在 1942 年 4 月的一次希特勒主持的会议上,曼施坦因和松德施特恩提出了一项击败刻赤半岛上苏联军队的行动方案。
苏联军队在阿克 - 莫奈前线部署得相当密集,但这种兵力密度在各处并不相同。他们三分之二的兵力 —— 第 47 和第 51 集团军,被集中在北部地段。在南部,毗邻黑海的地方,克里米亚前线的左翼较为薄弱,“三个集团军中最薄弱的” 第 44 集团军在那里设防,从这个方向突破可以攻击到位于北部的敌军较强部队的后方。
因此,占领刻赤半岛的计划是从弗拉季斯拉夫卡 - 达塔卡姆希地区对克里米亚前线左翼的苏联军队防线发起攻击。执行这一任务被分配给了第 30 军,该军由第 28 猎兵师、第 50、132 和 170 步兵师以及第 22 装甲师组成,并得到了突击炮部队的增援。在抵达阿姆 - 伊利 - 帕尔帕奇 - 伊利防线后,突击集团的主力部队向北转向,攻击敌人主力部队的侧翼和后方,然后将他们包围在半岛的北部海岸。
此外,部分部队将向鞑靼地峡和刻赤方向推进,任务是确保突击集团的右翼安全,并切断苏联军队向东撤退的路线。为了完成这项任务,由德国和罗马尼亚摩托化部队组成的格罗德克摩托化旅也参与其中。
其余部队,包括第 42 军和罗马尼亚第 VII-Ha 军,负责对克里米亚前线的右翼进行牵制性进攻,并在主要突击集团完成任务之前,通过佯动牵制住俄罗斯的第 47 和第 51 集团军,随后对其进行追击。
在突破的后续支援行动中,计划将第 426 步兵团的一个加强营通过船只登陆到后方,地点在查卢普山附近,并在鞑靼地峡地区投入几支战术空降部队,以切断敌人的退路。
从空中,德国的进攻得到了里希特霍芬的第 8 航空军的支援,这是德国空军中最强大的航空部队,用以支援地面部队。这次行动的代号为 “德鲁夫”(Trappenjagd,意为 “猎捕行动” )。
1942 年 5 月 8 日清晨,“追捕德鲁夫” 行动开始。首先,德国空军和炮兵摧毁了预先确定的苏军的指挥和观察哨所以及通讯单位,迅速有效地瘫痪了苏联军队的整个指挥系统。
第 30 军沿着塞瓦斯托波尔湾海岸在一个 5 公里的地段上突然发动攻击,突破了俄罗斯第 63 山地步兵师的阵地,并越过反坦克壕沟,推进到 7 - 8 公里的深度,抵达了阿尔马 - 伊利地区。在步兵之后,坦克开始向突破口推进。
从海上登陆的部队也发挥了作用。海岸几乎没有设防,登陆的营在后方出其不意地发现了俄罗斯军队。在前线的北部地段,第 42 军开始积极牵制敌人。
5 月 11 日早晨,德国军队开始向北扩大突破口,并从帕尔帕奇地区向奥古兹托布发起进攻。当天结束时,第 22 装甲师抵达亚速海;有 8 个苏联师被包围在它形成的包围圈中。克里米亚前线的其余部队则继续地向东推进。敌人试图在南部部队撤离时,在鞑靼壁垒组织防御,但由于苏联指挥部的命令未能传达给部队而失败。
德国军队在 5 月 13 日抵达鞑靼壁垒,比敌人从一线预备队中调往前线的第 156 步兵师还要早,并在其中心地段发动攻击。克里米亚前线就此崩溃。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苏联部队撤往刻赤地区,德国军队持续追击。到 5 月 14 日结束时,第 170 步兵师的先头部队突破到了刻赤的南部和西部郊区,同时也抵达了刻赤海峡海岸。
5 月 15 日,德国军队占领了刻赤市,苏联军队撤离该市,开始向塔曼半岛撤离。
到 5 月 18 日,“追捕德鲁夫” 行动结束。六个德国师击败了三个苏联集团军,克里米亚前线不复存在。
IP属地:辽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1楼
2025-03-21 05:37
回复
收起回复
烽火铁十字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一、罗马尼亚部队以6队机动步兵进攻苏军右翼,引起苏军大规模反击。再依托战壕守住阵地,牵制住苏军北部主力,完成任务:
IP属地:辽宁
12楼
2025-03-21 05:48
回复
收起回复
烽火铁十字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二、航空兵和炮兵准备后,海军陆战队从苏军侧后登陆,配合正面部队向苏军左翼发起进攻。越过反坦克壕沟时,迎来本关第一场血战:
因为德军向苏军左翼突击,所以遭到苏军环形中、远程密集炮兵火力的压制。本关祭出速攻流连环击:双重弹幕推进(步兵集群+迫击炮分队)接坦克集群突击。一波不成,再来一波。
另外任务介绍中的空中支援是浮云,并没有一根毛,只有打到鞑靼通道时会有伞兵支援。
反坦克壕沟通道处,苏军以面对线,并有火炮环形压制,德军连环三波步坦分别突击,并在海军陆战队的背刺配合下,才取得突破。
11辆坦克和一个步兵集群留在通道处。
IP属地:辽宁
13楼
2025-03-21 06:20
回复
收起回复
烽火铁十字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三、在阿尔玛埃利国营农场,德军的进攻遭到苏军坦克集群的钳形截击,轮番激战后,消灭了苏军强大机动编队,建立桥头堡。
IP属地:辽宁
14楼
2025-03-21 06:34
回复
收起回复
烽火铁十字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四、为了突击部队侧翼的安全,拿下此地村庄。注意,进入村庄,会有苏军轰炸机光顾:
IP属地:辽宁
16楼
2025-03-21 06:51
回复
收起回复
烽火铁十字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五、本关血战之二,在机场村,苏军依托侧翼山区的视野优势,以85mm高射炮配合机动步兵集群作为防御骨干,在密集火炮的火网支持下,形成一道叹息之墙。
德军不知道进行了多少次速攻流连环击,此地也可以展开步坦协同,在付出了6到8辆突击炮、13辆坦克和一个步兵大集群的代价,才拿下机场,随后为了补给线的安全,扫荡了侧翼山区,也许在进攻之前这么做更好,会减少些损失。
IP属地:辽宁
18楼
2025-03-21 07:05
回复
收起回复
烽火铁十字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六、本关血战之三:德军突击集群剑指亚速海,即将被封闭退路的苏军祭出了大量空军编队,平飞轰炸补给线,俯冲攻击突击先锋队。
德军打光了迫击炮和一个步兵集群 ,打残了轻重步兵炮,终于兵临亚速海,截断苏军北方集群退路。
苏军堪称无畏的突围开始了,在大批对地攻击机群的掩护下,步兵和车载火炮不顾一切的前进,坦克编队掩护。
德军不惜一切的阻止,以随军高射炮编队防空,以坦克和摩托化步兵编队拦截,使苏军的无畏突围没有取得成功。
注意:微操作躲俯冲可以减少损失。
IP属地:辽宁
19楼
2025-03-21 07:26
回复
收起回复
烽火铁十字
知名人士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七、本关血战之四:夺取鞑靼通道
在军级重炮的掩护下,空降兵部队夺取苏军后方三座山头的三门重炮。
经过长时间的炮火准备,摧毁苏军所有可能的碉堡和掩体,德军最好坦克以一字长蛇阵沿着公路突击。
经过两波突击后,付出了11辆坦克的代价,德军打开了突破口,装甲集群分批通过只有装甲列车炮覆盖的通道。
德军251装甲运兵车的优势显现,步兵可以安全的越过被轻武器和装甲列车炮封锁的通道。
德军装甲集群在右翼集结,然后向左翼横推,夺取鞑靼通道。
IP属地:辽宁
20楼
2025-03-21 11:02
回复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奉陪到底!对美关税超级加倍
1768830
2
TES被iG狠狠抽陀螺
1323038
3
北京大风到哪了
1253140
4
甲亢哥人在蒙古心在中国
879849
5
毒贩改行向老美走私鸡蛋
630500
6
张维为对关税形势早有预判
501075
7
《NIKKE》国服联动庆余年引热议
406656
8
美股崩盘懂王却赚翻了
346173
9
小米回应SU7撞电动车后焚毁
320078
10
欧盟要给中国电动车开绿灯了吗
246981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