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州是平卢节度使治所,历史地位重要。安史之乱爆发后,营州在叛军与唐军之间几度易手。上元二年,因安史叛军阻隔,营州孤悬东北,独木难支,平卢节度使侯希逸遂率部渡海南迁青州。期间,奚人趁机侵占营州,但随即被史思明军队驱逐,营州遂归史思明。
安史之乱平定后,河北地区虽然名义上归顺了唐朝,但事实上已经形成藩镇割据。此时的营州属于卢龙节度使势力范围。因此,平卢节度使未能北还,而是留在青州变成了平卢淄青节度使。
因为营州在安史之乱后不再由朝廷直辖,因此在唐朝后期缺乏记载。藩镇割据时期,营州刺史由卢龙节度使任命,一直延续至唐末五代初期。期间记载可见:唐乾宁三年(896年),李克用取卢龙,克营州。后梁乾化三年(913年),晋王李存勖部将刘光濬攻克营州, 刺史杨靖降。此时营州仍位于辽西柳城。
因后唐军事重心在于逐鹿中原,对辽西力不能及,遂被奚人侵蚀,此时营州已经名存实亡。
辽天册元年(916)年,耶律阿保机平定奚人占据辽西,命韩知古建城安置俘虏,乃完葺柳城,置霸州彰武军。此时营州故地更名霸州,州治即营州故城(柳城)。
辽天赞二年(923年),辽朝夺取平州,在平州地区以俘户另置营州(在今河北昌黎),归平州节度使管辖。此营州延续至金皇统二年(1142年)废除。
在北宋时期,辽朝营州已经与唐朝营州混淆,可能也是契丹有意为之,以免北宋获得辽西地区的领土宣称。宋金结盟灭辽,宋朝要求归还的所谓营平二州,实际地盘只相当于唐朝平州一州。显然辽朝的地名烟雾弹确实起到了作用。因宋朝君臣学史不精,导致在谈判要价时就已经吃了亏。讽刺的是,宋太祖的祖父赵敬还在辽西营州担任过刺史,属实是数典忘祖了。


安史之乱平定后,河北地区虽然名义上归顺了唐朝,但事实上已经形成藩镇割据。此时的营州属于卢龙节度使势力范围。因此,平卢节度使未能北还,而是留在青州变成了平卢淄青节度使。
因为营州在安史之乱后不再由朝廷直辖,因此在唐朝后期缺乏记载。藩镇割据时期,营州刺史由卢龙节度使任命,一直延续至唐末五代初期。期间记载可见:唐乾宁三年(896年),李克用取卢龙,克营州。后梁乾化三年(913年),晋王李存勖部将刘光濬攻克营州, 刺史杨靖降。此时营州仍位于辽西柳城。
因后唐军事重心在于逐鹿中原,对辽西力不能及,遂被奚人侵蚀,此时营州已经名存实亡。
辽天册元年(916)年,耶律阿保机平定奚人占据辽西,命韩知古建城安置俘虏,乃完葺柳城,置霸州彰武军。此时营州故地更名霸州,州治即营州故城(柳城)。
辽天赞二年(923年),辽朝夺取平州,在平州地区以俘户另置营州(在今河北昌黎),归平州节度使管辖。此营州延续至金皇统二年(1142年)废除。
在北宋时期,辽朝营州已经与唐朝营州混淆,可能也是契丹有意为之,以免北宋获得辽西地区的领土宣称。宋金结盟灭辽,宋朝要求归还的所谓营平二州,实际地盘只相当于唐朝平州一州。显然辽朝的地名烟雾弹确实起到了作用。因宋朝君臣学史不精,导致在谈判要价时就已经吃了亏。讽刺的是,宋太祖的祖父赵敬还在辽西营州担任过刺史,属实是数典忘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