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吧 关注:1,375,627贴子:14,638,455

从华夏婚姻制度发展,看炎黄的关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华夏上古婚姻制度发展
~~~
~~
距今5000多年前,上古华夏社会,主要还是母系传承社会。
~~~
从出土的一些古遗址,就可以看到,5000多年之前,大多数氏族,女性在氏族里面占据主导地位。母系血缘传承占据多数。
~~~
直到黄帝赐百家姓之后,才逐渐演变为男性在氏族里面占据主导地位。具有父系传承的血缘关系,在氏族里面明显增加。
~~~
~~
女性生的孩子,都是在母族,并不在父族。比如炎帝在姜水成,黄帝在姬水成。
~~~
~~
《庄子•盗跖》:“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
~~~
《商君书•画策》说:“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
~~~
~~
中国婚姻制度发展:
《通典》记载:
“遂皇氏(燧人氏)始有夫妇之道。
伏牺氏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五帝驭时,娶妻必告父母。
夏氏亲迎於庭。
殷迎於堂。
周制,限男女之岁,定婚姻之时。(媒氏云:"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婚姻之时,即仲春之月。)亲迎於户。
~~
~~~
~~~~~
~~~~~
(二)华夏的血缘世系
~~~~~
~~~~~
(1)有巢氏
~~~
《鉴略·三皇纪》记载:“构木为巢室,袭叶为衣裳”。
《墨子·辞过》《淮南子·修务训》《白虎通·三纳六纪》:构木为巢,栖息于树。
《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逸周书·史记解》:“昔者有巢氏,有乱臣而贵任之,以国假之,以权擅国而主断,君已而夺之。臣怒而生变,有巢以亡。” 是说有巢氏的统治,因乱臣而结束。
《书序》云:“巢伯来朝,芮伯作旅巢命。”。《国语》就已经指明:“南巢,扬州地,巢伯之国,今庐江居巢县是也。”
《初学记》考:“庐州,古庐子国也,烈王都之,南巢之地。”
有巢氏在安徽省巢湖流域。因此,处于长江流域的江淮一带。
~~~~
(2)燧人氏
~~~
《三坟》记载:“燧人氏,有巢子也”。
燧人氏,是有巢氏的后代。
《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3)伏羲氏
~~~
《古三坟》记载:“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风姓。”。华夏第一个姓。在《帝王世纪》《三皇本纪》等记载:“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氏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三皇庙碑》记载:“伏羲子少典为神龙首;东迁少典,君于颛臾之地以守伏羲之祀。”。少典,就是少昊,说明传承太昊。颛臾之地,颛臾与任、宿、须句均是风姓的封国,主管太皞和济水神的祭祀。在山东境内。
~~~~
《季氏将伐颛臾》是《论语》中的名篇。少典氏,就是少昊之国。神农氏,是从这里走出来的,黄帝也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少典是氏族国名,黄帝和神农氏都出自这个氏族国。少典(少昊)氏,是在山东,但是,他们母族在西北,所以,生在西北(据说是陕西)。
~~~~
(3)神农氏
~~~~
《三皇本纪》载:“神农氏,姜姓以火德王。母曰女登,女娲氏之女,忎神龙而生,长于姜水,号历山,又曰烈山氏”。据《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载:“神农,有娲氏之女安登,为少典妃,忎神龙而生帝。承庖羲之本,以火德王。”。神农氏,也是从少昊氏,或者少典氏国出来的。
(4)黄帝
~~~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
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云,“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生寿丘,长于姬水。龙颜,有圣德,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号。”。
《史记•五帝本纪》索隐引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云,“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正义云,“。
寿丘在鲁(山东)东门之北,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舆地志》云,“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
江苏徐州市,简称“徐”,别名彭国、彭城、涿鹿。徐州市,简称“徐”,别名彭国、彭城、涿鹿,江苏省辖地级市。黄帝最初这里建都。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18 17:02回复
    江淮一带的安徽双墩遗址。位于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距今约7300年,被誉为“淮河文明之光”。发现了大量早期文字,殷商甲骨文的前身。
    以水稻农业和渔猎为主、采集为次、家猪饲养为辅的多种经济生活方式。
    其中大量的蚌器和鹿角勾形器在这一地区比较流行,是双墩文化的典型器物。其中石圆饼、蚌锯、投掷器、陶圆饼、彩陶、大量的鹿角勾形器和刻划符号等反映了双墩文化时期人们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18 17:51
    回复
      江苏南通市青墩遗址的文化遗存可以作为距今6000-5000年之间。出土了大量“麋鹿”遗留。
      ~~~~~
      青墩留下重重谜团:如青墩部落活动范围到底有多大?为什么当时长江下游沿海地区生存着大量麋鹿?中国特有的麋鹿,后来又为何成为世界珍稀动物?青墩古人在麋鹿角上刻画的种种神秘符号到底代表什么?会不会是八卦起源的初始符号?
      根据典籍记载,江苏徐州彭城,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涿鹿在彭城,黄帝都之。”。所以,出土大量麋鹿骨头,就说的通了。涿鹿,也是黄帝伐蚩尤的地方。
      楚汉时,西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建都彭城。
      这里是黄帝最初的都城,后迁徙到河南有熊。
      ~~~~
      江苏海安青墩遗址出土大量麋鹿鹿角。
      ~~~~~
      《庄子·盗跖》记载:“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
      庄子说的就是当时江淮一带的生活。人们与麋鹿为伴。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3-18 18:14
      收起回复
        更正下错误:黄帝迁都河南有熊后,在河北张家口市,也建了城邑,也叫涿鹿。黄帝和蚩尤大战在河北涿鹿,古代叫涿郡。而不是徐州市涿鹿。黄帝只是在徐州彭城最初在这里建都。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3-19 08:00
        回复
          炎帝和黄帝之战到底怎么回事?
          ~~~
          ~~~
          ~~~
          《史记 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
          ~~~
          分析:
          ~~~
          这段话看起来很矛盾。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说明神农氏已经不具备平定天下的能力了。怎么可能还有后来的炎黄之战。
          到底什么原因呢?
          ~~~
          先秦时期的《逸周书》记载道:"蚩尤乃逐帝(榆罔),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
          ~~~
          说明姜榆罔被姜蚩尤驱逐,让轩辕氏出来帮助。所以,根本不可能发生姜榆罔和轩辕之战。
          蚩尤原本是赤帝姜榆罔的“兵马大元帅”,赤帝重臣。
          ~~~
          实际,蚩尤也是神农氏的后裔。
          《太白阴经•遁甲•遁甲总序》:“蚩尤者,炎帝之后,与少昊共治西方,主金,兄弟十八人,日寻干戈,恃甲兵之利,残暴不仁。”。
          ~~~
          《史记集解》说蚩尤是“古天子”,说明蚩尤曾短暂做过“天下共主”。
          ~~~
          《路史·蚩尤传》里面做了一个详细解释:
          “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帝榆罔立,诸侯携贰胥伐虐弱,乃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小颢以临西方。司百工德不能驭,蚩尤产乱,出羊水,登九淖,以伐空桑,逐帝而居于浊麓。兴封禅,号炎帝。”。
          ~~~~
          也就是说,蚩尤把榆罔赶走后,自号炎帝,又叫阪泉氏,因为可能当时蚩尤外阪泉建都。所以,才有“(黄帝)以与炎帝(姜蚩尤)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
          成书于先秦的《逸周书·史记》明确记载:“武不止者,亡。昔阪泉氏用兵无已,诛战不休,并兼无亲,文无所立,智士寒心,徙居至于独鹿,诸侯畔之,阪泉以亡。”。
          ~~~~
          这里的阪泉氏,说的并不是姜榆罔,显然是自号炎帝的姜蚩尤。可见,姜蚩尤武力很强,由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最后把自己弄的孤立无援,四面楚歌,黄帝才能侥幸获胜。
          ~~~~
          由于神农氏最后无力治理天下,所以,才有黄帝代神农氏。
          ~~~
          ~~~
          因为阪泉氏姜蚩尤,武力第一。
          《吕氏春秋·荡兵》记载“人曰‘蚩尤作兵’,蚩尤非作兵也,利其械矣。”。
          《管子·地数》“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
          《世本》就记载“蚩尤以金作兵器”。
          《太白阳经》中记载:"伏羲以木为兵,神农以石为兵,蚩尤以金为兵,是兵起于太昊,蚩尤始以金为之。"。
          《越绝书》:“神农以石为兵,黄帝以玉为兵,禹以铜铁为兵”。
          《太白阴经》:“神农以石为兵,黄帝以玉为兵,蚩尤乃铄金为兵,割革为甲,始制五兵”。
          《吕氏春秋·荡兵》:“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胜者为长。”
          《尸子·地数》:“造冶者,蚩尤也。”。
          ~~~
          蚩尤死后,黄帝封蚩尤战神、兵主,历代有蚩尤祠。《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龙鱼河图》曰“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
          ~~~~
          《史记·封禅书》:
          “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八神一曰天主,祀天齐……三曰兵主,祀蚩尤”。
          ~~~~~
          蚩尤也是有贡献的,就是发明了金属造冶。《越绝书》:“黄帝之时以玉作兵。”《太平御览》:“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可见。正常情况下,黄帝是战胜不了蚩尤的。
          ~~~~~
          阪泉氏蚩尤失败在于,也就是《逸周书·史记》记载:“武不止者,亡。昔阪泉氏用兵无已,诛战不休,并兼无亲,文无所立,智士寒心,徙居至于独鹿,诸侯畔之,阪泉以亡。”。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3-19 09:55
          回复
            黄帝代神农氏后,姜榆罔的后代在湖南长沙。
            ~~~
            而其子方雷氏受封榆州国,地址位于晋中市东部,活动的中心地带名为“榆社”。(今山西省榆社县社城)。《竹书纪年·周书》记载:“上古帝榆罔凭太行以居冀州。榆罔之后,国为榆州”。。
            宋人邓铭世《古今姓氏辩》曰:“方雷氏属神农氏九世孙,因军功被黄帝封于方山(乌金山),建立诸侯国。”。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3-19 10:04
            回复
              《帝王世纪》记载:“神农氏,姜姓也。有圣德,以火承木,居于南方,主夏,古谓之炎帝。都于陈,作五玄之琴,传入去,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未、帝衰、帝榆罔。”。
              ~~~~~
              唐孔颍达《周易.系辞正义》引作:“神农氏生帝承、次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衰、止帝榆罔,凡几代,即神农氏也。”。
              ~~~~
              战国时期成书的《竹书纪年·周书》:“炎帝八世榆罔凭太行以居冀州,榆罔后,国为榆州。榆州之亡于西周之末。”。(今山西晋中市东)
              ~~~
              ~~
              《榆次县治》:“榆次禹贡冀州之域,上古帝榆罔凭太行以居冀州,榆罔之后,国 为榆州,即今榆社等处,榆次与榆社地相次接属故名。”。
              ~~~
              ~~
              炎帝榆罔之子方雷氏被黄帝封于今榆社县社城镇的方山,并建立了榆州国。榆州国亡于西周末年。
              ~~~~
              ~~~
              《汉书·古今人表》:“方雷氏,黄帝妃,生玄嚣,是为青阳。”。
              ~~~
              ~~~
              《帝王世纪》皇甫谧说:黄帝元妃西陵氏女就是嫘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就是女节,生青阳。
              ~~~~
              ~~~~
              《春秋纬元命苞》说黄帝之时,女节在梦中幻觉如虹下落华渚(今河北盐山)巨大的流星落在身上,意感而生白帝朱宣。宋均注称朱宣就是少昊金天氏。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3-19 13:12
              回复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典籍《墨子》、《列子》中记载:楚之南有炎人国。
                二、屈原的著作《远游》中写道: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火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
                三、《汉书》记载如下:南方之神炎帝,乘离执衡司夏。
                四、《帝王世纪》中说:有盛德,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葬长沙。
                五、晋时典籍《伏滔集》记载:凿齿以神农生于黔中。
                黔中郡在湖南。
                湖南高庙遗址位于湖南怀化安江,文化遗存距今7800年-5300年,延续近三千年的丰富文化堆积。
                六、《周礼》记载: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七、《帝王世纪》中有“夏人因炎帝曰连山,殷人因黄帝曰归藏,文王广六十四卦,着九六之爻,谓之周易”的记述。
                八、《周易》、《世谱》等书说:神农一曰连山氏,一曰烈山氏。据古书记载,湖南境内古代有“厉山国”的存在。专家又考证,厉山、连山、烈山均同义。
                ~~~~
                ~~~~
                厚重的长江流域遗址:
                ~~~~~~~
                ~~~~~~~
                长江上游:巫山大溪文化遗址等
                ~~~
                长江中游: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江西清江的吴城遗址、江西新干商代遗址、炭河里遗址、彭头山文化、玉蟾岩遗址、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湖南高庙遗址等。
                ~~~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马家洪文化和良渚文化、田螺山遗址、江苏青墩、安徽双墩等。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3-21 09:14
                回复
                  黄帝赐百家姓之前,华夏婚姻制度不完善,母系社会为主,同母族不同父,也以兄弟相称。
                  ~~~~
                  黄帝赐百家姓之后,华夏婚姻制度逐渐完善,嫁娶之礼完善,同父不同母,也以兄弟相称。同父为堂亲,同母族为戚表。
                  ~~~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3-21 09:20
                  回复
                    东汉《春秋纬·元命苞》:“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人面龙颜,好耕,是谓神农,始为天子”。
                    ~~~
                    常羊之山在哪里?
                    ~~~~
                    《山海经·大荒西经》明确记载:“大巫山、有金之山,西南,大荒之中隅,有偏句、常羊之山”。
                    重庆市和湖北省,大巫山附近,长江中游那一圈。
                    ~~~~
                    而晋代《伏滔集》:“神农生于黔中”。
                    《辞源》“黔中”条载:“黔中,战国时属楚地,故城在湖南沅陵县西。秦昭襄王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黔中拔之,即此,地域甚广。始皇时置郡……汉改为武陵郡”。《元和志》载:“秦黔中郡所,理在辰州(即沅陵)西二十里”;《括地志》载:“黔中故城在辰州沅陵县西二十里”。
                    《史记·苏秦列传》载:“(苏秦)乃西南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此霸王之资也”。
                    《战国策》卷三《秦策一》云:张仪说秦王曰:“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渚(渚,或作都)、江南,荆王亡奔走,东伏于陈。”东汉高诱加注说:“郢,楚都也,洞庭,五都,江南,皆楚邑也”。
                    ~~~~~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3-21 10:06
                    回复
                      宋人罗泌《路史·炎帝》云:“姓伊耆,名轨。一曰石年,是为后帝皇君,炎精之君也。母安登,感神于常羊,生神农于列山之石室,生而九井出焉。炎帝长于姜水,成为姜姓。其初国伊,继国耆,故氏伊耆。”又转引郑玄《驳异义》云:“炎帝姜姓,太皞所赐;黄帝姬姓,炎帝所赐。伊,即伊尹之邦;耆,即文王之所伐者。”。
                      ~~~~~~
                      中国人世代相传,神农氏是茶的发现者。这个说法在《神农本草经》这本书里得到了证实:“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
                      这段话告诉我们,神农氏在远古时代无意中发现茶有解毒的作用,因此发现了茶。因为茶的口感苦涩,所以用“荼”这个字来命名。
                      陆羽的《茶经》也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茶的历史始于神农氏。周公在《尔雅》中首次记载了茶,从此茶开始为世人所知。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3-21 13:11
                      回复
                        神农氏之后,我国茶叶的主要产区包括:
                        ~~~~
                        1.湖南:湖南省是我国茶叶产区之一,主要产茶区有岳阳、益阳、怀化、郴州等。
                        2.福建:福建省是我国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主要产出乌龙茶、红茶、白茶等。
                        3.浙江:浙江省产茶历史悠久,主要产出龙井茶、西湖龙井等。
                        4.四川:四川省是我国茶叶产区之一,主要产出的茶叶有都江堰、乐山、雅安等。
                        5.安徽:安徽省是我国的主要绿茶产区,主要产出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等。
                        6.江苏:江苏省是我国茶叶产区之一,主要产茶区有太湖明前茶、金骏眉等。
                        7.广东:广东省也是我国茶叶产区之一,主要产茶区有凤凰山、潮州、梅县等。
                        8.北京:北京也有自己的茶叶产区——密云茶区,主要产茶区有三峡、八仙峡等。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3-21 13:19
                        回复
                          东汉经学家郑玄《驳异义》云:“炎帝姜姓,太皞(伏羲氏之世的)所赐;黄帝姬姓,炎帝所赐。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3-21 13:25
                          回复
                            伏羲氏之世,传承了多少代?
                            ~~~~~
                            据《考经援神契》记载,伏羲,女娲氏之后,依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等十五代传承伏羲氏之号。被称为“伏羲氏之世”。
                            类同神农氏之世。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03-21 13:38
                            回复
                              伏羲氏之世经历了多少代太昊?
                              根据《帝王世纪》《汉书·古今人表》《遁甲开山图》《三皇本纪》《路史》等众多的古籍记载,伏羲之后是女娲,女娲之后有十五代,都是伏羲风姓后裔。
                              ~~~~~
                              大体为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
                              这就是伏羲氏之世,由各个伏羲后裔的氏族承伏羲之号。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5-03-21 13:44
                              回复